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金源一代,注重内迁外徙,成批的人迁入内地,大量的人离开故土,徙到中原。那么,金源一代是怎样迁徙的?内迁外徙属于什么性质,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1金朝已将内迁外徙定为国策,其中外徙贯彻始终。若按内迁外徙的起伏来划分,可区别为三大阶段。太祖、太宗的二十年间为初期阶段,以内迁为主,内迁以内地为主,外徙深入到中原,掀起第一次外徙高潮。 内迁以内地为主,在于充实京师(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其中有从山西各州迁来  相似文献   

2.
陕西凤翔屈家山古墓曾出土纪事砖一方,镌刻于1231年,书419字,保存完好,记录了蒙古军分别在木华黎、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率领下三征金朝重镇凤翔的史实.前二次均遭败绩,直到1231年才由窝阔台汗攻陷.窝阔台占领凤翔后,将第四子合刺察儿分封于这里,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命塔塔统阿和耶律楚材二人之子合力辅佐之,考诸史册,可推定此二人当为塔塔统阿长子玉笏迷失和耶律楚材长子耶律铉.  相似文献   

3.
神探乌国庆(连载之四)老木真假“于宏信”这是10多年前的初夏,华北大平原碧蓝如洗的上空,一架直升机从北京飞往太行山区的老牛湾。事情要从公安部接到的一封紧急电报说起:“从黄河L游飘到老牛湾一具男尸,酷似公安部通缉的特大杀人犯于宏信,速派人辩认……”于是...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迁至黑龙江地区的柯尔克孜族共有三次,每次的安置各有不同.元代至元年间徙来的第一批柯尔克孜人,安置创业谋生;清代雍正年间徙来的第二批柯尔克孜人,编佐披甲驻防;清代乾隆年间徙来的第三批柯尔克孜人,赏给索伦官兵做奴.  相似文献   

5.
僬侥考     
据史籍记载,自帝尧至春秋时期,我国西南地区曾存在一个由形体矮小的僬侥人组成的僬侥国,其始居地在今河南陕县,后为神农之裔占居其地,僬侥人被迫向西南及南亚一带迁徒。本文对僬侥人及其原居住地、迁徒、分布及其习俗等史实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及其徙民政策的实施努尔哈赤在合并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各种势力从而统一全体女真的过程中,频繁地从事过一种显著事情:把新从属的周边地域居民大量徙到满洲国内。在《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中,大约从1591年(在《满文老档》中是从1607年)起,就一再出现过努尔哈赤征服周边各地将其居民“编户带来”的记载。这里从《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中把这种徙民政策事例尽可能捡出,将其按地域之别整理成表1。此外,在《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国语》、《战国策》、《旬子》、《商君书》、《史记》等文献中,比较研究出楚怀王末代的庄(足乔)之乱即越人之乱;《史记》记载的“东地兵”即越人军队,从而得出庄(足乔)率领越人军队自楚王滇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人掩卷沉思。书中少有豪言壮语、名人语录、华丽词藻,有的只是朴实、真情、奉献。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原为插队知青的主人公廷·巴特尔的人生,28年来在萨如拉图亚大草原上经受了历练。一旦他选择草原,爱上草原,他就会始终如一,永志不渝。廷·巴特尔的成长,缘于他的蒙古族将军的家庭,缘于萨如拉图亚草原,缘于千千万万的淳朴善良的牧民。然而最根本的,应该缘于他的内心世界,缘于他对上述种种发自肺腑的爱,缘于他28年为此所做的一点一滴。在《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共26个章节中,我们见识了主人公执政…  相似文献   

9.
伍遵契小考     
伍遵契小考伍贻业.《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和《宗教词典》、《民族词典》均载有“伍遵契”条目。略谓:遵契,字子先。回族,江宁(江苏南京)人。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学者,译著有《归真要道》、《修真蒙引》等。记叙堪称清晰备当,惜史实简扼,欲究者不得其详。笔者...  相似文献   

10.
畲族与澳门     
澳门从明初一个偏僻的渔村到后来崛起为一座著名的城市,是中国人民血汗注入的结果,其中也包括少数民族的贡献……清代畲族徙入澳门从事采石业。光绪《香山县乡土志》卷五载:“畲蛮,本闽潮人之逃叛者,就地垦荒,以刀耕火种为名,随处有之。自乾隆五十四年间,始有私至十字门附近之过路环,凿山取石。道光间,屯集至数千人。盖生计所营,室家所托焉。”为了解这段史料,有必要对引文中的地名相关历史作一简介。澳门原隶属香山县,她是香山县境向南伸入大海的一个半岛,还包括近海的路环、凼仔二岛。撰于乾隆十年前后的《澳门纪略》卷上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三个方面简略地评述了《土族文学史》一书 ,认为这部开山之作以史实为根据确认土族族源 ;内容丰富 ,史料翔实 ;文学分期的划分合理  相似文献   

12.
19、20世纪之交东欧的反犹暴行与犹太人迁居美国的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东欧犹太人掀起了移居美国的一次高潮,他们主要是为了逃避俄国及其周边地区在此期间不断爆发的反犹浪潮。其中绝大多数人准备永久定居于美国,故他们一般举家迁徙,返回东欧的人极少,其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也比同时期的其他“新”移民群体平衡。  相似文献   

13.
翻开这部皇皇百余万字的巨制,给人一个突出感觉,即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创新意识。在开拓中创新,从史实处求是,可以说是《中国通史》第十二卷的显著特点之一。该书的创新意识,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体例中国传统的史学体裁丰富多姿。常见的有纪传、...  相似文献   

14.
王子华 《回族研究》2011,(3):130-138
白亮诚(1893-1965),名耀明,字亮诚,号莲父、孟愚。父亲白金柱为清末名将,官至云南开化镇总兵,记名提督,封“建威将军”,谥“忠果”,乡人称之白金门。白亮诚排行老三,大哥耀龙,先于父归真;二哥耀贤,曾在龙济光军中任职。1908年6月,父亲归真后,大哥顶虚名,二哥顶大哥名,亮诚顶二哥名,接受朝廷封官:白金柱“子三长...  相似文献   

15.
元朝在西藏所封的白兰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元史》《诸王表》的前言说:“元兴,宗室驸马,通称诸王,岁赐之颁,分地之入,所以尽夫展亲之义者,亦优且渥。然初制简朴,位号无称,惟视印章,以为轻重。厥后遂有国邑之名,而赐印之等犹前日也。”表中所记有元一代藏族封王者仅有一人,“白兰王。琐南藏卜,至治元年封,后出家,泰定四年还俗,复封。”(卷108,表第3) 《释老》中又记载:“泰定间,以帝师弟公哥亦思监将至,诏中书持羊酒郊劳;而其兄琐南藏卜遂尚公主,封白兰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中叶达斡尔族内徒前人口考略孙宏达斡尔族人是原居住在黑龙江上中游、结雅河流域的土著民族。十七世纪中叶由于沙皇俄国侵略者的入侵,大量达斡尔人被迫纷纷内迁,来到嫩江流域等地。内徙前达斡尔人即已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人口数量较大,但是究竟有多少人口,至...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冲突中的古代壮族文人黄达武(广西区语委办公室)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封建统治者便“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及后锡光为交趾,任延为九真大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  相似文献   

18.
一位湘西土家族老人与安徽凤阳的汉族母亲,阔别六十二年以后终于重逢,归益于改革开放年代带来的好运。其分离之痛苦,相思之悲壮,令天下人为之动容。这种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浸泡的骨肉亲情,深刻地昭示着人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普通的家庭,分离就是悲剧。去年元月间日这天,是个不寻常的日子。一封来自安徽省凤阳县门台镇申台村的信件越过千山万水,飞到了湖南湘西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手上。老人名叫罗兴均,是吉首市吉首乡雅溪村人。他惊奇地拆开信件,发现写信的人竟是自己60多年来朝思暮想的母亲,这简直是奇迹!罗兴均捧…  相似文献   

19.
吐蕃西夏历史文化渊源与西夏藏传绘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谢继胜 《西藏研究》2001,1(3):35-48
藏语称西夏为mi 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 ,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① 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 ,从 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 ,到 1 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 ,长达 60 0多年 ,其间你来我往 ,水乳交融 ,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象之一。②唐时 ,吐蕃和党项部落之间的战争使得大批的党项人归属于吐蕃王朝治下 ,两族杂居者为数众多 ;雅隆王朝解体以后 ,东迁河陇、河湟一带的吐蕃人与内徙的党项人部落杂居共处 ;西夏建国以后 ,上述地方有很大一部分吐蕃人成了西夏的“编户齐民”。吐蕃与党项统治者之…  相似文献   

20.
巴蔓子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蔓子是唯一青史留名的巴国英烈,但其年代、功业、族系、葬地都疑莫能明。本文清理了纷纭的文献和传说,并且援引了有关的考古资料,钩沉探赜,详考细辨,从而判明:巴蔓子“请师于楚”应在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17年之间,当时的楚王是怀王;巴国的“祸难”是因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国而引发的边疆动乱,巴蔓子是拨乱反正的功臣;其家乡在清江流域,其葬头之地在枝城荆门山,其葬身之地在利川都亭山。凡所论断,俱饶新意。作者指出:身首异处,而能由两国以上卿或诸侯之礼为之举哀或安葬的将军,从古到今只有关羽和巴蔓子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