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检察机关是否享有民事诉讼违法调查权作出明确规定,但检察机关事实上却在行使着该权力,检察机关行使该权力的规范依据见于现行司法解释。民事诉讼违法调查权的行使范围是民事诉讼违法行为。民事诉讼违法调查权行使方式多样,但应当严格禁止使用限制被调查人人身自由或者财产权利的强制性调查措施。民事诉讼违法调查权行使程序包括启动、进行和终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调查权是检察机关对于受理公民投诉、上级交办和有关单位移送及自行发现的关于诉讼违法问题的线索材料,进行审查后,经检察长批准,可以通过询问、查询、查阅案卷、调取证据材料等形式进行必要的调查,根据查明的事实判断诉讼行为是否合法,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违法,建议更换办案人等意见或检察建议,检察机关调查权是法律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是国际刑法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政府目前还没有批准《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理由之一就在于对检察官自行调查权的质疑。本文对检察官自行调查权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分析了质疑的理由,提出了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对侵害国家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的重要方式,检察机关行使调查权是实现这种法律监督职权的重要手段。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检察机关行使的调查权归根溯源属于当事人证明权内含的证据收集权,是推动实质且充分的诉讼活动从而实现公益诉权的保障。检察机关基于监督目的而补位提起公益诉讼是维护公益的后置救济途径,应当赋予检察机关不同于一般当事人的调查权行使方式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媒体广告违法行为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广告市场秩序.为了维护广告市场秩序,本文从立法角度对媒体广告违法行为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立法的不完善是广告违法行为的重要原因.广告立法的不完善表现在:广告法律规范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内部冲突,发布违法广告的法律责任过轻,广告诉讼制度不完善.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广告立法的对策:进行广告法典编纂,完善广告法民事责任制度,完善行政法律制度和建立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侦查违法行为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和超期羁押,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两个难题.由于对侦查行为的定性错误,目前的法律仅仅在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范围内解决刑讯逼供和超期羁押问题.从行政法学的角度来看,侦查是有关当局为提起诉讼而做出的行政行为,只有将刑讯逼供和超期羁押纳入行政诉讼等行政救济范围,才能扫除侦查救济制度中的理论和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刑事法院体制内赋予检察官自行调查权,以切实有效地惩处"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犯罪",这是人类社会在实现普遍正义这一伟大法律理想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检察官自行调查权在运行的过程中,却极大地受制于国际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实际运行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审理只能适用普通程序,而未确立简易程序,这种现状已不能适应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构建,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诉权、实现程序正义的内在要求、缓解案件增多与司法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提高诉讼效率诸方面确有必要,为此建言,在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中确立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并存的诉讼路径。  相似文献   

9.
赋予法官庭外调查权并不必然违背程序正义和违反控审分离、法官中立等原则.事实上,在一定条件下,赋予法官受一定程序规制的庭外调查权,还是实现程序正义的特殊要求或实现法官实质中立的必要途径.因此,主张取消我国法官庭外调查权的论调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内容,也是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法理学视角审视了新的民事证据规则在法律渊源、法律移植、法律价值三个层面的利与弊,并做出法理学的客观评价,拓宽了对证据制度研究的角度,深化了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的渊源入手,分析了行政行为公定力的理论依据,认为行政行为的“完全公定力说”不符合现代行政法治理念,行政行为有限公定力理论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并提出了相关行政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行政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有着本质的区别.行政行为的成立着眼于行政行为的存在与否,而行政行为的生效则关注行政行为是否发生行政主体所预期的法律效果.有关行政行为的诸要件既相区别又相联系,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是一事实判断或法律属性判断标准,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是一法律逻辑判断标准,行政行为的有效要件是一法律价值判断标准,而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则是一司法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13.
行政行为的成立,通常又称行政行为的形成或做出,指行政行为在什么情况或形式下就算已经成立了,其成立要件包括行政权能的存在及公法上的意思表示.行政行为的生效,是指行政行为能够依照它做出的目的,发生行政主体欲产生的约束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效果,其生效要件有合乎权限、内容确定、符合程序、具备法律形式及符合生效规定五项.二者的构成要件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4.
在民事诉讼中,取证的手段合法性与证据的可采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取证手段的不合法或者不恰当会影响到证据的采用。民事诉讼中取证活动缺少像刑事诉讼那样的严格要求和程序保证,在现实中表现也比较复杂。因此,在考虑取证手段与证据可采性关系时,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态度对待。  相似文献   

15.
行政行为的无效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范畴,它存在的理论基础是行政行为公定力的有限性,并以公民的抵抗权为其价值背景,但其在实践中功效的发挥还需要实定法上制度化的努力方能得以落实。文章在界定行政行为无效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行政行为无效制度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6.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要件的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私权和公权之间的关系,或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除为了公共利益之维护,国家应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社会的主动性干预,而着重以为市民社会提供被动性救济途径为己任,并以此实现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在这种理念支配下,对传统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要件阐述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颁布后,在因法律行为所引发的不动产物权变动中必须遵守公示原则,其中公示方法为登记。但是由于我国没有不动产的统一登记法,导致对登记行为的性质认识争议较大。通过立法论的研究方法,登记行为的性质是准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共行政变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行政行为理论已经不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突破原有思维的影响,进一步界定行政行为的概念,扩展其范围,以改造和发展现有的行政行为理论,促进行政法学和行政法治的发展,适应公共行政变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日益增多。这类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和较高的智能性,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往往是巨大的。但是,中国刑法针对侵犯专利权的犯罪规定尚有空白之处,非法实施专利权的行为竟然没有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文章对专利侵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中国刑法设立非法实施专利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侦查公正是整个刑事诉讼公正的基础。我国现行侦查模式具有单向性、超强的行政性、任意性等特点。现行侦查模式的设置使犯罪嫌疑人沦为侦查客体的地步,不利于人权保障,有碍刑事诉讼正义。改革现行侦查模式、确保司法公正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一项普遍关注而又急迫的课题。改革的重心在于强化对侦查的监控,实行法院令状主义,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广泛的参与权,强化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权利的保障,实行侦查行为可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