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文化建设道路的新探寻、新开拓,以清醒认识世界文化环境和中国文化史为必要条件。要从世界文化总趋势的多元竟优与整合融一两方面取得动力,既重民族独立品格又提高在多元较量中的文化势能。“欧洲中心”论和“东方中心”论都无根据。要从对西方现代文化、东亚文化、“苏、东”巨变的文化根因的探讨中,对中国文化作新开拓。从演化规律、正负效应、挖掘被掩埋的价值等方面研究文化史尤其是近现代文化史基本规律,防止偏向,探讨近现代文化史在态势、交流幅面、精神代表等方面与古代的重大差异。中国当今要随着环境的新变化、历史的新进程对文化作新探寻、新创造。该文归纳了文化史呈映的几条主要规律:1.涵化、创造、持续力之所由来,2.演化性与稳定性相交发挥,3.阶段差和类型差两大矛盾的交相演化,4.“盛世”文化等出现于经济、政治、文化同步更新之时。当今文化建设要从其中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2.
物质文化史所具有的通过物质看文化等研究特点,与博物馆的实物研究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相对于文物学和考古学的实物研究,物质文化史研究对博物馆的实物研究以及利用实物资料展示人类生存发展的历程,对博物馆设计富有创造性和戏剧性的主题性展示,具有更直接的意义。物质文化史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物质文化史在确立其学科地位之同时,应该成为人文历史艺术类博物馆藏品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极其薄弱,几乎是一张白纸,即使是属于文化史领域的一些专史,也是风毛麟角。这种状况,确实不能继续下去了。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光辉的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文化历史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使她的后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研究的状况和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坚 《人文杂志》2007,(3):86-93
文化是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交叉性、总体性的特征。当代文化地位上升,形成全球化形势下的大文化研究。文化学应列为“一级学科”,可分设:文化学原理、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地理学、文化产业学、组织文化学、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比较文化学等二级学科。文化学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对有关文化现象及其本质进行研究,抽象出一般规律,是关于文化的“元研究”,以引导各个分支文化学科的研究。大体可以把文化学理论体系分为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化史”是研究者以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至于什么是“文化的眼光”,这就要回到一般所谓“大文化”观念上去。“大文化”观念认为,“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在历史研究中,文化与文化史无疑是重要的,但它们的地位必须在历史的语境中,由人类实践活动的坐标系来确定。来自新文化史的启示,对于人们思考文化史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具有积极建构意义,但与此同时,文化史研究者也应警惕新文化史内在的隐忧,借助新文化史提出的问题思考文化史研究的走向:首先,新文化史并非文化史发展路径中必经的一站,二者学术旨趣相近,可以互相借鉴,但是不能相互替代;其次,文化史必须从它在后现代主义——新文化史那里所能找寻到的认同点中谨慎选择,在“再现”与“建构”、“想象”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至于矫枉过正;再次,文化史必须致力于碎化历史与总体史的制衡。  相似文献   

6.
黎虎 《阴山学刊》2012,(2):63-66
《阴山文化史》是地域性文化史研究中一部值得关注的开拓创新学术著作。本书在学术界第一次以阴山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史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阴山文化"这一学术范畴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构建了阴山文化史研究的崭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久而不暂、续而不断、聚而不散的特征,为全球所仅有。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地域呈现中,陕西处于十分特殊、非常重要的地位。陕西古有“三秦”之称,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摇篮。它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深远的文化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盛名远著。因此,建立专门学科──秦学,对陕西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秦学研究涉及问题颇多,但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致思取向问题,即秦学研究的范围、对象…  相似文献   

8.
我省考古学会、博物馆学会、民俗学会与南京博物院共同主办的研究区域文化史的大型学术刊物《东南文化》最近正式创刊。解放以来,文化史的研究在我国史学界显得非常薄弱,区域文化史的综合研究更是无人问津,反映文化史学术科研成果的专门刊物也是不多的。近年,随着我国实行对内搞活、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史与历史学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史的兴起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史学的一次重要的转折,"文化转向"是其显著的一个标志。历史学的这一文化转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西方史学主流从社会史向新文化史的转向;文化史自身由传统文化史向新文化史的转向;在其他历史学分支领域也出现了由无文化、非文化向注重文化因素、运用文化分析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希腊化”与“基督化”的世纪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文化与古希伯来文化各自经过曲折变化的历程,在古罗马帝国相遇、碰撞、融合。其结果,新的精神代表基督教切入了这一历史场景,西方文化发展的下一阶段被定向在基督教文化之下。解释和评价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是世界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与西方哲学史研究关系也十分密切。本文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从“希腊化”与“基督化”的学术争论入手分析西方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片面性,并对基督教作为一种亚文化及其文化创造力作了肯定,从而得出“基督教与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基督教本土化的完整过程”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文化史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新完成的著作《东南亚文化发展史》的导论,该书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征得作者和出版社的同意,在本刊先予发表。文章探讨了东南亚文化的整体性和多样性问题以及影响古代东南亚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东南亚文化发展阶段论。文章认为,早期东南亚文化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到了11世纪以后,东南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而这一特点是由地理环境、民族迁移、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外来影响这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东南亚文化发展经历了原始文化区、古代文化孕育期,古代文化成型和发展期以及文化变化与转型期这样4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阴山地域是我国北部一个很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研究阴山文化史要紧紧抓住阴山地域民族融合发展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论述。研究阴山文化史至少有三方面意义:为中国文化史补充新内容,开拓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为多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提供借鉴,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促进阴山地区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3.
弘扬少林走向新世纪──少林寺的文化延伸徐长青少林寺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杰作,在中国的文化史尤其是中原地区的文化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当代,中国古典文化受到了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强烈冲击,有的尽管扛着振兴的大旗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反冲锋,以期在现代人的经济生活中占...  相似文献   

14.
发表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的"泉州籍东南亚华文作家研究"八篇系列论文,具有较为创新的学术观点和较为精彩的文本细读功夫,采取了呼应"海丝文化"的"文化解读"路径,点面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多视角多层面来解读泉州籍东南亚华文作家创作,填补和深化了"泉州籍东南亚华文作家创作"这一薄弱研究领域的研究。这一研究成果,无论对于泉州地方文化研究,还是对于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云 《社会科学家》2003,(1):129-132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文化史研究形成的“切蛋糕”式的研究范式束缚了文化史研完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造成了文化史研究视野狭窄、选题碎化、论述浮泛尤其是文化史研究领地难以落实的困境.文章提出要弱化文化史研究狭隘的学科意识,增强开放的同题意识,从“切蛋糕”的研究范式转为切入文化的路径研究社会历史,从而找到新时期文化史研究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推动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神话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是原始人对世界本原、人与自然关系、自身作用的认识、思考,是后代科学、哲学、美学的源头。它的哲学观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探讨原始哲学有助于研究神话的性质、特征,也有助于研究哲学史、美学史、文化史、文艺学史。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交叉综合的独立学科。学术界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很薄弱。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才有所改变。这年5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历史学科“六五”规划会议上,一些同志对推动和加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成为开展这一研究的新起点。之后,有关方面陆续编撰出版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举办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并招收了一批研究生,等等。这些表明,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习中国近代文化史,或者说学习文化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文化?文化史研究的对象、范围是什么? 较早提出文化的定义并产生颇大影响的,是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学者泰勒(E·B·  相似文献   

18.
试论古希腊文化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关于古希腊文化的问题也成为世界古代史和文化史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就古希腊文化发展的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一粗浅的论述,以求正于史学界同仁。古希腊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它生存的土壤,即繁荣的奴隶制经济。恩格斯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奴隶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1]在希腊,奴隶们的劳动创造了繁荣的的奴隶制经济,从而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史的视野看方志与方志编纂袁国友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兴起这样两门显学:一门是文化学,有所谓“文化热”和“文化史热”之说;一门是方志纂修学,人们常以“盛世修志”一语来概称之。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文化史学”与“方志纂修学”之间有极为广泛的密切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化研究主要有四个侧面:第一个侧面是作为思想的文化研究,主要是对社会意识的研究;第二个侧面是文化科学的研究,它主要探讨文化是什么,文化体的结构等问题,力图对文化学进行科学的研究;第三个侧面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研究,它是政治色彩很强的文化研究。第四个侧面是作为学术运用的文化研究,主要是文化史的研究和把文化作为方法而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