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年进程可分为两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国企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从方式上看属于复式改革,从制度变迁高度看,属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国企改革始终围绕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而进行。  相似文献   

2.
从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首先,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初始安排、改制历程及改革的现实困境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其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及其产生根源进行分析,提出国企改革中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改革前期对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依赖、改革后期对改革前期及对传统国企制度的依赖,并且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和非正式制度的安排;最后进行简要总结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国有企业可视为独特的组织种群,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直接受种群生态位变化的影响。文章运用组织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制度环境变迁和国有企业组织转型关系的理论框架,然后据此对2003年以来辽宁省国企改革的路径进行探讨,并从宏观层面提出当下辽宁省国企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轨迹和特色。内容包括:一是从制度需求角度分析了供销社从合作制——集体所有制——国有制——集体所有制——合作制的历史变迁,认为这种变迁有其客观性和需求基础;二是从制度供给的角度分析了供销社在改革开放以后制度供给的滞后和非均衡,认为这种制度非均衡制约着供销社改革的进程,影响了改革的成效;三是论述了制度创新主体转换中供销社制度创新的特色,认为主体转换的过程使供销社制度变迁呈现渐进式和多种模式的并存,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最后,供销社制度变迁的方式为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从总体上看,这种制度变迁的方式有助于制度变迁的良性演进。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中国当前主流经济学对国企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入手,对当前认定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对认为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或公司上市就等于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观点进行了否定。并就目前国企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目前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应持谨慎态度,停止MBO;明确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建议由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专门委员会监督国有企业经营和改革,彻底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强化和细化国资管理部门,认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等于回到计划经济;从宏观上继续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并建议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用人制度、特别是管理层的任用,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微观上指导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6.
20年前,放活国有企业已是改革初潮中一股激流,一朵浪花。20年后,国企改革依然是体制转换中的一个热点,一道难题。虽然经过努力,我国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三年目标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去年9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一次吹响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号角,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实现了国企改革的七大理论突破,为国企真正走出困境,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带来新的希望,《决定》必将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们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认识的不一致,造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严重滞后,这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我们选择企业制度创新的原因分析,说明了国有企业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进行制度创新,采用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这是一种必然的、正确的选择,同时还具体分析了不同公司制企业的性质,并指出目前我国公司制企业成效不明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和资产重组张卓元中共十五大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计,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和资产重组将加快推进。下面谈谈个人对有关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些问题的看法。一、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  相似文献   

9.
依据诺思的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以"下岗不离厂"现象为案例,分析了东北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由路径依赖造成的"制度变形"现象。指出了东北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强路径依赖性"特征,并分析了其原因所在,进而提出培育一个新的"社会基础"是有效破除这种"强路径依赖性"、顺利推进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对当前以改制为主要内容的国企改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虽然,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也曾出现因经验不足和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诸多问题。但改革实践和成效证明,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国有企业体制和城乡二元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两大支柱。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城乡二元体制实质上未被触动。农村家庭承包制虽然是改革初期的重大制度创新,但它是在城乡二元体制继续存在的前提下推行的。当前,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城镇化、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当着手进行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一旦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成就,必将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市场相对过剩的原因的探析,不同于马克思从基本经济制度层面进行的剖析和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角度进行的论证,而是从无效供给(偏多)角度对市场相对过剩现象做了进一步论证。认为:无效供给(偏多)同样是市场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无效供给有它独特的运行机制,竞争、有用信息不足、价格刚性和制度性缺陷是形成无效供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障碍并不是资本和技术的稀缺,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缺失。南北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起步,南方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却快于北方,主要原因是在改革过程中成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竞争方式的不同。南方地方政府的竞争促进了需求诱致型变迁的发展,而北方地方政府的竞争处于被“锁定”的落后的计划状态,难以促进体制的创新。所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改变地方政府竞争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14.
制度性交易成本影响着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成为营商环境改善的羁绊和阻力,对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经济运行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研究认为,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举措的重要内容,根源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化博弈,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和隐蔽性,与经济领域内的非中性竞争政策关系密切;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广度影响着经济规则法制化、国际化的水平,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的外部因素;通过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行中性竞争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方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均衡价格是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范畴,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完全自由竞争的产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以及劳动力价格,不仅受市场因素的制约,也受非市场因素的制约,劳动力价格往往是被扭曲的。完全的自由市场竞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劳动力均衡价格只不过是理论意义上的抽象。与不完全自由市场竞争相联系的劳动力价格扭曲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既有负面的效应,也有正面的效应。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之所以迅猛发展,并有力地带动进出口贸易,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劳动力价格被强制压低,即被严重扭曲。但是,被扭曲的劳动力价格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6.
猪肉市场在运行中会交错出现过剩与短缺两种严重失衡现象,储备肉制度则是国家利用市场机制直接调节供求,缓解失衡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微观经济政策的一种应急性制度安排,国家储备肉不仅在居民消费中扮演着"急救队"的角色,其旺储淡销运作机制也有助于降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当然,我国的国家储备肉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在扩大储量、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等方面逐步完善,以更好地实现其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由于国家具有强制性、垄断性以及规 模经济的优势,不论是在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上,还是在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以及解决制度变 迁的路径依赖上,国家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 制度变迁的过程。为了顺利实现和尽早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必须进一步 发挥国家在这一制度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使得电信业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然而当前我国电信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却仍存在着许多不足,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值得反思。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法律管制,规范电信市场。本文在指出有效竞争是电信业进一步改革的目标之后,指出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今天,有效的市场竞争在于制度的创新,并且提出了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促进电信业有效竞争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电信业改革带来的实惠 ,我们有目共睹。但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却值得反思。本文在指出有效竞争是电信业进一步改革的目标之后 ,从市场的逻辑出发 ,指出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今天 ,有效的市场竞争在于制度的创新 ,并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 ,提出了制度创新的主体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分配,其具有引起垄断的趋势。为了实现市场公平、有效竞争,合理配置资源,必须完善法律对外资并购垄断的法律规制。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涉及反垄断方面的审查、国家安全审查和行政特许方面的审查。由于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可能会引起经营者集中,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投资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行政管理机关申报,未申报则不得实施并购。同时,立法文件中有对于国有企业保护的考量,并将其作为反垄断审查的重要内容。从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考察,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必须遵守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保证并购市场的公平。在各项审查标准体系构建方面,不仅要考虑制度的社会调整功能,还要考虑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要坚持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