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羿射日神话从产生到定型,经历了从史前时代到夏、商、周、汉这一漫长的时期,融入了宗教、政治、伦理因素。在商代以前,羿本是神话时代帝俊神系中的英雄射手;战国时期,屈原将远古之羿与夏有穷之羿合而为一,给后羿蒙上了荒淫的恶名,为后代演化的后羿悲惨结局埋下了种子;秦汉之际嫦娥奔月故事的出现,丰富了后羿神话传说的内容,也使后羿悲剧的原因有了政治的和神话的两种不同的解释;至后代,在民问,后羿神话被再创造,人民心目中的后羿仍然是至高至大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
张国清 《晋阳学刊》2004,(1):98-100
就神话母题而言,各民族的神话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却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精神色彩。羿和赫拉克勒斯这两位神话英雄恰恰说明了这一切。对二者不同的结局和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原因以及二者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的分析与考察,可以展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补天》、《奔月》到《理水》,神话传说题材的历史小说几乎贯穿了鲁迅《故事新编》的整个创作过程,它不仅从源头上叙述了神话英雄女娲创造人类及其自身的消亡,叙述了英雄形象在夷羿和禹身上的复活及其被世俗化的过程,而且从神话传说中揭示出否定与轮回的历史深层结构,并从观念和形式上建构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4.
王家台秦简《归妹》的出土,将嫦娥神话的文献记录时间提前到了战国时期,且打破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嫦娥神话从属于羿神话的看法,基本洗刷了嫦娥背夫无德的千年罪名,开启了嫦娥神话独立研究的新时代。嫦娥神话文本经历了一个"层累"的演变过程,最终导致嫦娥之数次"变形";嫦娥神话的不死主题,是在先民月亮崇拜和不死信仰的观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组成该神话的每一个要素都可能被深深地打上了月亮崇拜和不死信仰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按组织形态进行分类,可以把神话划分为独立神话、复合神话和体系神话。这种分类法,既反映了特定历史横断面所呈现的多种神话结构框架,也反映了所有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可能经过的不同阶段。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发展,都必然起始于独立神话,但每一个民族的神话,却不一定能达到体系神话的系统水平。在世界神话范围内,希腊神话是典型的体系神话,人们公认希腊神话形成了一个“神系”。与希腊神话比较,有人提出“中国神话”也存在着相应的“帝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羿的名字有夷羿、仁羿、穷羿、后羿之别,其活动时间从五帝时代晚期直到夏代中期,长达数百年,而其行事更是善恶不分,忠奸并容。因为这样的原因,学术史上往往将羿分为几个形象来理解,并认同某些古文献所持态度,把羿当作反面人物来对待。实际上这些都是误解。认识后羿及寒浞的神话传说,至少应该把握三点事实:(一)无论是神性的羿还是人性的羿,无论是族名羿、地名羿、图腾羿,还是酋长羿,实际都是同一个羿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而已;(二)就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以后羿、寒浞为代表的东夷集团曾在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过程中创造过最先进的文化,东夷民族在当时众多民族部落中是一支实力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民族;(三)战国秦汉文献中,对后羿、寒浞历史形象的批评否定,实际上是在中原文化中心论、夷夏之辨观念影响下,对东夷民族不公正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颜建真 《齐鲁学刊》2008,(3):123-127
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曾与黄帝在涿鹿作战,最后被杀。他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在宋元时期却以不同的面目不断地出现在诗人笔下:或者直接指神话中的蚩尤,或者是作为战神祭祀的蚩尤,或者是象征战乱的蚩尤旗,或者是与蚩尤有关的一系列历史遗迹,等等。蚩尤作为神话原型,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特定心理,并在宋元诗人的反复使用中,又获得新的意义内涵。蚩尤作为神话人物已经移位为文学殿堂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神话     
颜翔林 《社会科学》2007,2(12):158-164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而神话和神话思维却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活动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国家神话、民族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对文艺依然施加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9.
出于对中国哲学起源的考虑 ,我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上古神话。这些神话仅仅是作为结构存在 ,而从结构当中不能得出任何具体概念作为哲学的内容 ,仅就结构而言也不能将其视作相对哲学优先的 ,一言以蔽之中国神话并非哲学的起源之处 ,但神话同先秦哲学仍然有联系 ,通过对神话的解释可能体现先秦哲学精神的特定方面 ,这是需要对具体神话具体进行结构分析才能得到的 ,在本文中对此只提供了一种方法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童年时期的精神产品,嫦娥奔月神话与金羊毛神话有着相同的深层结构:男女相爱—男子遗弃—女子复仇。但表层结构却差异颇大,二者在爱情描写的分量、对女主人公复仇的态度以及结局的安排上迥然有别。追根溯源,中西方群体本位、个人本位的不同文化是文本处理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图像传承是中国史前神话的主要传承方武之一.早期,图像通过其所保存的知识系统对原始神话进行传承;后来,<山海经>、<天问>等保存中国史前神话最多的文献典籍也多以史前神话图像为基础.原始神话图像作为人类早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精神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原始神话图像不仅与民众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而且统治阶层为扩大统治范围,施行"以神道设教",将之作为成教化、育人伦的政治统治工具,史前神话亦在此过程中持续流传.  相似文献   

12.
当过去被固定和内化成起到奠基作用的历史的时候,它就变成了神话。神话不仅是对过去的指涉,同时来自过去的光辉可以照亮当下和未来。替罪羊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集体记忆,可以说是历史也是神话,是过去向具有奠基意义的历史或曰神话的转型。它不仅是过去的指称形式,也是当下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作为神话式的远古历史,也是关于日常生活的历史。它在不断的传播历史中获得意义,同时也在一再的重述中得到加强。石黑一雄将替罪羊神话渗入历史叙事与文学想象中,他借过去言说当下的话语策略与其作品深层的神话思维结构正是当下全球化浪潮中文化碰撞所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民族自觉的彰显和诉求。  相似文献   

13.
殖民话语生产的元文本——对希腊古典神话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古希腊神话被视为西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含有丰富的人文观念和哲学与美学价值,但是,通过解读古希腊神话的三个亚洲的特洛伊人的形象,我们却得出一个结论:古希腊神话其实是西方殖民话语生产的元文本,掩饰了一场极其残暴的殖民战争—特洛伊战争,从而为西方的殖民战争作了文本与话语的掩饰。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哲学的开创人之一,尼采在其悲剧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中,摈弃了德国浪漫派试图利用神话恢复有机统一性的观点,提倡以酒神精神抵抗现代科技文明和理性带来的人力孱弱和颓废困境,以期唤醒和恢复作为人类生存本质的强力意志.而现代主义也从神话中找到了现代理性批判这一契合点,使神话叙事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要特质,发挥着其在现代语境下的隐喻和救赎功能.尼采的神话思想对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神话回归产生了一种启示作用和预见性影响,在促进神话的现代书写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使现代文学中的神话回归得以产生一种哲学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离骚》:“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天问》:“羿焉(弓毕)日?乌焉解羽?”又云:“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身矢)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身矢)。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爱谋。(?)羿之(身矢)革,而交吞揆之?”历来以不辨“羿”、“夷羿”,对屈赋原文众说纷纭。或把“羿”、“夷羿”视为同一人,曰:“羿,有穷之君,善射。”“夷,羿氏也。①或注曰:“夷羿,夏时东夷族的首领,名羿。他曾夺取夏后相的帝  相似文献   

16.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试图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的想象的产物。中国和希腊作为人类文明产生的发源地,神话的历史悠久。神话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心理结构。本文将从人类文化视角的角度比较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叶芝诗歌中善于运用神话原型或母题,通过作者对神话思维独特的运用和理解,解释人生中的各种感知、秩序、现象或意识活动,其诗歌中神话产生的背景和叙述内容融合了真实的历史成分。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切入,分析了叶芝诗歌中的神话思维与诗歌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叶芝诗歌的深层结构潜藏在作者的神话思维中;诗歌中的许多意象来源于神话;诗歌叙事反复地重写着古老的神话并创造着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苏宁 《天府新论》2005,(6):114-119,126
从发生学观点来看,三星堆近百件青铜面具表明一个神灵偶像阶段在古蜀的真实存在,面具与神话有着共同之起源。从时序上看,神话起源于活物论时期,面具起源于旧石器晚期;从构成模式看,二者都起源于仪式化的再生模式。三星堆青铜面具类型分为人面具与兽面具两大类。但其中重要信息都来源于以神为中心的神话。从与神话的关系来看,“神的再生”是三星堆面具的一个重要主题,“蜀人纵目”、“金面罩人面具”在图腾仪式中成为具有“再生”与“复苏”功能的神器;从面具雕刻形式的内在心理模式来看,面具是人类借助“镜像”所表达的自我在神灵面前的缺失与复位。面具的影像本质是结构化的存在。原型作为原始意象与神话的桥梁,其物化表现形态之一是象征性的面具。原型在面具中的宗教移位,使面具具有“再生结构”,成为人类打开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列维-斯特劳斯既热烈地赞扬普罗普的理论,又对之作出严厉的批评,这体现了巴黎结构主义兴起时与俄国形式主义既相承袭又划清界限的理论意向。列维-斯特劳斯采用按垂直轴和水平轴排列的矩阵图表、多层次的结构图表和多参数排列的模式进行神话分析,找到乃至凑出众多的对立项,显示出一种人为的设定性、繁琐性。重视共时性,在有限承认历时性的情况下,将共时性发挥到极致,乃是列维-斯特劳斯理论要害之所在。从更高层次上说,列维-斯特劳斯虽然是位优秀的人类学家,但没有正确而坚实的神话学基本理论,他虽然热衷于研究神话的传播亦即其种种变体,却难以看到神话在世代间的变异,从而不能把握神话思维建构与解构相并行的流程。他虽然也关心神话的传播与变化,但部族的历史变迁,一般不在他的视野之中,他的目光多集注于细部的分析上。整个人类的神话思维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各民族的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形成某种框架性的意识设置,亦即结构,但这些都只有将眼光放大,从历时的变迁中去加以把握,方能得之。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期文学复苏的标志 ,“伤痕小说”和“意识流小说”共同表达了当代文学批判“文革”历史、消解神话思想的集体诉求。但受制于“文革”神话思想的语言禁锢 ,“伤痕小说”的这一叙事努力却始终未能摆脱“文革”文学的影响。相反 ,“意识流小说”在实践创作方法革新的同时 ,却凭借自身的“语言之流” ,试图解放业已被“文革”神话思想异化了的文学语言 ,进而实践消解“文革”神话思想的启蒙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