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唐开放的社会风气和道教贵柔守雌的传统为背景,唐代女冠创作诗歌的现象盛极一时.不少诗歌作品受这一时期审美风潮的影响,热衷于使用道家、道教的术语、典故,致力于表现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飘逸出尘的人生理想,体现出浓郁的道教美学情怀.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远播古代朝鲜、日本。白诗自新罗时期传入朝鲜半岛,高丽时期已然风靡文坛,出现了一批如李奎报、崔滋等文坛巨擘对白居易诗歌进行品评、模仿和创作。白居易诗歌影响李奎报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李奎报创作了一系列追和白居易诗歌的作品,因视白居易为楷模而追和,并仿其神韵;李奎报晚年承袭白居易“感伤诗”,成为其诗歌创作重要的内容;李奎报模仿白居易“讽喻诗”,创作了一系列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盛世唐朝是一个气度恢弘的隆盛朝代,盛唐诗歌是中国文化无可企及的高峰。盛唐诗人以包容并蓄的文化涵养,壮志酬国的用世热诚,普济苍生的人道情怀,不拘一格的个性风采挥奏出盛唐诗歌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恢弘豪迈的文化气度,虽已遥远而不绝如缕。这正是我们今天重拾文化自信,复兴文化强国的重要借鉴和精神血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黄庭坚题咏高丽猩猩毛笔、画扇、松扇的诗篇 ,以及黄庭坚诗歌在高丽国流传的情况两方面 ,论及黄庭坚诗歌与高丽文化的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5.
宋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获得了很大的提高。随着高丽与中国交往的频繁,以李奎报、李仁老等为代表的高丽文人一时掀起了慕陶、论陶的热潮。高丽文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对陶渊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整合式的衍生性解读,突出了陶渊明高洁儒雅的形象,高丽文人笔下的“归去来”和“武陵桃源”情绪得到了抒发和张扬。  相似文献   

6.
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唐代一个重要的节日。指出作为唐诗中一个频繁出现的节日,其伤感的情调和文人多愁善感的心绪相契合,表达自身失意成了清明节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清明节自身所带有的伤感性质,使文人借其来表达科场失意,官场被贬,抒发自身不平,折射出文人独特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7.
唐代女性的抒情诗中 ,对话与独白作为两种非常有效的抒情策略 ,承担了女性突破沉默、确认自我的性别反抗。其中 ,对话体现了诗人借助诗歌寻求与说话对象的交流、期待与男性社会互动沟通的目的 ;而独白则是诗人以自我意识构造的一个独立的文本空间 ,诗人借此确保自我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两种抒情方式兼而用之 ,并且互为转化 ,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成为女诗人表现自我丰富多姿的内心世界、缓解人生痛楚的良药。对话 ,是指诗人的写作态度提供给作品的一种对话性 ,叙述人或抒情者期待来自对象的倾听与应答 ,从而使自身参与多元的社会生活与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8.
针对历代文学评论界对李白与杜甫诗歌成就高下优劣的争论,就"李杜齐名""扬李抑杜""扬杜抑李"等各派不同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诸家观点所存在的局限性,认为对李、杜孰优孰劣的比较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抛开评论者所处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在确立相同对比项的前提下加以评论,方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借用“复调性”作为切入点,对被历史边缘化的唐代女性诗歌进行重新开掘与整合,着重探讨其在思想内容与表情方式上的两个分离点:首先,女性作品对于男性权力文化的依附与背离构成了唐代女性诗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其次,女诗人的自我独白与企求沟通以实现多层次的思想对话,又成为女性两种不同的言情策略和立身姿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黄河诗歌中的苦难抒情,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期至中期,苦难在这一时期显现出复杂的面貌。一方面,黄河泛滥使黄河流域内人民的生存和生产受到威胁,另一方面,民族战争和阶级压迫使底层民众的生活更加艰辛。代表诗人葛葆桢目睹黄河灾害后,悲愤诘问咆哮的黄河;郭沫若聚焦战争中的黄河,借黄河与扬子江对话狂呼战斗;艾青浸染着土地的忧郁,用火热的心消溶着北方人民的苦难。三位歌者诗歌中的苦难抒情,最终落在对光明的执著,以及对扫除苦难的力的期盼上,其中涌动着具有生命活力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在甘南藏区形成了以藏族诗人为主体的创作群体,他们绝大多数是藏族,但用汉语创作,由于地域环境、文化氛围和生活体验的影响,诗作既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深刻烙印,同时又不乏对现代生活经验的深刻体会,以及由于宗教的影响而对神性的感悟,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识。甘南诗人群落的创作,不仅推动了藏民族诗歌传统的发展,也扩展了当代汉语诗歌经验的边界。  相似文献   

12.
唐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具有打破贵族世袭,任用贤才,唯德是用的观念,成为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径。科举制度给唐代整个文人阶层参与政治的方式、程度及其对文人自身命运带来的影响都是十分重大的。唐代文人入仕的其他途径还有荐举、征辟、入幕等,当然,也有门荫入仕的文人。  相似文献   

13.
道教与唐代诗歌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关于中国宗教与文学关系的一份讲演稿,主要讨论道教对唐代诗歌语言的影响。作者认为,由于种种原因,道教语言逐渐与儒家语言、佛教语言形成了差异,其风格是追求古奥与华丽。在唐代,道教语言给诗歌带来了道教古奥的语言形式和华丽的词汇意象。当然,还应当指出对道教故事与境界的想象使唐代诗歌更富有神奇缥缈的意境,道教对生存的忧患使唐代诗歌有了深沉的生会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李金发诗歌“凄迷奇幻”的抒情品格,是新诗史上独特的一品。其“凄迷”主要表现为诗的情绪或诗人的主体情感倾向,“奇幻”主要表现为情绪抒写的艺术倾向,二者是互容而且互为因果的。李金发的诗艺探索留给后来者很多的思考和镜鉴。  相似文献   

15.
翰林的诗歌具有明显的抒情特色,这是由其内在的诗人气质决定的。翰林作品的抒情方式主要有营造意象、巧用修辞、直抒胸臆等三种,其抒情动机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操的坚守及对理想的追求。因此,可以将翰林的诗歌归为"生命写作"。  相似文献   

16.
17.
高丽王朝虽然模仿唐律创制了自己的法典,但在实际执行中对唐制多有变通.以流刑的适用而言,首先,高丽王朝把流刑和自己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形成了"配岛"刑的刑罚体系;同时,从高丽中期开始,还出现了将流人罚为贱役、贱民的做法.其次,在高丽,与流刑同时适用的还有另外一套与流刑性质相近但为其所固有的刑罚体系--"归乡刑"和"充常户刑".这种变通实由多种因素所决定,首先是自然地理环境及与之相关的政策使然,其次是由社会结构及与此相伴随的身份制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建安是中国诗歌"本乎性情"的历史转关.曹植诗"千悲万恨"、"汹涌而发",以其众多的数量、精湛的质量结束了中国诗歌在言志、缘事、缘情之间的左右摇摆,徘徊游移,确立了中国诗歌的抒情品格,从此,中国诗歌便一头扎向抒情一路.这是曹植对中国诗史的一大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魏冰 《南都学坛》2009,29(4):63-64
唐代民歌分为山歌和小曲,因形式自由,节奏活泼,新鲜而富有生气,得到了文人们的喜爱,极大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热情,从而形成了唐代歌曲艺术的高度繁荣,也为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