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主要探讨了甘肃省民族地区大开发的基本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大开发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设计。认为甘肃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应分为近期与中长期两个大的阶段,其中近期开发的战略目标是以彻底改变基础条件为重点,集中解决好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科技教育、财政扭补等基础性问题,为中长期大开发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高永久  冯辉 《民族学刊》2021,12(1):35-41, 8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西部边境牧区现代化治理的关键目标和价值引领,从顶层设计、文本分析和实践总结等三个层面出发,明确贯穿于牧区安全、稳定、团结、发展的边境建设与民族团结是其中的关键性要素。在顶层设计中,物质层面推进更高质量的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在精神层面,持续增强文化认同,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上述两个层面都是宏观的关键性要素。在对《"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发掘出6个中观要素、23个微观要素在内的关键性要素体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明确聚焦发展、普惠民生、促进互嵌、增进认同的实践逻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要着眼于边境民众个体的思想认识,真正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凭 《民族研究》2007,(4):59-64
本文是对安介生《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一文的回答.道武帝早年曾有被迫内徙长安和流徙蜀地的经历,这个观点由周一良提出,李凭对此作了考证.周一良"部分观点前后有较大的转变"的说法并不确实.另外,安文将羌俗、儒家文化、汉文化三者混为一谈是不符合逻辑的.至于道武帝厌恶羌俗的事例,非但不是他不曾迁居长安的明证,反而说明他了解长安附近的风俗,因而有利于李凭原先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甘南夏河是安多藏区的宗教、文化中心,以藏传佛教著名黄教寺院拉卜楞寺为中心,这里云集着各个教派的大小寺院,也是藏传佛教觉姆寺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据笔者调查,目前在拉卜楞寺周边建有三所觉姆寺.本文在对其中两所女寺尼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尼僧群体的出家原因和不同原因所占的比例,并由此认为,安多藏族女性剃度出家原因已经从生活所迫为主演变为自愿选择为主,同时探讨了该现象形成的社会与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5.
探究民间年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老鼠嫁女"是本文的要旨,究竟是求子还是灭鼠?用图、文形式剖析这一题材年画的用意,是证明民间灭鼠的愿望升华为民俗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新中国民族工作的需要,有一批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对于少数民族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社会历史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其社会内部结构、整体族群属性以及文化区域特征。生长在西北重镇兰州,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并具有深厚史学功底的谷苞先生(1916-2012)就是这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团队的成员。曾有研究者评价谷苞先生:[他]深入维吾尔农村和哈萨克牧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访问和考察,  相似文献   

7.
杨丽雪  张明善  王尚成  李进 《民族学刊》2021,12(3):58-63, 100
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规划》中,川西北高原地区被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由此,在“生态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前提下,如何推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研究并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以川西北重点生态功能区——红原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进行剖析,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找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相互耦合为视角,提出川西北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耦合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贾海霞  毕青青 《民族学刊》2022,13(10):24-30, 131
本文从静态的文献材料,剖析汉语文与民族语文的互动关系,考察语言符号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因。然后从动态视角,结合语言使用者(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社会属性,分析不同阶段、不同维度、不同场域的共同体意识话语建构,认为:语言符号是政治话语的容器与载体,政治语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语域;语言认同是情感认同的前提,是身份构建的必要条件;语言实践促使全体成员不断学习、实践、认同,是建构共同体成员身份的重要路径;语言景观为共同体成员提供持续不断阅读、评论和交流的机会,从而获得传播的活力,融入自然语言,进入社会生活,形成信念和价值观,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功构建空间话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建构既要充分重视语言符号的工具性,又要关注语言使用者的能动性,多维度、有针对性地发挥语言符号的认同、实践及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淑兰 《民族学刊》2022,13(11):18-27, 143
西方学界对民族主义研究极为丰富,然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却常常陷入“碎片论”“困难论”“割裂论”等各类误读。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进行比较、批判的基础上,中国学界积极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整体性研究,呈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突破性研究,体现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研究的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这种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思考和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敏  陈雪龄 《民族学刊》2022,13(12):70-77, 15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神圣使命,是民族高校的责任担当,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如何至关重要。运用李克特量表设置问卷进行调查,以SPSS25.0软件予以分析,结合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满意度的因素。结论显示,学生对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满意度总体趋于良好,但不同年级、政治面貌、专业门类在不同的指标上呈现显著差异,教学资源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等相关指标显著影响教育满意度。因此要加大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拓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共同提高学校教育成效、提升学生教育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