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海经》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价值,其蕴含的神话思维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力,从其塑造的神话英雄形象对当世、后世的社会文化生活、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中可见一斑。这些英雄形象虽然有神话虚幻的成分,诸如女娲、夸父、刑天等人、神、兽合体的形象,但都是取自远古社会生活,充满了远古先民对道德、力量、生命、自然的敬畏与崇拜,极富想象力,是远古先民智慧的结晶。通过探讨不同的英雄形象闪耀的共性光辉,可深刻揭示神话思维孕育出的原始生命观、精神领袖特质和神灵形象。  相似文献   

2.
我宁愿选择孔夫子 越来越多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信奉了宗教。许多人在默默地修行,变得宽厚和安静。我唯有敬畏。也有修行变成了杂技或杂耍。一个人说他的道长师傅辟谷修行。可以多日不吃饭,只喝水。有人已经达到41天,他的师傅表示他能够达到81天,准备上吉尼斯世界记录。他希望有媒体介入报道这件事。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宗教修行与吉尼斯世界纪录有什么关系,与大众媒体有何干系。修行成了世俗的竞技,宗教变成了杂耍。我不信任那些在凡人面前表演奇迹的人,哪里有人表演飞上天,哪里就在亵渎神灵(其实,我宁愿说是在亵渎人的心灵的纯洁)。我也不愿意加入到信服者的行列。在这些表演奇迹的人身上,我感到的是信仰的赝品。  相似文献   

3.
刘泳斯 《国学学刊》2023,(1):108-114+140
张角等人利用“黄天”(中黄太一)信仰排斥来自各地流民原有的各种地方性民间信仰,以此达到统一思想、增强内部凝聚力的作用,从而建立了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黄巾教团。与地方性民间信仰敌对的黄巾教团,更愿意靠拢或者说攀附儒家谶纬经学,以此获得更多的神圣权威和信仰资源。东汉统治阶级内部宦官集团与儒家“党人”之间利用私通黄巾教团的罪名彼此攻讦,加剧对黄巾教团信徒的宗教迫害,这一不恰当的宗教政策直接引发了黄巾起义。以往的黄巾起义研究,常将黄巾教团的宗教活动仅仅视为农民起义的准备;今后可以从宗教学等新的视角切入,对黄巾起义和黄巾教团进行扩展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上海科学生活》2002,(12):62-65
两年前,在稻城亚丁,当央迈勇、仙乃日、夏诺多吉三座雪山映入眼帘的一瞬间,我生平第一次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心灵的震撼,那种感觉若非身临其境是绝难体会的。可今年再看梅里雪山,除了再一次体验这同样的感受之外,我又体验了对神灵的敬畏。  相似文献   

5.
羌族地区广为流传"木姐珠与燃比娃"的神话故事,该故事又是"释比"演唱经典内容之一,体现出神话与宗教仪式相融,笔者希望能从神话与仪式关系入手,寻找到这一神话文本背后的仪式逻辑。本文以"燃比娃"(又名"斗安珠")为主要解读形象,认为该神话实际围绕"燃比娃"成人礼这一核心展开叙述,并在演述传唱中,作为羌族地区集体表征的"燃比娃"形象,使该神话具有了表述羌历史的社会内涵。"木姐珠与燃比娃"的爱情,打破人神不得往返的戒律,也表现出天神话语权力的失落,人类自我意识成长的过程,而细读汉译文本,透过其中包含的诸多禁忌、神灵惩罚等内容,该神话又叙述出"释比"的宗教权威接天神而兴,"释比文化"成为羌族宗教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青年信教的现状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接连走访了宗教局、宗教研究所、佛教协会、基督教联合会、玉佛寺、国际礼拜堂等单位,就青年的信教情况进行调查。据了解,目前本市共有基督教堂23座,天主教堂30座,佛教寺院6座,道教寺院5座,伊斯兰教清真寺6座。近年来,名宗教的信徒队伍在逐年增加。仅以基督教为例,1979年宗教复兴时,人数仅30000左右。现在,该教仅受过洗礼的信徒就达60000之众,十年增长了50%,而且,这还不包括无法统计在册的常去礼拜祷告而未受洗的人。如果我们把这个数目匡算进去的话,那将是一个很可观的数据。近年来,信徒增多,信徒队伍的结构也在变化。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一是青年比例增长快。过去,教徒大多是老年人,即使在有宗教  相似文献   

7.
《炎黄世界》2011,(3):80-80
宗教是自有人类以来在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宗教反映了信教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并指导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道教、儒教和佛教这三大宗教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佛龛源自古印度,于汉代始进入信徒家中作供奉神佛之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该提高整个知识分子的境界、学术机构的境界,只有坚守学术精神才能有定力。人应该有敬畏感,有羞耻感,有历史感。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的廉政从心态作用开始,培养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品质必须从培养领导干部的廉政心态做起。衡量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健康与否的因素很多,而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正义感和敬畏感,富有正义感的廉政心态支配领导干部的廉政行为必须这样做,富有敬畏感的廉政心态支配领导干部对不廉政行为不想也不敢这样做。  相似文献   

10.
恐怖的邪教     
邪教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它能吸引信徒?各国政府对邪教采取什么政策?看过本文也许对您能有所帮助——众所周知,世界有三大宗教,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和影响小一些的宗教,像中国的道教、日本的大和教等等,  相似文献   

11.
获得力量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试验:让十几位素不相识的人,围坐到一张圆桌边,给他们几个很普通的问题,不限时间地讨论,不久以后,他们中间,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头”,其它人已有意无意地认同他的权威接受他的建议,这个人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人并让别人不知不觉服从了他。这种力量是一种只可急会不可言传,但却又极其清晰真实可感的存在。一位美国外交官曾这样描述过他见到毛泽东后的感觉:“在十里以外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气息。”这并不仅仅源于他的权力地位,更源于一种强有力的个性中弥漫出来的氛围。认识许多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12.
“钝感力”一词源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同名作品,意指“迟钝的力量”,反而是一种赢得美好生活的智慧。在浮躁喧嚣的社会,老年人可以借此突围吗?最近,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新书《钝感力》风靡一时。“钝感力”这个词的普及率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年轻人中传播。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某种人生的智慧,不是强调“聪明”、“敏感”的智慧,而是强调“钝感”、“木讷”的智慧。钝感力如清风拂山冈其实,“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心态,是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面对生活、工作中层出不穷的琐碎烦恼,“钝感”就像一件厚厚的铠甲,能把伤害反弹回去,消于无形,任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剖析了永圣域这个农村宗教社区经过近百年不同时代的洗炼后天主教信徒生活方式的历史变迁,探讨了天主教随着当地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三个要素互动发展中所显示出的弹性张力,揭示出宗教为适应世俗社会发展的内在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高原,一路上见到许许多多磕等身长头前行的人,他们虔诚地用身体丈量着心中的信仰,令人震撼。想想自己这一生,在内心,我也愿用我的一生来丈量心中不变的信仰。当然,那些朝圣者心中敬畏的是神灵,而我朝圣的是航空医学科研的神圣殿堂……——俞梦孙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浅说     
伊斯兰教是继犹太教、基督教之后出现的一神教,和基督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广泛流传于西亚、北非和南亚各国,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信徒。穆斯林(伊斯兰教徒)们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在当今的世界上,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仍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中,起着相当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RonaldM.Glassman 《社会学》2000,(4):45-48,F003
韦伯相信.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合法性要素的观点(马克思谴责宗教是毒害人民群众的鸦片)在某些时候是正确的,但是他补充说,如果仔细考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联合下层阶级来反对上层阶级,意识形态——宗教的或世俗的——同样能够成为一种革命的力量。最近发生在伊朗的事件——宗教领袖霍梅尼联合全体人民推翻“沙”政权(尽管他有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便是最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比较突出。通过对温州市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基督徒的数量有增长趋势;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宗教环境的影响大,表现为接触和坚定信仰的时间早,信仰状态虔诚,参与宗教活动积极,受洗比例高;大学生基督教团契发达,数量多、规模大、组织严密规范、宗教活动活跃,大学生信徒的归属感强。高校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积极进行疏导、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武应明 《现代妇女》2010,(9):112-113
干部要深怀敬畏之心,敬畏信仰,敬畏道德,敬畏法纪,敬畏科学,谨慎用权,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守责,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古兰经摘译     
为了真主你们要与和你们厮杀的人战斗。你们别侵略!真主不喜爱侵略者。你们要和他们战斗至没有多神教、只有安拉的宗教为止。假如他们停止了,那么只有暴虐者才受惩罚。谁侵犯了你们,你们就要象他侵犯了你们一样地侵犯他。敬畏真主吧!真主和敬畏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来临前夕,印度洋海啸造成了夺走十几万人生命的大劫难,强烈地震撼了世人的心灵,我国媒体上也掀起了参与者甚广的“人是否应当敬畏自然”的争论波澜。争论的一方认为,生态灾难的发生,天灾与人祸的因素兼而有之,人类盲目开发和利用自然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毁灭人类家园的力量,这是人类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的结果;敬畏自然就是要明白人类不一定就是大自然天生的主宰,大自然也不一定就是天生为人类而存在的,对自然有所不为不是消极的,对自然心存敬畏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