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科 《南方论刊》2006,(3):52-53
记者出镜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面对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参与者或报道者身份出现在屏幕上。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形式。它充分发挥了电视传播的现场感和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这一最富有电视特点的报道形式,促使出镜记者的队伍在我国电视新闻界不断繁衍壮大。2002年下半年北京广播学院筹办第一期“出镜记者”班,它的目标直指5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耐人寻味的是,第一批“出镜记者”尚未“出徒”,就已被北京电视台“订购一空”,其迫切心情可见一斑:“你培养多少,我需要多少”,大有“…  相似文献   

2.
卢艳丽 《理论界》2009,(7):166-167
目前出镜报道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报道方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电视出镜报道记者在报道中可能会遇到复杂局面,要想应对自如,需要在本色与角色、感性与理性、投入与控制、语言与动作等方面做好转换,形成统一.本文试对这几个方面的矛盾统一做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孙露 《理论界》2008,(12):187-187,35
电视新闻的策划,是指按照电视新闻特有的规律,对新闻报道的题材、报道的时机、报道的方式、传播手段所作的计划。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编辑记者的主动性,编辑记者可以根据报道意图对众多能够策划报道的事件进行选择,也可以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君 《理论界》2008,(3):195-195,56
本文对当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对目前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对于从事电视新闻报道的记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节目主持人在现场报道中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报道,就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对事件进行的报道。随着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与完善,现场报道已成为当今新闻节目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电视新闻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达到了报道过程与新闻事件发展在时间上的统一性,以获得最真切、最及时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小水知音》是民生新闻栏目《生活导报》的一个子栏目,它是以主持人水音的名字嵌入命名的,栏目形式脱胎于较早前的记者现场报道,却有了新的含义与外延,可以统称为参与性现场报道。从新闻分类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缩短了观众与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时效性更强,价值更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现场报道的是,《小水知音》的功能从简单的现场客观报道扩展到了沟通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陆棉 《南方论刊》2006,(6):36-37
一则好的电视新闻或报道,除了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新闻价值外,如果在摄制上能体现强烈的现场感,那么它的播出效果便会身价培增,甚至还会引起“轰动效应”。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现场感首先是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产生  相似文献   

8.
以报道加评论的形式播报新闻,是当下电视新闻播报呈现出的新态势,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以媒介生态变局为背景,目前已经呈现出以凤凰卫视、央视新闻频道和城市电视台三方为代表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它既是电视对媒介生态变局的应对,也是新闻立台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新闻背景,是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调整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运用好新闻背景的前提。研究分析新闻背景是采访的切入点,是为采访而进行的采访。其目的在于挖掘报道的深度,避免停留在一般性了解的水平上作报道;其作用在于通过研究新闻背景,提高认识,增强洞察力,发现线索,吸收使用。同时这也是电视新闻记者、编辑调整知识结构,增加才智,提高业务素质的需要。因此很多有丰富经验的记者和编辑十分重视研究新闻背景,并将这一步作为采访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说起会议报道,观众的普遍反映是画面单调,内容主体程序化、公式化,因而感觉枯燥无味。然而获1988年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的《振兴开封的座谈会成了催眠会》却有独到之处。在会议期间,记者抓拍到这样一组镜头:有的同志趴着睡,有的侧眠,有的鼾声不断,有的看报,有...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最早见于报纸,它是一种阐明事件的因果,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诞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这种报道形式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件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追朔深度报道这种形式的发展过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根据《新闻学简明词典》中记载,当初这种报道形式是西方报纸为了对抗电子新闻竞争而发展起来的。西方记者认为:“报纸只有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可能胜过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自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12.
试论电视新闻的叙事时间与叙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电视新闻在叙述顺序与时距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征。叙述顺序可分为顺叙、倒叙和预叙。电视新闻运用最普遍的是倒叙尤其是外倒叙和部分倒叙。可以说没有倒叙 ,就没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电视新闻常用的时距类型是“概要”和“场景”。从重“概要”到重“场景”的嬗变是电视新闻发挥优势、突现自身特质的一个侧影。就叙述视角来说 ,电视新闻大多是对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 (限知 )和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 (全知 )类型的单独或者交叉使用。各种叙事类型相互转换形成叙事的多元视点 ,实现叙事的立体化 ,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特写是电视这种新兴媒体借鉴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特点并结合自身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报道形式。与方兴未艾的电视深度报道一样,它是一种交叉渗透、重新组合的新闻体裁。虽然电视新闻特写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各种新闻报道中时有出现。国内新闻中有,国际新闻中也有。(新闻联播)中有,(经济半小时》、(体育新闻)中也有。尤其从1997年香港回归。十五大报道开始,电视新闻特写更是在屏幕上频频出现,以其独特的滋力,与其他报道形式一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为电视新闻节目增添了新的色彩,受到观众的欢迎。为什么电视…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方电视媒体,具有受地域空间狭小、事件平淡的局限,难以产生轰动效应.对此,如何从平淡的事情选择报道主题极为重要,这就需要记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挖掘新闻主题.本文拟从这个角度探讨地方电视新闻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报道中 ,记者的换位思考将使农村报道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电视新闻的现场感离不开电视新闻的现场性、时效性和同一性。电视新闻工作者通过对电视画面、同期声和报道方式的合理选择和巧妙结合,使新闻更具真实性和接近性,更易被广大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新闻价值指的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体现数字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细节在提升电视新闻价值的重要作用。注重挖掘新闻的"后续价值"。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质,提升电视新闻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广播作为一种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传播媒体,既是一种新闻信息传达的途径,同时也赋予了新闻以语言价值。镜头语言作为电视新闻媒体的组成部分,需要根据不同的电视新闻广播种类进行手段设置,通过新闻篇章结构的安排侧重表达不同的中心思想。且比起其他语言设置,镜头语言更适用于电视新闻广播。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电视新闻广播中正确有效的镜头语言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叙事化逐渐成为当今电视业界的普遍发展趋向,从重在“告知”向重在“叙事”的转变,并不仅仅是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而是电视新闻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刻裂变。这一发展趋向有着深层的社会动因,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传媒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包括体制改革和新媒体的崛起;二是社会转型期受众特有的心理需求,表现为对娱乐和情感慰藉的显著追求。  相似文献   

20.
外源新闻稿采集主要来源于非本台记者的新闻稿件和影视片段,这些稿件符合电视新闻特性,具有广泛性和现场感,并成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提供者的单位性质、社会职业、报道目的、价值观念和个人身份的多样化,因此外源稿件的编辑工作较为复杂。本文对各种外源新闻稿件特性的进行了分析,并就后期编辑技巧进行了论述。作为新时期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运用实际的编辑学理论,结合本土新闻宣传需要,对这类型的稿件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辨析,使之成为符合本土新闻传播需求、适合本台新闻节目播出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