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来,中国科学翻译研究与社会发展同步,在科学翻译方法、科学翻译史、科学翻译理论、科学翻译学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未来尚需在科学翻译学理建设、应用理论研究、科学翻译史、翻译事实发掘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翻译本科和翻译硕士的大量设立,翻译教师队伍日益壮大。许多英语语言文学教师变身为翻译教师,他们翻译实践少,实践能力薄弱,这直接影响到翻译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升翻译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翻译教师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教育教学部门、翻译院系和翻译教师个人等三方入手,提出通过职称评审改革、教学管理配套政策支持和翻译教师个人努力等多个渠道来形成合力,全面提升翻译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翻译的目的、翻译应使用的思维方式、翻译活动发展的过程、翻译成果的特点、社会对译作的承认和接受的方式等方面。针对译界现状,有必要强调翻译的艺术性。强调翻译的艺术性就是要强调重视翻译实践,因为只有翻译质量的全面提高才是翻译事业发展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4.
翻译实践、微观技巧和翻译理论的关系是互动的。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基础和归宿,微观技巧是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纽带,翻译理论决定翻译策略和译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对比中西声乐不同的文化特征并挖掘其文化根源之后,本文探讨了歌词翻译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及语用层面上文化因素的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以及在歌词翻译的多重限制中,文化翻译面临的困难和处理的原则.通过时中英歌词翻译的文化研究的尝试,本文提出:一、歌词翻译的文化研究除探索歌词中文化因素的特点、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外,还应开展歌词翻译与文化的互动研究,歌词翻译与文化交流、文化传承的研究以及歌词翻译文化史的研究.二、应挖掘翻译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具体应用,即重视具有独特性、混合性、实用性的具体翻译形式的研究.三、歌词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为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扩展研究对象、转变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成果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首先论述了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的主要特征:语言学翻译观强调对等,文化翻译观强调交流.然后对比、分析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总结两者突出的区别性特点,接着以实例说明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的具体操作中的不同之处,最后得出结论,语言学翻译观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文化翻译观更适合当今世界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基本翻译观可以概括为"功利翻译观",即其翻译是以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为原则的;傅雷的翻译观也带有这一印迹,但他更强调为艺术而翻译。两种主导思想差异较大,但在二人的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方法及读者观等四个方面,也不乏差异之外的共性。从这四个方面对二者的翻译观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两人的翻译观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功能派的翻译观,翻译被看作是一种目的性行为,重在强调翻译所要达到的功能。旅游资料翻译是应用翻译文体的一种,注重信息传递,其翻译过程涉及到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等诸多因素。在此运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有关原理,浅析《黄山简介》英译,并借以指出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资料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翻译哲学"这一概念产生在20世纪后期翻译研究与哲学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中,但哲学和翻译研究界对其却是各有不同释义,甚至还有不少反对的观点,指责其是一种庸俗的概念.本文在梳理中西哲学和翻译研究史中相关"翻译哲学"概念的论述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时期中西翻译哲学概念的内涵差异,指出翻译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我们应从哲学的角度定义翻译哲学.翻译哲学是论述翻译中出现的哲学问题,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上对翻译进行考察,追问翻译和翻译所涉的意义与语言的本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8):169-173
异化翻译、将译作读作译作以及构建一种翻译文化,是韦努蒂翻译思想的三个重要方面。三者在翻译思想上相互关联、逐级提升、层层深入,对于我国翻译教育事业中如何培养学生、译者,构建适应中国的翻译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翻译的多样性,只有"家族相似"才能最好地描述翻译原型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下定义的翻译存在着本质缺陷,翻译定义应该是开放的、非限定性的。翻译教学中采用开放性翻译定义,能避免传统定义给学生带来的单维、僵化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标准的灵活性,从而自觉根据翻译目的、译入语读者的语言规范、文学艺术规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灵活调整翻译策略,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严复翻译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所创“信、达、雅”翻译之标准,历来争议颇多。其实,我们不必执着于此。因为,严复实有系统之翻译思想。这就是:突破语言文字之隔膜,奠定翻译的前提;洞悉“信、达、雅”之内涵,恪守翻译的标准;了解国民之素质,明了翻译的宗旨;重视核心概念之沟通,把握翻译的关键;贯通中西之思想,提高翻译的素养;建立专门之译书局,完善翻译的组织;体察救亡图存之实情,彰显翻译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翻译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翻译批评也应当是多角度、多层次、多视域理论干预的活动。正如翻译研究借用了多学科和理论视角及成果,翻译批评也可借鉴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甚至还涉及价值哲学、意识形态等理论,以及文化转向视域下的翻译批评研究。探讨目前翻译批评关注的多视域理论,认为翻译批评应该是多元、开放和综合的批评概念,翻译批评的理论构建,翻译批评的方法、模式以及标准等也是多维动态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批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化平 《兰州学刊》2006,(3):100-102,202
翻译批评作为翻译学的一个中心议题,是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翻译批评的定位、标准、方法、功能和作用以及翻译批评的研究现状,指出翻译批评对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亚莉 《兰州学刊》2013,(3):187-190
中国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影视翻译却鲜有问津。与国外影视翻译的勃勃生机相比,我国影视翻译研究起步迟缓、基础薄弱。纵向梳理国内影视翻译史:萌芽期(1948—1950)、成长期(1950—1966)、蛰伏期(1966—1976)、苏醒期(1979—1984)、兴盛期(1984—2000)、多元期(2001—至今)。通过概览我国影视翻译从著名影视翻译家到民间字幕组的实践活动,横向比较国内外相关影视翻译理论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影视翻译实践路径的偏离以及理论研究式微,呼吁社会与译界重视影视翻译的文化传播性、加强影视翻译研究的理论性、加大影视翻译人才培养力度,为影视翻译事业的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译传播理论对翻译的诠释,指出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翻译即传播。运用翻译传播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来分析翻译过程,关注影响翻译过程的诸要素,分析解读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现代翻译的重点已经明显地转向以服务经济社会为主。现代翻译在继续充当文化桥梁的同时,更主要地成为经济发展和科技引进与合作的纽带。翻译的这一转向体现在翻译为各行业服务、实用性翻译教育与实用翻译研究的大量出现、翻译界和翻译行业的发展动向等方面。翻译的这一转向有利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但是,翻译的质量与管理等问题也越显尖锐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回顾以往的翻译主体性研究,对谁是翻译主体、翻译主体性的内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翻译主体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翻译主体性即译者主体性,广义的翻译主体性指译者、作者、读者、发起人、评论人等的主体性及他们的主体间性.翻译主体性具有能动性、受动性、为我性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致力于翻译,出于实现"醒世、觉世"的政治抱负.他针对不同的作品,运用多维度、独异性的翻译策略,不仅达到了其政治目的,还开拓了中国翻译文学的新路,创一代翻译之新风.鲁迅的翻译策略不仅体现了其政治取向,还体现了翻译与政治、翻译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即翻译不是远离政治、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的行为,翻译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联系密切,译者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艳春 《河北学刊》2014,(3):243-245
在西方翻译研究中,有声思维分析方法以其科学性、真实性很早就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并且在翻译能力、翻译教学及译者培训等领域取得了建设性成果。本文从研究目标、受试选择和翻译要求、有声思维与对话基础材料、模型与经验知识、创造性翻译等视角,对翻译研究中的有声思维分析法进行了论述,以期对这一方法做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在翻译研究中加以运用,从而促进翻译研究方法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