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它的概念和本质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对法律意识的概念和本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资产阶级的法律科学中,法律意识被解释成“心理的综合”、盲目的“合法感”、“法律感受”等等,从而把它归结为人们的心理活动现象,并为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利益,把它和互相对抗的世界观割裂开。他们不是在理智的活动中,而是在感觉和直观中发现法律意识的本质。十九世纪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叶林写道,“法律意识和法律信念是为人民所不得而知的科学抽象”,“法的力量正如爱情的力量一样,是以感觉为基础的”。与此相适  相似文献   

2.
一今天苏联的美学须要对一系列重要范畴的观点进行较大的更新,例如美学的、美的、艺术的。在停滞时期我们习惯于对美学(其他人文科学也一样)的对象和任务作一种简易的解释。例如:美学是从审美角度理解环绕人们的现实的规律性的科学,或者,美学是关于审美认识的本质的科学。这种概念在科学研究和大学教材中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3.
对法律意识内容结构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意识是法制实践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我国以往的法理学对于法律意识内容结构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认为有必要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学者们近年研究的新成果,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系统性的再认识。文章分别从法律意识的认识程度、法律意识的心理结构、法律意识的主体范围、法律意识的主体角色、法律意识的客体内容、法律意识的地位作用和法律意识的历史演进七个不同的角度,对法律意识的内容结构作出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各种功能主义问题把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正式作为“哲学”上的“功能主义”来论述时,将涉及多方面问题。例如:是否应当把心理概念看作是功能性质(从因果作用上看)的问题;是否应当把心理概念应用于机械(计算机)的问题;还有是否应当从功能主义的立场认识人类的问题。这是一些密切相关的功能主义问题。目前在“心理哲学”领域争论最为激烈的是第三个问题,尤其是围绕人类心理状态的内容能否还原成象计算机程序那种明确的形式规则  相似文献   

5.
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是把世界观和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作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从他们的早期著作到八十——九十年代的后期著作,始终认为世界观是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是关于世界(即关于自然、社会及其发展的规律)、关于人类本身的观点体系。他们认为世界观是人在世界中确立行动方向的方式,是他认识自身的方式,也是改造现实的方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是现代历史的一个阶段[俄]H.H.莫伊谢耶夫直到现在,对“信息社会”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解释。关于“集体智能“或“集体智慧”的概念应当成为“信息社会”概念的基础。集体智能是能交换信息、形成一般世界观、集体记忆和作集体决定的个人智慧总和的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关于历史的问题触及本质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开启了理解和研究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崭新解释方法和路径.虽然卢卡奇的历史概念与和马克思历史观历史地位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卢卡奇的历史的观点同马克思历史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同时也借鉴、吸收、改良了马克思历史观的一些内容.卢卡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的历史观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这种诠释成为了卢卡奇个人独特的历史观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关于家庭和家庭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社会学界关于家庭和家庭结构的研究十分热烈,然而对于什么是家庭和家庭结构却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对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概念清晰,只有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把研究引向深入,以期得到科学的认识和结论。本文拟就家庭和家庭结构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什么是家庭关于家庭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说,我国古代的《说文解字》中有:“家居也,从门豭省声,《易家·人》释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观点,为科学的时空理论奠定了根本的哲学基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不仅没有否定,而且恰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科学性(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时空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不应当停留在已有的结论上,而应当面对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出的问题,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地丰富、发展、完善自己。现代艺术(特别是西方现代派艺术)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心理时空”、“自由时空”、“超时空”等新的概念和范畴,这是对传统时空理论的挑战。回答这种挑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宗教典籍,考证"白纸坊"在元、明两朝的性质与所指地域的巨大差异,对"居庸关"的语词含义做出新的解释,提出关于"什刹海"语源的推测性观点,以期匡正涉及上述地名问题的某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湿地保护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天然湿地的锐减,景观严重丧失;湿地环境恶化,资源利用过度,生物多样性受损;污染日益加重,湿地功能日益下降。鉴于此,要充分认识湿地资源保护立法的迫切性,建立健全我国湿地资源的法律体系框架,并使之科学化、个性化。通过制定《湿地资源保护法》,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是评价社会主体对现代法律和法治主观把握状况的标尺,包孕着法律形式观现代化和法律价值观现代化的标准,而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状况则是评价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现代化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法律的形式合理性观念是现代法律形式特质的主观心理确证,它包括法律规范的形式严整性观念,法律体系的完备、和谐的观念,法律的程序化观念和法律的效益观念;而法律的价值合理性观念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内在法权关系和现代法的价值理念的体现,它包括自由追求与理性自律相统一、个人权利主张与社会利益维护相统一、人格平等和坦然面对差别相统一以及法律是维护合法权威与防止、制约权力滥用的统一的观念等具体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与法治秩序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松 《求是学刊》2005,32(3):39-42
葛兰西创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社会秩序失范的重要症结就在于公民意识未能有效确立,导致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未能在社会成员中形成有效的内化。因此,要克服“道德滑坡”和“法律信仰危机”现象,就必须充分发挥公民意识的“文化领导权”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普遍有效确立。  相似文献   

14.
防止金融危机,必须首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尽管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很多,但要想通过防止或减少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金融业乃至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从法律意识、立法、守法、执法、追究法律责任等方面分析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5.
唐仁芳 《阅江学刊》2010,(6):114-117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也反映了很多法律问题,体现了当时威尼斯人法律至上、契约等同于法律必须遵守的信条的社会现实。同时,一些法律规定并不公正,对"威尼斯公民"和"异教徒"在权利与义务方面区别对待。导致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的一磅肉契约无法履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公序良俗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6.
肖平容  程舫 《学术交流》2012,(8):131-135
当前,我国食品消费安全保障措施缺失,除了经营者不法经营与监管者监管不力外,未充分发挥消费者对经营者的制衡也是其重要原因。我国传统消费文化所蕴涵的某些消费审美、消费心理等消极因素极易诱发不安全食品的生产和供给,公民社会的消费文化的缺失是食品安全隐患产生的重要诱因。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应加强公民社会的消费文化的培育,消费者应树立为自己的食品消费安全承担责任的意识,培养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参与意识,增强防范不安全食品的忧患意识,营造公民社会的消费文化氛围,筑牢消费者自身安全防线,推动食品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法学作为后批判法学的一个分支,在美国的理论界和司法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女性主义法学在批判传统法律理论和现行法律制度的时候,运用了意识觉醒、女性主义实际推理和询问妇女问题的方法。这种法律观(包括其法律实体观和法学方法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无法与传统的理论相抗衡——这也决定了女性主义法学无法实现其解构传统法律文化的初衷。  相似文献   

18.
西方法学流派的逻辑起点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西方三大经典法学流派,我们发现不同的法学流派都有自己的核心问题意识与逻辑起点。自然法学以价值为逻辑起点,规范法学以规范为逻辑起点,社科法学以社会事实为逻辑起点。这看似常识化的命题,既展示了不同法学流派的魅力所在,也隐含了这些流派的内在局限。在我国法学流派渐趋成型的当前,深入理解三大法学流派逻辑起点的两面性有助于在西方法学思潮研究中确立科学的研究态度,并以此为基础建构适合中国的法学流派。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en popular introductions to social psychology, we will show that Karl Popper's philosophy of ‘critical rationalism’ so far has had little to no traceable influence on the epistemolog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psychology. If Popper is quoted or mentioned in the textbooks at all,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falsificationism’ is reduced to a mere ‘falsifiability’ and some central elements of critical rationalism are left out – those that are incompatible with positivism and inductivism. Echoing earli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Popper to social psychology by Paul Meehl and Tom Pettigrew, we will argue that a discussing Popper's ideas in more depth could help social psychology to move forward in view of the ‘crisis of confidence’ (Pashler and Wagenmakers, 2012) that has emerged recently in view of the ‘Stapel affair’ and the reports of failures to replicate social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in high‐powered replication attempts.  相似文献   

20.
法制环境质量与公民权利的实现存在密切关系,良好的法制环境能够促进公民权利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法制环境好坏直接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受教育权实现程度,受教育权的实现过程推进法制环境的形成。目前,我国受教育权实现的法制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还有待提高,为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我们应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执法质量,培育全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