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光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源学等学科知识和方法对《別赋》部分语词和文句作出训释与疏证,订正了前人在语词训释与文意理解两方面的错误或不足. 相似文献
2.
耿光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2):80-82
《红楼梦》十二支曲,不仅分别预示着十二金钗各不相同的悲剧命运与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对全书艺术结构有着指导意义,而且作者对它的排序也颇值玩索。这些曲子并非彼此孤立,而是有一种两两联袂,成双成对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显同的对比、对照关系。人物分成两个列队,以黛玉为首的是贾府之外戚和贾府的小姐,以王熙凤为首的是贾府的奶奶(孙媳)。人物排列既不按年令长幼也不以血缘亲属为序,而是以与宝玉关系亲疏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杨晖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3):51-52
在迫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语境下,关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热点。其中,中国传统文论在当下的学科建设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能够扮演什么角色与怎样扮演角色等在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一番有效的争论,对于为什么转型、能否转型所作的肯定性选择已基本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如何转型的问题却众说纷纭。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参与者的争论大多局限在学理层面上作形而上学的分析,具体的实证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新近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一书可以说是在文论转型的… 相似文献
4.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8-64
“为芹辛苦”一生的现代学术大家周汝昌先生,通过《红楼梦新证》一书,在新材料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体系建立等方面为--1"3专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举世瞩目之重要贡献,也为整个红学学科建构起一个赖以存在的知识论系统。《新证》所创造的超越考据、索隐与文艺评论三大派别的学术新范式,不只为红学研究开拓出继续探索的广阔学术天地,也为中华人文学术之现代重建及再度繁荣,留下独具个性风采的历史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十二支曲》以丰富的象征内涵、文化典故以及精致独特的诗歌语言和艺术形式取得了高超艺术成就,也就给翻译家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诗歌翻译的必要过程,译者的补偿与创造为读者尽可能地接近原作提供了可能。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均创造性地采取了文外直接补偿和文内间接补偿两种补偿方法,在弥补原文的损失、达成原著与译著的平衡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个美仑美奂的艺术世界,这里汇聚了众多“天地钟灵毓秀”的青春少女,她们或情或痴,各上演了一段“花开易见落难寻”的人生悲剧。其中的十二官作为曹雪芹笔下的“异样女子”,“平生遭际实堪伤”。 相似文献
7.
孙赫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6-78
《左氏会笺》是日本学者竹添光鸿汇释《左传》的重要著作,作者在疏通《左传》的过程中,以日本金泽文库卷子本为底本,广聚石经、官刻、私刻、坊间各种宋本及多种旧抄本,博征经史子集各种典籍文献,参稽诸说,对比异同,互勘优劣,谛审正误,择善而从,求同存异,对其版本、篇卷作了全面细致的校雠工作。本文结合实例,对《左氏会笺》补脱订讹、校订倒衍、审音定义等校雠特点略作探讨,以见其有裨遗经、理董旧文之功。 相似文献
8.
胡运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4):36-40
杨守敬作为清代地理考据的殿军,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完成编订的《历代舆地图》是他一生地理考据研究的重要结晶。该图历时三十余年而成,凡三十四册(组),分总图和分图两种,全面绘制出了我国自先秦至明朝的历代地图,对清代乃至清代以前的沿革地理学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总结,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路成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80-82
《全唐文》收录有两篇《牡丹赋》,其中舒元舆《牡丹赋》作年无考。本文结合相关史料,主要运用排除法和推论法,推断这篇赋创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暮春,即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发生前半年。该赋集中体现了舒元舆参与文宗及李训、郑注密谋诛杀宦官行动因而得到升擢的特别心态。 相似文献
10.
陶慕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霞笺记》始以传奇剧体制敷演文言小说《心坚金石传》,易悲剧为喜剧,其得失尚需探讨。惜乎作者姓字不详。《西楼记》作者则为明末清初曲坛大家袁于令。两剧皆取材于青楼妓女与士人之离合悲欢,都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出晚明特定时代士人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1.
邱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5)
足的,《红楼梦辞典》释为一直的,但从《红楼梦》本身及相关文献和方言用例来看,其确切意义当为非得……不可;拾头打滚中的拾,《红楼梦辞典》释为往地上碰,据对相关文献和方言的考证,其确切意义当为用头钻,用头撞;尽着,《红楼梦辞典》释为总是,但其在《红楼梦》中还可释为本来已经……偏又……;咱们、我们在《红楼梦》中存在特殊用法,即分别用为排除式和包括式;别要是不要连说混音形成别之后,在剩余因素尤其是原式的影响下要音复原的新旧嫁接形式。 相似文献
12.
高淮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57-160
本篇是对<红楼梦>中人物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平儿、晴雯、紫鹃、袭人、尤二姐、尤三姐等的歌咏,同时加以详解,以显明诗意. 相似文献
13.
向志术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5):51-53
排座论次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十二金钗”的入选 ,基于封建末世大家族的各种悲剧类型 ,但又着重强调了“十二金钗”的门第和出身 ,“十二金钗”的序列先后又体现了曹雪芹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评价。通过对《红楼梦》“十二金钗”的入选和序次的考察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曹雪芹思想及创作心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何跞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4):28-31
《红楼梦》的叙事文本中穿插有大量诗词韵文,这种现象使小说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因为这些诗语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发的。然而由于它们存在于冷静的叙事中,具有形式上的差别性,并且在接受传播中处于某种游离状态,又使得其阐释空间被拓展,连同小说意旨都变得浑含。参与叙事、意象指喻、委婉含蓄、情景交融是红楼诗词的特点,这有别于西方小说中的诗语抒情。联系作者生平和才情,可发现这些诗语中贯穿着作者的情感核心,即对现实人生的爱之深与对理想破灭的恨之切。 相似文献
15.
杨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2):66-70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杨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2):66-70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徐旭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3):132-136
阮籍和曹雪芹有共同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和动机,《咏怀诗》和《红楼梦》运用隐晦手法有三个特点:引用前人词句,言在此而意在彼;借"美人"意象表明心迹、抒写志趣;借怀古咏史伤时刺世、反思历史。《咏怀诗》的主题是诉诸于灵魂的痛苦与焦虑这个最当下的存在,《红楼梦》的主题是诉诸于灵魂的引导和拯救这个最迫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孙又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74-80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它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书法,也被曹雪芹运用其中,充分发挥了书法的文化与交流作用。书中关于书法描写的方面很多,这些内容与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密切相关。本文拟从《红楼梦》文本入手,通过对书法方面的描写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文化意蕴与内涵。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个重要的翻译策略,在中西方漫长的翻译研究过程中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与完善,从传统的直译和意译发展到现代的归化和异化.在这一过程中有关两者的争论此起彼伏.本文以《红楼梦》中诗词的翻译为文本来解读其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目的在于说明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是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为翻译的研究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瑞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6):20-23,46
如果以女性文化视野解读《红楼梦》,可以发现曹雪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面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荣、宁两府及诸多女性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女性群体形象、贾宝玉女性化形象的塑造,揭示一群女性凄美的命运,表达了对女娲所处的远古女性世界纯真生存境遇的寻觅、呼唤、回归,从而透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构建了一个寻觅女性世界的理想家园,而这一家园却永远失落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