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提出走“和平崛起”道路,是基于对中国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的正确判断,是因应“中国威胁论”向亚洲乃至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更是从新时期国家长远战略上作出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2.
提升软权力对实现我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权力理论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发展。与强调经济、军事等有形力量 的硬权力不同,软权力主要强调文化、政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主导国际制度与 议题、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等等。提升软权力,有利于为我国创造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有 利于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并成为我国实现和平崛起战略的关 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特别是战略文化的视角,结合中国战略文化传统,旨在对中国崛起方式选择过程中的和平主义取向的文化根源进行理论说明。进而通过比较中西战略文化的不同,对于中外学者在该问题上歧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对于中西双方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问题,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学术层次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也引起了世人瞩目。和平崛起的要旨在于解决国内问题,增强综合国力;对外要求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东亚安全合作要求各国摒弃以实力抗衡谋求安全优势的旧式思维,通过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共同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效率。积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 和平解决东亚热点问题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天然要求。和平崛起与东亚安全合作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也引起了世人瞩目.和平崛起的要旨在于解决国内问题,增强综合国力;对外要求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东亚安全合作要求各国摒弃以实力抗衡谋求安全优势的旧式思维,通过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共同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效率.积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和平解决东亚热点问题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天然要求.和平崛起与东亚安全合作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软权力理论与中国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权力”概念以来,随着全球信 息社会的发展,软权力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作用日益增强。软权力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践中既有 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一概念对中国和平崛起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它正越来越成 为衡量和评估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如何在增强硬力量的同时,加快软权力增长的步伐, 决定着中国提升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李雪英 《社科纵横》2005,20(2):40-40
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本文从揭示中西思维模式下对和平崛起的理解差异入手,提出西方视域中的和平与崛起存在着内在的紧张,以及中国视域对这种超越的必然性,最后论证了和平崛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现实主义的基本前提假设是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的,认为国际体系是由不同的独立国家组成,主权是物质先验存在的,即没有一个像国内的那样存在中央权威机构(利维坦)凌驾于国家之上来领导国际社会。因此,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国际社会就是一种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1]。任何大国都认为所有其它大国是潜在的敌人而不是朋友,各自的预防又为其它大国误解为是增加军事力量谋求更多权力,这样的相互猜疑与误解循环往复造成国家永远走不出安全困境。在新现实主义的眼里,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国际体系是不是像新现实主义所描述的这样,我们将通过结构、单元、单元之间的互动和权力竞争的分析思路论证和平崛起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詹玲 《探求》2004,(4):46-48
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反驳了"中国威胁"的偏见和论调,表明了中国外交的日趋成熟,概括了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回应了"现实主义"的种种怀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无论是从规模条件,还是从衡量大国地位的关键性指标数据来看,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已经无可争议地崛起了。助成印度崛起的关键性因素,除了其一以贯之的大国地位追求,特别是战略现实主义的治国方略外,显然还在于冷战的结束给印度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印度对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的许多规则、规范甚至运作机制并不认可,但由于受种种条件制约,其依然只是国际体系中的一个“有限的挑战者”。印度的崛起导致了亚洲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进而直接影响着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战略边疆指的是一国影响力所能实际控制的战略空间。在国际政治中,战略边疆具有特殊的效能,例如维护国家战略通道安全、拓展国家海外利益等。本文认为,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应该高举发展、和平、合作的旗帜,依据国家实力、利益分布等因素构造自己的战略边疆。  相似文献   

12.
"和平发展"乃是"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自1949年新中国建国伊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确认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宪法历经数次与时俱进的修改,"和平发展"战略实施模式也屡经历部宪法的制定和实施而有所调整。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历部宪法的条款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指出"和平发展"虽然仍未明确写入宪法,但是始终蕴含于宪法之中。本文认为,只有在适当时候,将"和平权"载入宪法,修订一部"和平宪法",才是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郭晓东 《社科纵横》2012,(5):34-36,39
中国崛起正在成为21世纪影响世界格局的主导因素。崛起的中国将对现有的世界体系产生何种影响成为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基于不同的认知角度,西方学者对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剖析。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研究成果不仅影响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更能影响到西方国家的决策者对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因此,要理性分析西方学者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知与反应。  相似文献   

14.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目标,是在新时期中国对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新主张,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福祉的外交模式。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三个层次的渊源。第一个层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第二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和平外交思想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的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中国建设好"和谐社会";其次是积极推动"和谐周边";最后逐步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十年来不断恶化的台湾问题关涉我国发展、安全与国家统一等根本利益并成为和亚太大国矛盾的焦点,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已构成了最大的威胁,影响到21世纪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整个亚太地区的前途。打破这一问题上的僵局和恶性循环,需要探索一条新的思路。笔者认为,应坚定地以发展促进统一,坚定地以和平方式主导对台斗争,巩固与发展中美战略关系,建立以中美战略关系为主轴的21世纪亚太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6.
赵焱 《社科纵横》2009,24(4):5-8
中国正在融入世界,其发展越来越引人瞩目。人们尤为关注的是,中国近年来强势的发展以及日益强大的国力,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会摆脱昔日西方发达国家侵略扩张之路吗?和平崛起可能吗?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能否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中国如何为和平崛起打开通路?如何化解中西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歧义与矛盾?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旨在阐释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与价值观.以期更多的人因了解中国文化而更加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关于时代主题的重申与肯定,既是确定今后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判断和依据,也是对十多年来有关这一问题争论的总结。和平与发展问题一开始提出,就标志着在时代判断上的根本拨乱反正,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订国家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新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仍然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并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主观认识的加深,会不断进行对我们国家更有利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当前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三农”问题突出。鉴于此,促进其崛起的对策建议为:改革国有经济,壮大民营经济;巩固粮食生产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平衡发展战略包括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与农业并举的产业平衡发展战略和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大力发展内地工业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分析了产业平衡发展战略的形成、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两者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要在全世界推进美国式的民主,维护美国世界领导地位。本文在探讨美国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其霸权战略和合作平衡战略进行了理性分析。本文指出,美国如要采取单边主义,它将承受一定的成本风险;在日益凸显多极化的世界,合作平衡战略必将成为美国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