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政府再分配能力现代化关乎共同富裕和分配正义的实现程度。共同富裕、分配正义、再分配能力现代化形成三位一体的逻辑结构。政府再分配能力现代化是一个艰巨复杂的整体性变革过程,包括再分配观念现代化、税收现代化、社会保障现代化、转移支付现代化等质性规定。共同富裕与分配正义等规范性制度安排,必须建立在合乎理性的规则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土地财政的收入分配效应。土地财政是一个过程,包括土地征收、土地出让和土地开发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显著的逆向收入再分配,不利于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红利,不利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均衡发展,不利于缩小城市内新移民与老住户之间的福利差距。政策方面,应改革当前的强制性土地征收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入市,增强集体议价能力;调整城乡财政关系,建设集体所有制下的新型土地财政;健全城市土地开发规制体系和房产税制,公平分担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3.
再分配制度是国家发挥最直接和主导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集中体现在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上。21世纪以来,民生财政支出水平大幅提升,被称为中国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黄金时代”,这是否带来了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呢?基于2005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发现,随着支出规模的迅速扩大,民生财政对各收入阶层群体幸福感都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从2005年的负效应或无效应转变为2015年的正效应,有力地解释了幸福感的变迁趋势。其中,教育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提升基层民众的幸福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文体传媒支出则主要提升了中高收入群体的幸福感。这些结果不仅拓展了幸福感的理论解释,也为政府制定民生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财富的新形态,数字财富正在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劳动和数据要素是创造数字财富的重要源泉。数字商品财富的创造,既体现在数字商品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也反映在数据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数字非商品财富的创造则需要依靠政府、企业、社会和平台等多元供给体系协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数字财富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充分体现数据要素的价值贡献,也要重视和解决好数字财富分配可能引致的极化效应。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要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数字财富创造与积累,科学规范数字财富分配,以此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时,阐明了共同富裕政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并在1986年接见美国记者时曾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指出:“社会……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理论体系,其基本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是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包括物质、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富裕。这一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学习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吴广良,吴国柱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坚定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共同富裕的本质含义和现实前提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往人们常常把它看...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变换财政分配结构王陆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建立,财政分配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不仅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而且是我国财政分配适应新经济体制所应作出的必要选择。为此,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结...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和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从理论上、实践上对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们的共同富裕思想有相同之处,也各有伟大的超越与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研究他们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我们正视现阶段的收入差距,坚持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构建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第三次分配作为一、二次分配的补充,在新发展阶段大有可为。文章基于企业慈善行为探讨了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逻辑、内生动因、激励机制及模式升级。首先阐明了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逻辑,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第三次分配是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围绕企业慈善行为进行市场因素、政府因素及利他因素下的内生动因进行剖析,并基于共同富裕目标提出“生产—人人参与”“消费—扩大内需”和“分配—人人共享”三位一体的企业慈善激励机制。对比分析传统的非生产性捐赠模式与升级的生产性共同富裕基金模式,提出企业慈善行为的升级模式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贯穿于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条红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旗帜、灯塔、指针,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条件。因此,邓小平从不同视角系统地阐述了共同富裕的思想,形成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孜孜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人民群众对于共同富裕的追求贯穿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演变全过程,古今中外人民对于共同富裕的畅想与实践中探寻共同富裕思想的演进脉络,是新时代认识、理解共同富裕的历史基础,也是推动共同富裕实践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共同富裕的本质意义及实现之的战略步骤;在实现过程的不利倾向———两极分化是必须而且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邓小平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对共同富裕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构成了一个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标中关于富裕问题的深湛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道路进行了接力探索,不懈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的实践进程;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这是一道世纪难题,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耐力战,需要非凡的意志、胆识与魄力,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共同富裕具有共建共享性、全面性、渐进性,是有鲜明特色的共富之道,为人类社会走向富裕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固定资产作为劳动手段,是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由国家通过计划进行自觉的社会调节。正确的财政分配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探讨财政分配与固定资产再生产的关系,对于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调整畸形的生产结构,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全面系统地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广义的基本分配方式主要包括:起决定作用的“劳主多辅”分配方式、起辅助作用的“国家法策”方式、起调节作用的“物价变动”方式、起胀缩作用的“资本市场”方式以及起微补作用的“捐赠穷弱”方式。这五种分配方式的内涵包括通常所说的“三次分配”,但更加完整客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应以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精神,全方位地认识和阐述分配的各种方式,扎实地整体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王宝萍 《东岳论丛》2006,27(5):49-51
毛泽东同志的共同富裕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强调改造私有制为制度前提,以强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为理论基础,以主张“先均后富,均中求富”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要实行“部分先富”的政策才能逐步达到,同时分析了“部分先富”与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区别,并提出4点避免贫富悬殊两地分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 ,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 ,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可贵成果。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 ,其思想认识也曾出现过偏差和失误。毛泽东的探索 ,为邓小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允许部分先富、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大政策”,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