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欧亚会议把欧盟和东亚经济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欧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集团,而东亚则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当今有利的国际大环境下,在双方共同的经济、政治利益的推动下,处于同一板块,地缘相连的欧亚两大洲的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并向世人展示了其可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地理大发现"后,从16世纪开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欧亚大西洋—印度洋新航路的开通,扩大了东西方的物资和金融交流,从而促进欧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巩固发展同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关系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贸易便利化三级指标体系,贴近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实际情况;采用CEPII-BACI数据库2007—2016年HS6分位产品层面数据,首先运用生存分析方法估计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成员国出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其次运用Cloglog模型着重考察贸易便利化对双边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进一步引入贸易便利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交互项,考察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中位数只有3年,贸易关系持续时间段超过1年占比为63.7%,超过2年占比为50.5%,下降幅度为13.2%,第9年时仅剩29.6%,不足三分之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较短且失败概率具有负时间依赖性;贸易便利化会显著降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出口贸易关系失败的风险,提高双边贸易关系的生存率,在微观层面上说明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支付的交易成本降低,提升利润空间从而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贸易便利化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具有异质性,从回归系数大小来看,从重到轻依次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当贸易便利化水平变化,价值链较长、国内附加值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更易受到贸易便利化引致的"技术外溢"效应影响,而对于初级产品来说,农业政策的影响效果大于贸易便利化水平,因此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初级产品的影响相对较低;进一步通过交互项模型发现,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产生关税同盟效应,成员国间形成零关税五国区域大市场,促进内部企业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内部要素流动更加自由便捷高效,成员国可以获取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促使中国出口商品更加快捷高效地向欧亚经济联盟内其他成员国转移,增加了中国企业出口意愿进而提升了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持续时间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凸显了贸易便利化提升出口持续时间的关键作用,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欧亚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流亡的俄罗斯侨民中出现的一种思想和政治学说。欧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吸取了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中的强国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主张东西方并重的一种理念。从叶利钦执政后期到普京时期,尤其是普京时期,欧亚主义思潮在外交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以欧亚主义为指导,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俄罗斯外交将继续以欧亚主义为指针,维护自己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是当代世界区域经济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双方具有共同点多、互补性强、区域各国同为经济转型国等特点。丝绸之路经济能使产能输出、科技输出、投资输出、中企西进的四大王牌,其战略核心是中国和所有沿线国精诚合作,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等新的松散型区域经济命运利益共同体。由于欧亚经济联盟各国经贸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各国国情民情差异很大,双方在合作中应努力聚同化异,同时最大限度去规避风险,共同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遵守运行规则,并以其为杠杆促进两个新型区域经济体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1931年,中国和德国合资建立了欧亚航空公司.为了取得发展,欧亚航空公司加强了飞行安全管理,努力提高飞行服务质量,并通过报纸、期刊等各种平面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以扩大公司影响.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公司在1931年至1937年间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成为与中国航空公司并列的中国两大航空公司.欧亚航空公司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而且加强了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从而有利于战前的西北经济开发.但是,由于西北时局的动荡、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等原因,导致欧亚航空公司在1931年至1936年期间连年亏损,这严重制约了欧亚航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欧亚航空公司的成立与发展既是中国早期民用航空业发展的缩影,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战前中德关系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7.
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反倾销、保障措施)是中国商品进入欧亚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更好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除基础设施、产能、金融、人文等务实领域的合作外,制度和规则亦逐渐成为重要议题。针对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当前国情,考虑到联盟的贸易救济措施与世贸规则和欧盟标准比较相近的特点以及部分成员担心中国可能侵蚀其市场的心理,中国企业首先要争取和解,避免反倾销制裁生效,然后宜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等原则,从中国与联盟规则内容最接近的领域入手,从现有务实项目最急迫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快双方制度和规则协调。  相似文献   

8.
中亚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主要合作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文章梳理和比较了这三种合作机制的组织构成、合作领域、运行模式以及合作绩效,认为中亚区域主要经贸合作机制在合作领域上具有高度重叠性,在合作绩效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合作空间广阔.在促进中亚经贸合作机制对接方面,建议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区域标准一致化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加强一体化合作;促进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快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和教育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  相似文献   

9.
欧亚经济的发展道路一直是一个现代社会科学关注的焦点。《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旨在破除欧洲中心论的神话,重建东西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然而,欧亚经济的分流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命题,若想简单地确定一个分流的起点恐怕难以做到,而那种认为偶然因素造就了大分流的观点更是不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作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国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思想,即俄罗斯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而是一个“欧亚洲”。在俄罗斯历史发展过程中,欧亚双重思想一直起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普京执政以后,重新审视了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中心的地缘政治地位,以新欧亚主义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在国际社会中逐渐恢复了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巩固和发展同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结合引入汇率因素的结构化贸易引力模型,在理论层面上构建了汇率变动、OFDI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将汇率变动划分为汇率水平变动与汇率波动,引入第三方汇率波动并细化为区域邻国汇率波动、中美汇率波动和中欧汇率波动三方面,采用2003—2017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贸易和投资面板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工具变量法(2SLS、GMM和LIML)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O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异质性汇率变动条件下OFDI的出口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与出口贸易呈现互补关系;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汇率水平变动影响则不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降低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贸易; 引入第三方汇率波动变量,发现第三方汇率波动效应具有异质性,区域邻国汇率波动有助于促进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而中美与中欧汇率波动影响并不显著。利用国际贸易标准货物分类(SITC)将出口产品分为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一步探究OFDI对异质性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与不同类型的产品均具有显著互补关系,汇率水平变动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影响仍然不显著;双边汇率波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抑制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贸易,同时在考虑第三方汇率波动的情形下,双边汇率波动对初级产品的影响程度增强,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减弱;第三方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初级产品中第三方汇率波动均显著促进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第三方汇率波动均无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型产品中仅有邻国汇率波动促进出口。设定汇率变动、第三方汇率波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OFDI的交互项模型,实证检验了异质性汇率变动条件下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的出口效应,研究发现OFDI出口效应中,汇率波动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汇率水平变动影响不显著;第三方汇率波动效应具有异质性,区域邻国汇率波动显著抑制OFDI的出口效应,而中美和中欧汇率波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论11世纪初期欧亚草原上的迁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海至阿尔泰山之间的欧亚草原在10世纪末期被突厥语诸部落联盟占据着,从东向西,分别有基马克人、库蛮-钦察人、古思人、佩切涅格人。11世纪初期,在欧亚草原上发生了一次大迁徙,这次迁徙改变了欧亚草原上的格局。到13世纪蒙古人西征时,中亚草原西部和东部都由钦察人占据着。这次迁徙运动还使锡尔河草原上的古恩人进入了南部定居地区,其中,塞尔柱人在西亚建立了大帝国。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20年代、90年代,俄罗斯欧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两度泛起.欧亚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延续性,展现了它的生命力所在.因此研究古典欧亚主义、新欧亚主义产生的背景、思想内容以及在当代的发展延伸,有利于了解俄罗斯近现代外交整体线条.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油气争端经验表明:欧亚经济共同体内的权力博弈不能有效解决俄、白的油气争端,只用通过健全的区域经济法律规范,才能有效地解决该争端.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欲得到有效发展也必须依靠规则导向.  相似文献   

15.
欧亚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国外出现的一种运动,它是对20世纪初俄罗斯和世界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反映。欧亚主义反对"欧洲中心论",提出"出路在东方",其最终目的是选择俄罗斯的发展之路。欧亚主义学说的思想来源十分广泛,涉及各种不同的知识领域,欧亚主义者也汇集了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力量成为构建俄罗斯学的首倡者。当今世界,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着对欧亚主义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广义来看, “欧亚现象” 是指在欧亚大陆结合地带发生的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一种因战争而 引发的文化交融与民族融合现象, 以及后来又因经济目的而展开的地缘和资源争夺现象。 “欧亚现象” 可以 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希波战争。 随着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失败, “欧亚现象” 有一段寂静期, 并持续到张 骞出使西域而打通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古丝绸之路。 在大航海时代, 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取代了陆上 丝绸之路, 但内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基督教世界的宗教和地缘冲突, 依然演绎着 “欧亚现象”, 且延续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帝国本是一种秩序, 但后来成为了一种 “利维坦”, 总是以地缘政治为目的进行霸权 扩张, 从而产生了诸多 “帝国后遗症” 现象。 不过, 乌克兰危机演绎了欧亚 “帝国” 借用地缘政治进行霸 权争夺的最后一抹余晖。 不管这场战争的性质和胜败如何, 从战争艺术看, 俄乌战争具有元宇宙特性, 因而 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伏羲功智非凡,他来自加尔特亚,太空考古可为辅证,由于与苏美文明可印的欧亚奈斯生物相似,说明他可能是地外高智慧生物。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公关》2013,(6):13-13
11月11日,大家熟知的光棍节、这一天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一一“欧亚长征路,极地成志行”活动圆满结束6周年的纪念日。  相似文献   

19.
河西汉塞是伴随着汉武帝攻伐匈奴的战争而构筑的,在河西汉塞的构筑过程中,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汉王朝建立的边塞防御体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推进了欧亚交通及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克里姆林宫渴望一个新的欧亚安全俱乐部,它能够起作用吗?它是否会使美国感到焦虑不安?美国正在开始重新学习团结其盟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