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中国近年来出现的通货紧缩有着复杂的背景 ,既与处于市场化转轨过程有关 ,又与体制上一些特殊因素有关。本文试图利用TARCH模型和变参数模型从货币政策对物价影响的非对称效应、货币原因、总供给曲线和产出缺口 ,以及消费需求、企业效益对物价的影响等多个视角定量分析和探讨中国转轨时期经济高增长与通货紧缩并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浅析洋务运动时期物价波动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日旭 《兰州学刊》2006,(7):37-38,23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社会经济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物价,也在中外两种势力的交互作用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总的来看,上下波动较为平缓,但明显具有阶段性特征:19世纪60年代物价普遍上升;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物价大副下降;80年代末以后,物价又重新上扬。物价的如此变迁过程体现出了帝国主义逐步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表明 :虽然我国产业结构弊端趋于协调 ,各产业内部结构也趋于合理 ,但仍然存在诸多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 ,如第一产业基础薄弱 ;第二产业结构单一 ;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 ;技术水平较低 ,产业布局不合理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不利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 ,实行合理的产业政策 ,加大农业投入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改革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逐步实现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李贞芳 《江汉论坛》2002,23(12):19-20
中国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飞速增长,其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带来的产权变化激励了企业家活动供给的增加,这一方面表现为在国有企业里,经理人员获得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占有了部分的剩余索取权,从而激励了企业家活动的供给;另一方面,政府对私人财产所有权的限制取消了,使居民能够将自己的财产投资于工商企业、创办新企业,使企业家的供给增加。但这种改革的边际激励作用是递减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产权革命以加强企业家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92年第l季度至2006年第4季度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共同起重要作用;货币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实现要强于信贷渠道,但是信贷渠道更有利于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通过对1998年前后的样本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货币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信贷渠道的作用则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6.
转轨时期我国粮食生产量的波动及其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在转轨期间,引发粮食产量波动的因素有粮食播种面积的大小、粮食每亩平均 产量的高低、自然灾害成灾范围的多少、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 等诸多因素。但我国近半个世纪的粮食产量波动情况表明,引发粮食产量大起大落波动的主 要因素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因此,为了防止我国粮食产量大起大落的波动,国家必 须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注意政策变动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转轨时期经济剧烈波动的剖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转轨时期经济剧烈波动的剖析及其对策谷书堂,聂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不久前,中央又提出了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即“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清除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回顾过去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发展中存...  相似文献   

8.
中国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公司治理和公司治理结构都具有转轨的特征.这使企业委托和代理人的角色都不确定,也使激励和约束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9.
经济稳步增长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宏观政策的目标所在。治理整顿政策的出台,无疑就是以消除过去的高通货膨胀这一首要经济不安定因素为己任的。二年多的实践,使得通胀问题大为退逆,可谓政策奏效,成效显著。 然而,面对通胀问题消退这一大好局面,我们在经济稳定乃至于社会稳定方面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了。一方面,通胀产生的基础并未根除,另一方面,在治理通胀中出现的显性失业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特殊的历史阶段 ,抗战八年期间 ,影响物价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错综复杂 ,价格矛盾异常尖锐 ,物价剧烈上涨 ,社会影响巨大。研究这一时期的价格历史 ,有助于人们认识价格在非常时期形成、运行的特殊规律 ,做到以史为鉴。在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一书 ,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全面、准确地描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趋势 ,系统地记叙了农产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工业生产资料价…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社区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由于居民缺乏社区参与的热情 ,社区参与严重不足。单位体制的影响、社区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缺陷、经济体制转轨对社会生活的冲击等是社区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要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社区体制、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存环境、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等方面着手解决社区参与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转轨时期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明孔认为,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在政府直接经营一定的行业或领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法规等三个层面。朱荫贵认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资本企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应给予适当地肯定。武力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政府来推进工业化,由国营企业贯彻工业化意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也付出了经济运行波动大、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的严重代价。剧锦文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新时期,国家资本的运行形态日益市场化,国家资本的实现形态更加高级化,国家资本大大提升了控制力;国家资本壮大的同时,国有资产、国家资本正遭遇巨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3.
转轨时期国有资产流失的理论分析汪孝德,刘军亮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试行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随着国有资产的重组和流动,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和重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理论上的分析思考。一、几个基本概念在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探讨社会的信任关系及其结构出发,阐明了中国传统社会以特殊主义的信任为主体、与纵向普遍主义相容并与横向普遍主义相斥的信任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转轨时期社会秩序的剧烈变动对旧的信任结构所产生的破坏性及由此产生的严重的败德与失信问题,指出当人们在人际互动中对于他人的败德和失信行为形成预期时,出于对自我利益的捍卫,就可能演化成为所谓的败德竞赛和失信攀比。最后,作者初步给出了重建中国社会信任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市的有限竞争是股市波动的一个重要因子。其中,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有限培育限制了中国股市的完全竞争。文章从机构投资者培育的时序数据出发,构建中国机构投资者和上证指数超额涨跌幅之间的波动关系模型;并借助这些变量的时序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得出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经济目前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困扰,货币流通量远远超出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量。广东省名义国民收入在1979至1987年间,平均年递增16.3%,而狭义货币流通量M。平均年递增27.7%,超过名义国民收入增长数平均每年达11.4%,致使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物价水平高涨相并存。在传统的旧体制下,政府对物价实行集中统一管制,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商品物资短缺,而物价却表现得比较“稳定”。1979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货币增长中包括了经济货币化过程中需要扩大货币容量和某些年份货币增长过多两方面的因素。由于市场调节作用不断增强,货币流通量过度增长引起物价上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处于计划管理向市场调节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行各业的风险正逐步反映到金融资产风险方面,加强银行金融资产风险管理更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问题贷款较多,安全性差。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专业银行按照国家的计划和安排运用贷款,实际上没有自主  相似文献   

18.
行政价值观是政府行为运作的基础。从行政价值体系的目的子系统、手段子系统、规则子系统、制衡子系统这四个视角对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行政价值体系展开尝试性探讨与总结,对有效建构我国当前的行政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某些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政治参与要求与动机参差不齐、社会阶层发生分化与重组、部分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分配不公日益突出、非均衡经济发展的冲击等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制约中国政治稳定的内部、外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中国股市价格波动若干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认为,中国股市与成熟的股市相比价格波动的频率高、波幅大。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业绩、资金结构与规模、市场结构性价格波动和交易制度的实证分析,说明股市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在价值的变化,原因在于企业上市后的业绩水平不稳定,入市时股价高估,入市后调整回落,而且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和投机性的非主营业务也加大了价格波动的幅度。除此之外,一些外在的市场条件特别是资金量在股市价格的波动中也起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显示中国的股市投机性强,整体性风险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