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有林区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国有林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阻碍了国有林区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生态安全以及木材安全和粮食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转变传统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是当前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家宏观政策、社会对生态环境基本需求等构成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2.
李明娟  李炜 《学术交流》2012,(8):113-115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兴安岭地区定位为生态功能区,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在资源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深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以建设生态功能区为目标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过程中在需求、产业、要素、企业几方面进行的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从扩大消费需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创新保障体系、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几方面提出促进其经济转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有林区由于森林资源的过量采伐,可采资源枯竭,形成"资源危机、企业危困"的局面,大批职工下岗,面临生存困境.因此,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改善林区职工生存困境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对林区职工就业状况的大规模调查与分析,解决林区就业问题的策略:调整产业结构,吸纳剩余劳动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吸纳与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4.
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实施监督,是保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建立完善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系是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有效运营的必然选择。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系包括监督的组织体系、被监督对象体系、技术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其中森林资源监督政策法规体系是保证整个森林资源监督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因素,它为各级监督部门开展森林资源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体制环境保障,在四大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文从分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政策法规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借鉴国外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法制建设有益做法,探讨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森林资源监督政策法规体系,对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重点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实施有效监督,是保证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要实现有效运营,需要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系作保障.当前,在我国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尚没有完全理顺的条件下,构建包括确认监督主体、界定监督客体、完善监督措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等在内的监督体系,十分必要.根据目前我国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系的特点和缺陷,应建立一个设计科学、运转有效的森林资源监督体系.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系新框架包括: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森林资源监督组织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由生产型监督向生态型监督的转变;加强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突出加强森林资源监督执行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区社会面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价值观的转变至关重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保守、依赖思想及"铁饭碗"所带来的优越感,使一些职工"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独立自强、自主创业意识,面对生存困境悲观、缺乏信心,甚至产生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构职工生存价值体系,增强职工改善生存困境的精神动力.通过建立共同的生活愿景、提升职工的生活伦理水平、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价值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理念等策略,重构林区职工的生存价值观,为改善职工生存状况、实现国有林区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全面禁伐后东北国有林区职工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国有林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是重要的资源宝库和生态屏障。东北国有林区长期承担着国家木材生产的任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可采森林资源越来越少,直至全面禁伐后,林区职工收入增长缓慢、收入结构相对单一、生活相对贫困。东北国有林区沿袭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使林区职工一直以来全方位地依附于森工企业,其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而且林区职工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缺少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对林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森工企业方面,调整和优化林区的产业结构,构建林区职工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对林区职工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林区职工也应该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地参加森工企业组织的培训项目,充分利用所学森林培育方法和多种经营方式增加收入,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华景伟 《学术交流》2008,(1):171-175
生态文化是伴随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高度发展而出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它既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一面旗帜,又是凝聚林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力量的源泉.2007年初,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正式宣布:我国首次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推进现代林业体系建设.近年来,伊春林区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抓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抓引导重点,大力弘扬林区建设的主旋律;抓精品创作,造就大森林文艺劲旅;抓平台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抓资金投入,相继建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实践证明,生态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文化条件,为政治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为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生态文化建设是"森林之魂".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实施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林权改革不断深化,在林区构建完善有效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服务体系已成为发展现代林业,保障林区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国林区就业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林区市场型就业服务体系:明确林区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意识的定位;明晰就业服务责任;完善林区劳动力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组织;搭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全林区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社会劳动失业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和国有林区的全面改革,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林区,2006年初,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伊春市开展以“国有林地承包经营”为模式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4月份启动,至年底仅仅8个月的时间,迎来了人喜、林兴、企业充满活力的发展新态势。具体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承包林户家家有项目,逐渐形成了不断增加财富的良性运行机制;依靠科技致富、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在试点林区蔚然成风;适应创新林业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林区内在要求的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基层干部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赖,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尤其是改革突破了产权禁区,通过转制放权、公开公平公正地确权,结束了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由于处于虚置状态而严重缺失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在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拼搏、创业、务实、奉献为核心价值观的大兴安岭精神是黑龙江精神体系之一,是黑龙江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几代大兴安岭人建设家园的精神动力。这一精神在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振兴的再次创业中仍然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等显著的时代价值,必须得到弘扬与传承。具体举措为: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大兴安岭精神传承的导向功能,完善传承的学校教育体系;通过文学艺术创作,使这一宝贵精神资源得以形象性的再现,进而发挥其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边疆,是国家重点林区。冬季冰雪旅游和夏季避暑旅游是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两张王牌,而林区是主要阵地。发展林区旅游可以采取政府主导下的三位一体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具体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行业组织的中介作用,促进林区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绿色旅游,培育绿色理念、推行绿色标准、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并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3.
林业在人类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功能与作为,其他任何行业无与伦比。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其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目前仍没有得到彻底缓解。鉴于此,森工林区构建和谐社会,应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开拓后续产业新领域,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落实“两个务必”思想的自觉性;妥善处理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切实维护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通过小康型生态园林化林场、文明小区和群众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又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要领域。但是东北林区在岗职工收入低、贫困度高,低保对象占当地低保总数的比重较大,职工缺乏社会保障。东北林区森林资源总量减少,资源结构性危机加剧。林业体制性的矛盾,缺乏科学指导,重采轻育是东北林区形成"两危"的原因。顺利解决东北林区的"两危"问题,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林区贫困状况以及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兆君 《学术交流》2007,(12):120-122
农林交错地区是我国国有林区现有体制下形成的一个特定概念和特定现象,主要是由某一区域内森林资源管理权与地方行政管理权相分离而造成的事权交叉、农林交错,其所寓含的主要矛盾缘于两套不同管理体制作用到同一区域,体现在"养林"与"养人"、保护资源与发展经济上,就形成了双方利益的尖锐对立甚至对抗,因而导致了诸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2003年以来,伊春国有林区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主动吸收当地农民参与农林交错地区的森林管护经营,逐步引导建立了一个农民正当谋取自身利益、国家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钝化了矛盾,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英明举措。作为林业企业,贯彻十四大精神,当前重要的是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培育林区市场,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林区市场经济体制。大兴安岭林区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有林地面积76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6亿立米。开发建设20多年来,为国家生产商品材7500万立米,产值240亿万元,上缴利税11.8亿元。但是,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束缚,使林区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限制了林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兴安岭林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势在必行。目前,林区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主要应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省委确定"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以来,为了推动北国特色风光旅游区建设,加速林区经济发展,山河屯林业局依托独具魅力的凤凰山自然景观,把凤凰山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兴局之路、富民之策,举全局之力倾力打造.使旅游产业从零开始逐步壮大,成为林区经济战略性的支柱产业.2009年实现门票收入535万元,2010年凤凰山旅游门票收入实现1600万元,拉动区域经济增值1亿元.  相似文献   

18.
高三祥 《社科纵横》2005,20(5):22-22
文章对小陇山林区兴林富民做以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有森工企业经历了"两权合一"、"放权让利"、"两权适当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的改制,通过对国有森工企业改制过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国有森工企业改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国有森工企业的"两危"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没有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目前国有森工企业改制面临的障碍有产权制度缺位、政企不分、资金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原国有森工企业制度中并非所有人都实现了效用(利益)极大化,提出应用帕累托改进原则解决问题,相应的提出了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政企分离、拓展森工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国有森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等对策,以期为国有森工企业改制提供借鉴,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推动林区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坚持"五个贯穿始终",做到"四个持之以恒".五个贯穿始终是: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措施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必须把深化理论学习、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必须把解决突出问题、转变作风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必须把坚持群众参与、集中民智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必须把突出实践特色、典型带动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四个持之以恒是:必须持之以恒地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持之以恒地把经济发展、强企富民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必须持之以恒地把服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持之以恒地把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转变工作作风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