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在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软环境和物流体系等方面呈现出的劣势。其次,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指出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显著上升、各市承接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差距大、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仍侧重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再次,分析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规划不系统、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工业园区建设不完善等。最后提出安徽应改善产业承接的软环境、完善产业承接的载体功能、促进产业转移的产业集群效应、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产业结构优化的外力推动:承接国际转移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在产业结构变动的世界性传递中借助于承接国际转移产业这一外力推动。通过承接国际转移产业,一定程度上改变要素禀赋、需求因素以及自觉调整因素对优化产业结构的钳制。承接国际转移产业的主要实践路径是引进国外的直接投资。而辽宁本身的经济条件则是这一外力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了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和其产业结构演变的现状,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通过建立四个时序计量模型,检验理论分析变量与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集群对结构优化效应并不显著,而就业规模则与湖南产业升级成负相关.最后对FDI与产业结构进行Granger检验,发现FDI与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4.
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利的一面。掌握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认清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的特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完善服务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合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是目前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产业转移步入新的阶段,湖北省在产业承接中表现突出.湖北省1990-2012年的相关数据表明,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影响有利有弊:正面影响是推进产业高级化、开发劳动力资源、促进城镇化,负面影响则是导致产业结构合理性下降.湖北省承接的产业主要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第二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而吸引的新增就业较少.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将不断减弱,产业结构合理性也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受重创,但也催生了从沿海到内地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文章从后危机时代产业转移的主体、对象、范围、方式、动因和结果等方面阐述了其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以安徽的承接实践为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中西部地区应抓住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清除障碍,采取灵活的承接策略,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努力从低端的加工组装向高端制造乃至"创造"攀升,实现产业升级,摆脱落后地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原料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已呈现加速态势。河南省以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成为了重要的产业转移区域。但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是河南省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因此,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资源、农业基础意识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从而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由于其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是西南地区接受东部地区和港、澳、台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昆明市是云南唯一的中心城市,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极具地缘优势,已是京津冀经济圈最看好的地区之一.昆明市应抢抓机遇,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家具产业有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通过引入修正显示性优势指数和修正出口增长优势指数,表明家具产业存在着由东部地区向四川地区转移的趋势;同时通过构建家具产业转移的模型,表明家具产业向四川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川地区较低的工资和较大的经济发展规模,而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等构成了阻碍因素,为承接东部地区家具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产业园区建设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衡阳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城市产业在调整升级,城市空间正转型重构。衡阳城市空间发展轨迹大致分为内向发展——轴向扩张——圈层扩张三个阶段,新时期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载体规划构建“一轴、三核”的产业总体布局。在产业促动下衡阳城市空间由单中心多组团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内部方格网外部圈层生长的“十字”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城市功能,文章从建立多中心体系与功能组团,采取轴向生长的空间发展模式,强化结构性生态要素的控制,完善产业区功能、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对接区域、融入区域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衡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实现内部有序转移是我国破除经济发展相对困境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分析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承接产业转移的国际经验,珠三角和长三角等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黄河金三角等中西部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从生产要素调整、优化硬环境、改善软环境、实施政策倾斜等方面提出了中西部如何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长较为迅速,重大项目增多,产业带动效应初显,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转移重要平台的作用明显。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暴露出工业支撑力不强、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交通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经营环境欠佳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政府、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协调体系以优化产业转移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点与对策——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范例,描述了当前产业结构的现状,指出了存在一产比重过高、二产不强、三产发展不够的问题,分析了农业大省的历史发展基础、产业分工中所处位置不高、工业化中期的阶段性特征是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查耒阳东江工业园的基础上,分析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情况,探寻企业转移的原因、转移方式、经营现状,并从产业集群、基础设施、融资平台、转移服务等方面提出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获得的启示,从产业关联配套与集聚力、第三产业拉动力、产业技术提升力、劳动就业促进力、产业转移的持续力五个方面对产业转移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推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构造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示例作应用说明,为总结广东省产业转移发展成效,推广发展模式,创新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与产业空洞化理论,阐析了中国产业空洞化现象在经济中的映射及其所呈现出的有别于梯度产业转移的"技术空心化"、"区域经济空心化"与"中小企业组织空心化"特征,从产业转移中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对称、生产要素不能实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顺利流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在不同地区的转移、产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失衡以及国际产业转移角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空洞化的形成原因及路径,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同时结合国情实际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成 《南都学坛》2010,30(2):127-131
成本上升、市场低迷加之政策调整,促使东部制造业率先向中西部和东南亚地区转移。河南省近年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逐年增大,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在下一步产业承接中,应优先考虑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传统农业改造;继续以六大优势产业为承接重点,夯实工业基础培育地区竞争力;加强与省外经济、国外经济的联系,促成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在承接过程中,当地政府应营造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和体制机制,以降低企业的转移成本;同时,另一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承接地对拟转移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不仅取决于承接地在土地、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的硬件环境,更取决于承接地所具备的人力资源软环境。衡阳市地处我国中南部,硬件环境优越,但人力资源软环境存在不足,对之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进而构建对转移产业具有吸引力的人力资源软环境,将有助于增强衡阳市对转移产业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最终促进衡阳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承接地企业和政府环境责任缺失导致农地土壤污染加剧,其根源之一是相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通过寻求产业转移承接地农地土壤污染加剧的法律根源,找出制定法律的因应对策:国家应当强化企业和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健全农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设定多元制裁与救济手段,完善法律责任追究程序;扩大农民参与范围,健全农民环境参与权;增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刚性,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切实防范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国际产业转移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这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时机。环渤海地区应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即创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综合竞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转移:加大地区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加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双向转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地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