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产业集群理论在初步形态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形成了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从创新环境角度研究产业集群,从知识扩散的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现象,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对产业集聚现象的解释提供了理论工具,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为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方法.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以产业集群为途径,提高我国的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研究中国产业集群的一般规律,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成长;培育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创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  相似文献   

2.
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聚集是一种地理上相对集中的现象, 其发展前景和形成原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外学者还未就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进行定量分析。为了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和动机并得出定量结果, 首先在交易效率原理的基础上, 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在地域空间范围的集聚过程, 在空间集聚的条件下, 又基于范围经济原理揭示了物流企业集聚的内在动因, 即共享资源和商业合作, 最后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Solow经济增长模型原理, 分析完整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原理和相应的最优投资组合。在以上三个角度的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产业集群形成的必然条件和形成的内外在因素以及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产业集群升级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来分析区域经济现象和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是一个新的视角。不同价值链治理模式下,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升级路径各异。全球化背景下,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将价值链与集群两介领域结合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强大竞争优势。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的优势及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集群培育海峡西岸区域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品牌是伴随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市场现象,区域品牌建设对于发展产业集群具有多重意义。区域品牌不仅可以为区域营销提供集聚效应和公共品牌效应,而且还可以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形象。本文分析了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对基于产业集群培育海峡西岸区域品牌的战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贵州药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或实践经验,又可看作一类产业空间组织或经济理论模式;我们可能将它用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更应把它作为认识区域经济的思维方法,即产业集群是把区域经济视为相互依赖的企业和机构的地理集聚的经济系统的一种方法。随着贵州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省的药业中小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然而就目前而言,我省的药业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某些结构变化背景,但还未形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是在原有乡镇企业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整体实力较强,发展快速,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文章对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和乡镇民营产业集群投入要素贡献率等几个方面对苏南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和结论。从而对本区域乃至全国同类地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空间竞争模型考察了区域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认为当贸易成本较高时,地方化的市场需求导致厂商区位选择分散;当贸易成本降低时,有利于厂商集聚,但集聚究竟发生在哪一个区域,则取决于区域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时空变动过程,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现象作为一个"经济景观",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相关联的企业之所以能够集聚在一个地方,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集聚经济优势、厂商异质联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政府的有效参与,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18年3月10日,由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安徽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第二期)”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就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城市发展动能转变和中国城镇化道路转变,城市群结构、绩效评估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论坛对促进城市群理论研究,加速中部地区崛起,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探讨并研究如何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下,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特点,在"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建立修正多元空间经济模型,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进行空间数理建模,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系统性分析区域板块化模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哪种更适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板块化发展模式由于存在显著的行政壁垒影响,将导致经济要素在各主体之间流动存在较大难度,最终导致长江经济带发展出现平均化均衡,不利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限制地区经济活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将不断削弱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自身行政壁垒影响,改善区域内部贸易互通条件,进而提升经济要素在各省市之间流动的速度,最终促使长江经济带自发形成集聚化均衡,实现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集聚化转型存在一门槛值,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将有效降低该门槛值,减少转型发展的投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外城市群发展及其对中原城市群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高级空间组织形式,是区域实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点.本文从界定城市群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研究,并结合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促进中原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空间结构高级形态——城市群的框架内,基于 2000—2012 年市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心城市发展对外围城市经济增长的溢出或极化效应,结果发现:(1)针对十大城市群 136 个城市的分析证实,中心城市发展对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正向溢出效应;(2)针对不同城市群的分类分析发现,中心城市对外围地区的影响会出现 U形关系,如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北京的发展在 2007 年之前抑制了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而 2007 年之后转为正向溢出效应;(3)城市群内部结构的异质性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青岛的双中心结构对外围城市的共同影响较单个城市更为显著。此外,研究结果还证实以受教育水平衡量的人力资本对以熟练劳动力为主的低端制造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低,政府规模对市场投资相对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基于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板数据,运用基准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集聚、产业结构与地区间经济差距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能显著缩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人口集聚对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存在以产业结构为门槛的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越过相应门槛值,人口集聚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越大;人口集聚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研究结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在发展中营造平衡”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与城市群经济利益具有区域和行为主体特性,在利益属性上,两者均呈现出双重性。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利益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区域内各领域的一体化,另一方面要求重视聚集经济效应。聚集经济是城市群和区域经济利益的一种实现方式,具体表现为近邻效应和专业化效应。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利益的整合既可以通过城市职能分工整合模式实现,也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化整合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标志着"大关中"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推进阶段。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数为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计算公式,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西安是经济区集聚辐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天水、咸阳,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铜川、商洛、渭南、宝鸡、杨凌,是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进而提出强化城市流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增强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明确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强化城市间分工与协作;建立跨区域合作组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7-2012年陕西省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及城市面板数据,将产业集聚与FDI纳入同一经济计量模型,研究高新区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验证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的交互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弹性为0.2307,显著正向促进高新区所在城市经济增长;交互作用下,除劳动投入在5%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外,资本投入、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FDI交互项均在1%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高新区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相互促进共同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人口、产业和城市集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聚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集聚机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实现。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三个过程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的内容、速度、规模、周期不同,但又交织在一起,不能绝对分割。三者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分别起主要作用,但又互为基础、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