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活着的士兵>和<风中芦苇>在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罪行的同时又为日本士兵乃至侵华战争进行辩护.作者石川达三认为战争是国家的事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经济、人口问题,发动战争必须取得国内人民的支持.石川达三的战争观代表了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众多知识分子的战争观.它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民族土壤和历史渊源.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战争观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2.
《资治通鉴》与《册府元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以下简称<元龟>和<通鉴>),是北宋时期官修的两部重要典籍,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二书时代背景相同,都产生于文化昌明的北宋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文化德治;二书以史为鉴的编撰目的相同,最初的官方定名皆是<历代君臣事迹>;二书的编撰方式与著书体例不同,在史料的处理上有明显的差异.<通鉴>虽然篇幅不及<元龟>,但取材范围却更广泛.  相似文献   

3.
<保卫盐海>主要描写姜国与岭国为争夺盐海而发生的战争,是<格萨尔王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姜"为Vjāng的译音,"姜国"即Vjāng-yui.根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及新旧<唐书>、<云南志>的记载,吐蕃与南诏间的战争应是<保卫盐海>依托的历史背景,姜国萨丹王应是南诏王的艺术形象,明代木氏土司不可能是史诗中描写的萨丹王.  相似文献   

4.
出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诗人从未停止过对理想世界的渴求.在济慈的<夜莺颂>和爱伦*坡的<乌鸦>这两首咏鸟名篇中,诗人都想借助鸟儿的歌声,避开现世烦忧,到美的世界中寻找精神家园.但两位诗人对理想乐土的理解不同<夜莺颂>中,诗人诠释了一个充满和谐之美的世界;<乌鸦>中描绘了一个幽怨悲怆之境.两首诗在艺术特色上也不尽相同济慈的<夜莺颂>有如天庭雅韵,婉转悠长;而爱伦*坡的<乌鸦>恰似鬼域悲音,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军事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一为杂家,一主道论,但在军事思想上都受儒家影响很大.如战争观上的"义兵"、"慎战"说,治军观上的"爱兵爱民"、"信赏信罚"说等.在战争起源观上,<淮南子>既继承<吕氏春秋>的"天性"说,又综合了<吴子>的"后天"说.在战略战术上,<吕氏春秋>更提倡快速主动,<淮南子>则强调以静制动,后发取胜.二书不仅昭示文化上汉武帝将定儒学于一尊,也确定了中国兵学理论"祖尚仁谊,次以钤略"的体用框架.  相似文献   

6.
从《花之城》看日本"征用作家"的战争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作品在记录历史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井伏鳟二在<花之城>中虚构了日军占领下的新加坡市民的和平生活,讴歌了日本的对外战争.其原因除了战争时期政府的高压统治以外,日本作家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战争中,大多数日本知识分子都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去认识、判断、怀疑过战争,进而导致了他们对日本政府对外政策的轻信和盲从.然而,历史的真相却不能因文学的虚构而被掩盖,文学家在"传承历史"问题上的责任重大,研究文学家、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了解日本文学家与战争的关系,还可以为研究战争提供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布尔加科夫与歌德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大师和玛格丽特>与<浮士德>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两部作品有相通的哲理精神、相近的主题表现、类似的情节要素和关联密切的人物塑造.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创造和不凡的审美价值.<大师和玛格丽特>对于<浮士德>,既是承续和借鉴,更有再造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与<红楼梦>之间存在文本互涉的现象.这种文本互涉表现在魏晋的美学范式对<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影响,以及<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在写作理念上的相似.  相似文献   

10.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歌集,从中可以接触到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日本的民族古典.<万叶集>中山上忆良的<贫穷问答歌>,在内容上抒发了对世道的忧愤之情,倾诉了人民的饥寒之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在艺术表现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贫穷问答歌>的创作,与山上忆良的生活经历密切相连.本文探讨了作者表现出的思想情操和作品鲜明的人民性及独放异彩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7.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转形”与价值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9,29(1):125-130
生产领域是新技术出现的起因,但技术创新本身却是在R&D领域创造出来的。生产领域涉及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R&D领域涉及科研办、R&D方式与社会关系。因此,创新与生产力、制度、生产方式、科研力诸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商品价值的"转形"和价值构成,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理解与探讨,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因为它是凝聚人心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 ,而验证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现实标准 ,主要是看是否形成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和使受教育者不断增强“四信”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定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