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六年二月,《论语新探》(以下简称(《新探》)经过该书作者进行了所谓“根本修改”再次出版。既名“新探”,又是七十年代修订出版的著作,人们会以为是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对《论语》的研究有什么突破。然而,它不过是对几组普通词语进行了一番特别的考证,其中最主要的一组就是“人”和“民”。据作者说,他“发现了一件颇为有趣亦相当重大的事实,即孔门所说的‘人’‘民’,是指春秋时期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作者断言:《论语》中的“人”专指统治阶级即奴隶主,“民”专指被统治阶级即奴  相似文献   

2.
《离骚>中“民”牢地六见;“哀民生之多艰”、“终不察夫民心”、“民生各有所乐兮”、“览民德焉铝辅”、“相观民之计极”、“民好恶其不同兮”。王逸<楚辞章句>一律释为“万民”。游国思主编<<离骚>塞义>按日:“民生即人生,本书多以民代人,下文终不察夫民心,相观民之计报,民好恶其不同;<哀那>民离散而相失,皆是也。”其实,这六处的“民”字涵义并不全同,有细加区别之必要。<说文解字》云:民,“众荫也。从古文之象”。萌即“氓”也,“虽也,从民亡声”。《康熙字典》释日:“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  相似文献   

3.
(一) 邺城(今河北临漳、河南安阳交界处。)是十六国时前燕慕容氏和后赵石氏的首都,以后东魏北齐也建都于此。《邺中记》一书,《隋书·经籍志》作二卷,称晋国子助教陆翔。撰。唐代此书还存在。贞观时欧阳询编《艺文类聚》,开元时徐坚编《初学记》都曾征引。以后止佚,清代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出。《四库总目提要》说,“六朝归籍,世远逾稀。断壁残玑,弥足为宝。佚而复存,是亦罕见之秘笈矣”。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史料保存下来的很少,《邺中记》确是值得重视的。陆翔当是西晋东晋之交的人,可能后来过江,作了东晋的国子助教。所以《隋志》题为晋人,把这部书和晋宋人著作列在一起。在记述石虎统治时的邺城以外,其中涉及高欢高洋的记载,大约是后人(?)入。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中国古代孔子的门人集录整理的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言行的集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集之一。《论语》虽不全是精华,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做人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也对今日“做人”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和“民”的混淆(香港)黄展骥在今天,我们享有空前的物质文明。遗憾的是,粮神生活却被忽视,以至于生活空虚、精神萎缩。常情而论,如果社会物质建设太过于缺乏,则难于发展精神生活。但是,今天却有倒转过来的倾向!人类的精神智慧远远追赶不上科学、技术、物质...  相似文献   

6.
谈“人治”     
于静 《理论界》2003,(1):21-2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实行人治还是实行法治这一问题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论。即使进入了当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经被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些人仍云里雾里,不知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不能真正理解人治的基本内涵,甚至受外来势力的影响,盲目的抨击时政。简单的把人治理解为专制,甚至把法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实际上广泛意义上的人治存在于每一个阶级社会。人治和法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人治。第一个角度是具体历史领域的人治,具有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刘凯 《东岳论丛》2019,40(7):61-74
贤臣西门豹的生成,端赖史书记载中西门豹治邺与史起治邺说的折衷。三国至北魏太和年间政府与民众眼中的西门豹形象在贤臣与神人间游移:政府倾向于具有宣扬教化功用的贤臣,而民众更多关注拥有求子、降雨等神力的神人形象。太和之后,邺地军事色彩转重,作为古之贤臣西门豹祠,逐步让位于神人西门豹,地方政府与民间信仰关于西门豹祠属性转换最为契合的点,厥非降雨救旱莫属;但在政治实用主义下,偶尔神力不至的豹神依然遭遇北齐君主毁庙掘冢之灾。西门豹神人形象的民间宣传掌握在巫觋手中,巫以为虎、豹之祟是一明证。至北齐时,出现了与豹祠并列、结合的石婆,通过徐之才、之范兄弟关于豹祠娶石婆对话的解读,可确知巫觋对鲜卑上层民众的影响。愈往后,西门豹神灵的身份愈强化,而贤臣身份的逐步消亡,不仅代表着官方对先贤礼敬祭祀权力的丧失,即便在民间,因知识普及率较低等原因,两宋时,西门豹治邺的功绩也被埋没,西门豹神灵的形象遭到传讹,甚至部分异化为动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豹神了。  相似文献   

8.
《讲话》所强调的是"工农兵方向"而并非"人民方向"。试图以"人民方向"来置换或取代《讲话》的"工农兵方向",在理论上是不稳妥的,在实践中是不可取的。毛泽东"人民方向"的思想和理论,主要表现在《新民主主义论》而并非《讲话》中。由于两次讲话所针对的对象、所依据的事实、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有着根本性区别和原则性差异,所以才表现出了"人民方向"和"工农兵方向"的差异。"人民方向"和"工农兵方向"是可以整合的,但不能相互替代。"人民方向"和"工农兵方向"所构成的理论张力极具弥散性、包容性与穿透性,它为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提供了内在的源发性动力和极具开放性的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9.
“吃人”是《狂人日记》的一个核心话题,也是一个极端的论断。吃人是悲哀的现实,又是普遍的事实。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是吃人的罪魁祸首,它吃了人,人又吃人;它直接吃人的灵魂,间接吃人的肉体。  相似文献   

10.
王子今 《河北学刊》2023,(4):94-102
《史记》除纪史外,亦有政论,其中表达了对社会史现象“民劳”的同情,对行政史现象“劳民”的批评。相关文字,不仅载录了社会生活史和行政管理史的重要信息,也是史学史和史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唯物史观重视“劳动”的历史意义。“劳动”的重要意义不仅表现在人类初生的历史进程中,还对漫长的文明进步,包括生产革命、科学发明、文化创新等发生重要的作用。“劳动史”或曰“劳作史”应当作为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方向。在这样的认识基点上理解《史记》有关“民劳”“劳民”的史事记录与政治批判,是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的。《史记》所见帝王“其身劳于天下之民”的主张,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174-178
何承天在《安边论》中提出的富有远见卓识的主张和建议,是认识“元嘉之治”的重要参照。《安边论》的主旨与核心思想——“安边固守”的主张,是处理南北关系的指导方针,其言外之意是反对用战争作为解决边境争夺的手段,主张采用怀柔政策来对待北魏。针对当时的南北形势和宋魏双方军队的特点,《安边论》提出了“坚壁清野”的战略战术、富国强兵的政策,以及将边境地区的居民南迁到安全地带、加固城池、劝课农耕、制造车辆和兵器等具体措施。宋文帝没有接受何承天的主张和建议,作好充足的战备,因而三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解维 《学术探索》2023,(4):104-112
近代意义的“群”概念的出现,是近代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在探索如何建立新的社会组织时对西学的回响。在梁启超的文本中,“群治”是以“群”为核心,用以表达社会人建立的社会秩序,且是人以群的状态存在的社会;另一重要概念“新民”,则用于表达“维新吾民”或“新的国民。二者的核心都是梁启超社会政治思想——群,纵观梁启超“群治改良”的讨论路径和对“新民”的设计,在其经世思想的内核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实则是异名而实同的概念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也是现实主义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以曹操为领军人物的邺下文人集团,掀起了一个诗歌创作的新高潮.所谓的"建安风骨"正是对邺下文人集团成就的高度概括.但邺下文人集团由盛到衰的过程是短暂的,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也是现实主义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以曹操为领军人物的邺下文人集团,掀起了一个诗歌创作的新高潮。所谓的“建安风骨”正是对邺下文人集团成就的高度概括。但邺下文人集团由盛到衰的过程是短暂的,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孔子、墨子都是先秦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均为鲁人,所处时代大致相同。孔、墨所创的儒学和墨学在当时并称“显学”,影响很大。自汉武帝之后,儒学被推上了“独尊”的地位,而墨学则日趋冷落。其实,两千余年扬儒抑墨,都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需  相似文献   

16.
《管子》“一体之治”论王京龙“一体之治”,是《管子》书中治国思想的基本的理论归结。这样说的根据大致上有以下几点:《管子》一书以霸诸侯、匡天下为政治目的,这一政治目的基本要求在于匡正诸侯竞强,弱肉强食的社会政治秩序。用此,这需要一个宏观统一的治国思想观...  相似文献   

17.
《左传》、《国语》中的重民思潮伍星明,黄生文在《左传》和《国语》中可以看出,春秋存在着一股重民的社会思潮。所以称为重民思潮,而不叫做重民思想,是因为重民的观念虽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却仅是散见于诸多人的言论中,尚无较为系统的理论、然而,这股重民的社...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穿越时空的影响力,与其彰显的"人本"思想密不可分。所谓"人本",是"以人为本";"人"指广大的人民群众。《宣言》关注"人"、尊重"人",肯定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力量与功绩。《宣言》是助力底层群众觉醒、振奋的一剂有力的强心剂——资产阶级通过"英雄造时势"的谎言实现对无产阶级新的压迫,而长期受压迫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经历了从蒙昧无知、任人驱使到觉醒、自信、自尊的过程。《宣言》强调人民群众的价值,也遵循"人"的性质和规律,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笔者结合在"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参加社会实践调研的经历,以安吉的经济转型为例,探索"人本"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强大生命力,深刻体会到《宣言》中的人本思想绝非片面的人道主义,当代执政者应该全面、发展、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践中智慧施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法家学派杰出代表人物韩非,战国时期韩国人,生活在全国大统一的前夜。他师承其师荀子内“法”的一面,将法、术、势三者融为一炉,形成中国历史上系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理论。“以法治国”是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先提出的口号,是其“法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但他也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处于持续分裂和战乱状态中,历来被认为缺乏"可以被称道的文治武功",缺乏"盛世"、"英主",因此与统一的王朝相比"总是处于被忽视,受冷落的地位"①。20世纪以来,受"新史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在经济、文化、制度、民族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受到了重视②,但在政治方面依然"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