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各种外交思潮泛起,其中以民主和平论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主义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以及新孤立主义等思潮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人权外交在冷战后得到了加强,其中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理论对美国人权外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新孤立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美国人权外交有一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1999年 1 0月 ,美国国会参议院否决《全国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事件在美国国内再度引起了关于“新孤立主义”的争论。本文认为 ,“新孤立主义”不同于传统的孤立主义 ,它反映的是美国外交受到国内利益集团、党派甚至个人私利的左右的现象。“新孤立主义”现象的本质是国家利益受到个人、集团利益的侵蚀 ,其根源在于后冷战时代美国独特的国际地位与民主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孤立主义”述评李明祥“新孤立主义”是冷战结束后在美国产生的重要政治思潮之一,鼓吹“美国优先论”,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孤立派”战略分析家、共和党保守派帕特里克·布坎南。“新孤立主义”自产生后已经并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冷战后时代美国的外交...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告终,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安全形势的剧变决定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必然性。在这次战略调整之前和调整的过程中,美国国内发生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战略思想大争论。争论焦点在于三大议题: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美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美国应当采取的安全战略。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孤立主义、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多边主义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战略主张,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晓晓  于群 《国际论坛》2013,(6):54-58,79
公共外交是冷战时期美国赖以"击败"苏联的重要外交工具,一直得到美国最高决策层的关注和支持。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政策被严重忽视,美国新闻署被撤并,公共外交活动和经费大幅减少。克林顿政府公共外交政策的失误要归因于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国内经济问题的过度关注,新孤立主义思潮的产生,以及决策层未能因应新形势发展及时确定美国公共外交的新方向与目标。克林顿政府弱化公共外交的政策削弱了美国维护和塑造正面形象的能力,解释美国政策的话语能力,以及面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要为"9·11"事件的发生承担部分责任。  相似文献   

6.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孤立主义自由派的外交政策思想形成于美国干涉主义外交政策遭受全面挫折的 70年代。这种思想反对美国战后外交政策对世界事务不加区别地进行全面干预的做法 ,提出应该在自由主义的民主观念和孤立主义的榜样原则基础上 ,通过推行美国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方式来逐步建立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孤立主义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问题,是目前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美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就存在着尖锐的争论。“正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弗罗里达大学教授约翰·斯伯纳尔认为:美国外交史就是孤立主义——干预世界事务——孤立主义,循环往复,并以孤立主义为主的历史;而“修正学派”(新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阿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孤立主义自由派的外交政策思想形成于美国干涉主义外交政策遭受全面挫折的70年代。这种思想反对美国战后外交政策对世界事务不加区别地进行全面干预的做法,提出应该在自由主义的民主观念和孤立主义的榜样原则基础上,通过推行美国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方式来逐步建立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建立由自己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在"反恐"背景下进行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借以推进"世界新秩序"的又一重大尝试.通过伊拉克战争,美国大大推进了其"世界新秩序"计划,控制世界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但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掌控世界的程度,这使得国际社会在呈现出单极特色的同时,也给多极力量的发展留下了相当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各方面的超级实力进一步刺激了其霸权野心."新帝国论"的产生具有国力、思想意识、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但由于受限于国际因素与国内政治,又面临着重重困局.  相似文献   

13.
美苏冷战对峙中,亚洲作为欧洲之外美国遏制苏联的又一前沿阵地,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越南战争等多种原因,美国国力相对衰落,而该时期东亚的日本经济已经复兴,出现了对美离心倾向;同时,中苏关系的破裂也为美国改善同东亚大国中国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局势,尼克松政府在东亚实施了奠定20世纪70年代美国亚洲政策基调的均势外交。本文着重分析尼克松政府调整东亚外交的必要性、东亚外交的实施、影响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4.
越南战争是美国在冷战时期遇到的最严峻的军事考验之一。为了使这场战争国际化,美国强烈要求其最重要的盟友———英国向越南派兵。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英国拒绝了美国的出兵要求,采取了与美国相悖的脱离政策,并坚持谈判解决越南问题的立场。美英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分歧给美英“特殊关系”蒙上了阴影,以至于有学者将约翰逊-威尔逊时期称为美英关系史上“几乎忘记了友谊”的“贫瘠年代”。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中亚地区之于世界各大国或相关地区强国的地缘和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凸显。美国在企图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逐渐认识到中亚地区的重要性,并逐步调整其中亚战略,其成就令其他利益角逐者刮目相看。虽然,美国在追求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和掣肘,中亚地区的未来不会取决于美国的一厢情愿,但是美国依然会将建立和加强中亚地区平衡作为自身在欧亚大陆综合性地缘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将视点瞄准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战场上。通过控制关键的经济领域,把贸易逆差作为世界经济的储藏库,使国际组织成为美国的工具,在信息领域保持霸权等,从而把经济控制作为美国统治世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国对朝政策仍深受反共意识形态的影响。接触与遏制并举是冷战后美国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特征。克林顿执政期间,接触政策占据主导地位,主张通过一定程度的妥协来换取朝鲜做出让步,最终达到迫使其放弃核武器研发的目的;布什执政期间,遏制政策占据主导地位,主张通过对朝施加强大压力以迫使朝鲜屈从美国的意志。就政策的实质而言,克林顿是一种妥协性的政策,布什则是一种对抗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 ,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进程加快。面对一体化给欧、亚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 ,美国和拉美国家适时地提出并实施一体化计划。本文首先阐述美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过程 ,然后具体分析美国和拉美国家各自的动机 ,最后就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不同观点。运用历史的动态的分析方法 ,着重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实质。认为其动因是多元的 ,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动因 ,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冷战后 ,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条件下 ,美国等发达国家极力主导和推动全球化 ,是冷战后全球化的首要动因。其实质是实现垄断全球化。文章对全球化的定义、表现、分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也有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吸引了世界各大战略力量竞相追逐各自的战略利益。美国为了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和控制该地区油气资源开采的主导权,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利用其在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传统影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措施以制约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