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是文本解读较为重要的视角。《关雎》作为《诗经》首篇,历来是儒家经典释读的批评对象。在归纳分析儒家阐释《关雎》经典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为视点,剖析《关雎》文本所蕴藉的文化内涵,进而可以总结文化批评理论的具体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4,17(1):81-85
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了寻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出路,康有为以经邦济世为旨归,借用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学说、政治理念以及经济思想重新诠释《论语》和《孟子》,使传统经典充实了近代意义的新内容。这与他自身的西学储备、儒家经典的与时俱进性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关联。通过对两部经典的创造性解释,康有为拓展了儒家的外王学,促进了儒学向近代转化。  相似文献   

3.
儒家传统经典的形成与史官文化有密切关系。史佚是殷周易代之际及周初最有成就的史官,他写作、编辑的史学、文学文献对后世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长久以来,史佚的文化成就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现存典籍中钩沉史佚的资料,有助于具体了解传统经典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史官、史官文化的密切关系,并有可能为了解《尚书》、《诗经》、《周易》的写作、编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它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经典从传入西方开始,便在世界范围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所有译介中国经典的人物当中,理雅各是最具影响力的。其严谨的译介作风及至今日仍被业界所推崇,其《论语》译本至今仍被公认为标准译本,而其成功的经验及其译本的不足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改革家,同时又是最富才学的帝王之一,他博览史传百家,尤精于儒家经典,其改革思想和改革新政无不渗透着儒家思想的色彩。孝文帝改革自始至终都坚持以儒家学说作为理论准则,儒家经典、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的有机结合,成为孝文帝改革思想的基本来源。在孝文帝的整个统治实践中,都能够看到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在诏书及君臣对话中,孝文帝经常征引《尚书》、《诗经》、《春秋》、《左传》、《论语》、《周易》、《三礼》等儒家经典进行阐述,所引言辞有的是儒家学派的政治理想,有的是思想家对历史经验和规律的概括性认识,有的则外化为孝文帝的日常用语。具体考察《魏书.任城王澄传》、《王肃传》等史传所载孝文帝言论中的用典,知其在许多场合引用儒家经典的文字时往往脱口而出,表明他不但将五经文字熟记于心,而且完全精通其涵义。孝文帝以中国传统制度为蓝本改革北魏制度,对北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性实施全盘汉化,正是因为他对以儒家经典为代表的汉族传统文化有全面深入的掌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自明末西方传教士入华以降,西方世界对《论语》及其他中国古代经典的翻译已蔚为可观。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处境中,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随着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新的《论语》译本不断涌现,而重译中国经典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反映了西方汉学界重新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学界重新建构自身文化的内在要求。然而,经典的重译必须建立在对已有翻译检视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对《论语》英译的历史作简单的回顾,结合对《论语》英译不同翻译模式的考查,反思翻译之理念及经典翻译中的"中外"及"古今"双重诠释学视域,并进一步思考由此生发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问题及经典翻译研究对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鹰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24-28
《红楼梦》是一部浓缩了中国文化的人生感、宇宙感、历史感的大诗,是一部中国传统人生的百味诗、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诗美的结晶.读《红楼梦》,一定要以诗意的眼光去读,它的基本情景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诗景.《红楼梦》的诗意的核心就是"情",是对人生世界无名的感触和关爱.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均对《红楼梦》的诗意误解遗失处处,《红楼梦》这样一部大诗,有很多场景,是任何电影或者任何具象不能演绎的,我们不可能通过电影电视来保持经典.经典只存在于经典当中.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儒家经典读物,蕴涵其中的"重义轻利"、"以义制利"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论语》中的义利观为当代构建了明辨义利的价值模式,有助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去功利化,为社会主义义利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莹 《北方论丛》2016,(6):70-74
梭罗的《瓦尔登湖》具有很深的中国先秦经典情结。在其著作中或明引,或间引,或暗引,引用自如,方式灵活,契合自洽,体现了真、善、美的高度完美的有机结合。引用经典,不仅丰富了文化意蕴,提升了思想境界,而且更是彰显了西方学者酷爱中国先秦圣哲经典好学精神与宏阔视野,由此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生态格局中,《瓦尔登湖》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引用中国先秦圣哲经典精神的成功典范,更具有学术价值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诗经》教学谈普通高校国学经典教育的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10,31(2):145-148
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内容的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乃至构建中华学术体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然而,当前普通高校的国学经典教育仍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就《诗经》教学来说,存在着过于重视文学教育而忽略了国学文化精神的教育,既不能体现儒家经典文化的深邃内涵,也不能反映《诗》学全貌,更不利于国学教育的普及。纠正国学教育的偏差,一方面要针对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度较高的受教者开设专业课程,另一方面要针对广大高校受教者开设普及性的国学经典选修课。  相似文献   

11.
作为延安革命文艺思想的代表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所阐释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毛泽东具有中国“草根”文化的背景 ,自幼接受中国式教育 ,博览中国经典 ,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情结凝聚着儒、法、道、墨等几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源头。自《诗经》以来中国“兴”、“观”、“群”、“怨”的儒家文化功利文学观 ,深刻地影响了《讲话》中关于“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 ;具有强烈民粹之风的古代墨家平民哲学则深刻影响了延安革命文艺的“工农兵”主体说 ;而主张暴力强调改革进步的法家思想则自然地接受了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2.
“肘传千年丹篆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常局”。唐代道家吕洞宾在《题宿州天庆观》中的四句诗,缩影了《黄庭经》被世人持以修炼养生的生动景象。《黄庭经》和《道德经》、《周易参同契》被目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三大经典,近年气功流行,又被气功界人士列为气功的主要经典之一。《黄庭经》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系列经典的总名。以《黄庭经内景经》和《黄庭经外景经》为核心,环辅以《太上黄庭中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太清镜黄庭经》、《黄庭养神经》、《上清黄…  相似文献   

13.
朱熹纂辑《四书》,旨在将儒家经典的诠释与学校教科书建设熔于一炉。作为中国儒家经典《四书》的集大成者,朱熹注重义理阐发而不废章句训诂,力辟佛说而注意吸收、利用其理论思维成果,形成了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一系列四书著作。朱熹治《四书》,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南宋以降元明清三代的士人学子开启了为学进德的基础路径,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信仰体系和政治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中国的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在明清之际传入日本,尤其是《白鹿洞书院学规》对日本私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日本私塾咸宜园是江户时代最大的汉学塾,虽然它不具备书院祭祀、藏书等功能,但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无论是中国的书院还是日本的私塾都实行开放政策,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注重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并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刻苦钻研学问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5.
岳凯 《理论界》2007,(2):121-122
近几年,出现了以《唐之韵》、《江南》和《故宫》等为代表的一些文化专题片,在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上走出了成功之路。它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情怀,尤其在解说词方面,更是着力创新,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04,(8):65-65
武汉大学文、史、哲等学科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相互渗透,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且在中华文化史、明清以降的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史、楚地出土文献与思想等研究方面具有优势。1996年成立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此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该中心经过重新组建后,于2000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下设中国传统文化综合研究室、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室、荆楚文化研究室和《人文论丛》编辑部,主办《人文论丛》辑刊。著名中国…  相似文献   

17.
当代英国汉学家霍克思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译介中国古典文学,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西传做出了巨大贡献。然纵观国内有关霍克思的研究,焦点仍集中于《红楼梦》英译文本,鲜有关注其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造诣和成就。作为专业汉学家的霍克思,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始终坚持以学术为导向,以严谨的考据为依托,对原著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为在英语世界重塑中国文学经典,传播中国文学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堪称三大哲学传统,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吠陀文献之《梨俱吠陀》中虽然产生了哲学思想的萌芽,但其内容则倾向于宗教,而未形成系统的哲学体系。在《梨俱吠陀》等吠陀文献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到奥义书时期系统形成了印度早期的哲学思想体系,且《奥义书》也成为了印度最早的哲学经典。故本文以古印度吠陀文化为引导,以奥义书为本位,阐述了吠陀文化中印度早期哲学思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云梦学刊》2009,30(6):11-11
《文化中国的十大品性》(史仲文著)于2009年4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大文化视野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宗教、习俗、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十个领域,作了深入浅出的现代性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作了生动的描述与评说;对中国古代文化中蕴涵的丰富智慧作了充分肯定与剖析:对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和发展脉络作了言简意赅的分析与评论;对传统文化的不足与缺陷也作了一针见血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吴中胜 《殷都学刊》2013,34(3):69-76
自上古社会以来,中国的先民们就有浓厚的祖先崇拜文化传统,敬祖敬宗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这是一种富于人道伦理的文化情怀,极富原始感觉和诗性特征.扎根于这一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心雕龙》形成一种寻根索源的文学意识,谈到各式文体都追溯到极远之根本处,反映在文学取向上则是一种强烈的经典意识.回到文学的滥觞处即回到有强旺生机和无限原创力的文学状态.《文心雕龙》寻根索源,目的也是要从经典中吸取文学的真生命真精神,以求解文学现实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