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之际,江南沿海围垦的大面积扩大,促进了江南沿海社会的进一步开发和人口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文拟就明清福建沿海的围垦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一、明清福建围垦概述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明王朝,于开国初期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2.
李砂砂 《阴山学刊》2005,18(4):24-27
在抗日战争时期,华侨对祖国抗战的经济支援起了巨大的作用,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华侨数量仅次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福建华侨素以克苦耐劳著称,他们为了开发侨居国的经济,披荆斩棘作出很大贡献。但是,在近代绝大多数的华工却过着“欲饮无浆,欲饭无粮,霜欺雪虐,风雨徬徨”的非人待遇,能活下来的只不过占百分之十左右。其中极小一部分上升为资本家,他们境遇虽比华工好,但是在政治上、经济上也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垄断资本家的压迫和排挤;特别是在种族歧视的排华恶浪袭击下,他们不但企业、财产  相似文献   

4.
郑振满 《学术月刊》2020,(2):148-158
主要依据福建永泰县的现存契约文书,考察明清时期的林业经济与山区社会。在永泰县的山区开发进程中,土著家族依据里甲户籍与赋役制度,控制了当地的山林资源,而外来移民则通过租借山场,发展多元化的林业经济。由于土客之间的矛盾冲突,促使当地民众聚众自保,形成了庄、寨合一的山区聚落形态。随着外来移民的在地化,家族与村社组织普遍发展,形成了乡、族结合的社会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之隔,二千多年前,中日两国就有了友好往来。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日本经济文化交流更显频繁。(一)据《文献通考》卷324说:日本人“初通中国也,实自辽东而来,”“至六朝及宋,则多从南道。”日本与中国南朝约60年间往来共有八次。我国劳动人民因避乱或谋生大量移居朝鲜,也有不少东渡日本,有的自东冶(福州)出海,经夷洲之北,过琉球到达日本。他们为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 广州附近的佛山,宋元以前,只是寂寂无闻的自然村落,明景泰年间,它却发展为“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三千余家”,成为“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的市镇①.到了明末,它进而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工商业城市,是冶铁、陶瓷、纺织的中心.清代康熙年间,更是“尘肆居民,楹踰十万”②,甚至一度超过两藩盘踞的广州.佛山的出现与繁荣,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建筑在珠江三角洲农业与手工业产品大量增长的雄厚物质基础上,并与交通运输的发达、商业网络的扩大、对外贸易日趋繁荣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佛山作为广州市场重要的手工业产品供应地,与广州的密切联系,又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福建商人积极从事国内贸易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明清两代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地方市场和区域大市场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东南沿海一带的手工业还零星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粮食翩花、蚕丝等农产品以及棉布、丝绸、蔗糖、茶叶、烟草等手工业产品的大量投放市场,为商人的兴贩准备了充足的物资,而地区生产原料与消费资料生产的不平衡,又为商人的兴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如明清湖广、江浙等地粮产丰富,但福建却严重缺粮、同时也缺乏棉花、蚕丝等纺织原料,不得不仰赖于外地供给。“故漳泉贩之惠潮;兴化贩之温台…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庐山众多佛教寺庙在山区广泛发展寺院经济.寺院经济的扩张往往导致地区土地兼并加剧,寺庙通过租佃关系剥削无地或少地的地方百姓,对其生计造成一定程度的挤迫,因而时常引发社会冲突.但当寺庙衰落时,其田产又往往遭到地方百姓的侵夺.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山区大量土地的开发经营常常是在寺庙与地方百姓的交替掌控中不断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是遵循其固有规律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被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所取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这一规律又表现出各自的一些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地主制经济对交换经济依存性的探讨,对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长期延续发表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蒙元时期蒙古与高丽的经济交流是以回赐和纳贡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上的交流则表现在农业、医学、人文等等方面。蒙古与高丽种族之间的融合不仅表现在蒙古与高丽上层之间 ,而且还表现在普通民众之间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在舆论、人力、物力诸方面给予中国较大的援助.苏联报刊、电台声援中国人民,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为增强中国的抵抗力量,苏联三次对华贷款,以便中国从苏联购买反侵略战争所必须的武器和其他物资.苏联还派来军事顾问和航空志援队,直接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上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和苏联同为同盟国.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国民党政府和苏联政府推行睦邻外交政策,使两国关系处于祥和的气氛之中.友好的两国关系给两国文化交流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3.
乌青镇是江南市镇群体中首屈一指的名镇,它经历了一千余年,跨越了十几个朝代,明清时期经济、文化极为发达.它既有江南市镇的一般共性,又有它独特的个性.笔者有感于此,故撷取该镇作个案研讨,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大批畲民从闽粤赣边区徙居闽东、浙南地区,经过他们的辛勤垦辟,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其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并促使该地区经济结构改变,民族融合。本文从明清时期畲区经济类型、经济结构方式等入手,对这一时期畲族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历史考察,并揭示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内地商人在云南的经济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明清两代到云南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主要有江西、浙江、湖广、山陕、安徽、闽粤、四川、贵州等地的商人。他们在云南所从事的主要是开中和商屯、商业贸易、高利贷、投资矿业等经济活动。这些活动直接促进了云南农业、矿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明清以后崛起的云南商业资本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云南社会性质的质变。  相似文献   

16.
闵宗殿 《学术研究》2001,(9):102-107
明清时期的海洋渔业在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海洋捕捞业和海洋养殖业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为近代海洋渔业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研究我国明清时期的农业史时,这一时期的海洋渔业,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明清福建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有制盐、造船、矿冶、印染等行业。 明朝继承前代成法,以官营形式控制福建制盐业。洪武初,明朝在福建设立直属管理盐务的最高机构户部的“福建都转运盐使司”,作为管理全省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研究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本文特指今甘青宁三省区之范围)经济史,少数民族经济是重要内容。而研究少数民族经济史,既可就每一民族分别进行,也可将其纳入到区域经济史的框架内进行,即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来考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状况。本文试立足于后一方面,对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作一综合性的考察和阐述。 一、多种经济类型并存 黄河上游地区地处中国西北部农牧两大区交错过渡地带,将这一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考察,其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农牧并举,明清时期亦不例外。如果作经济类型上的划分,至少可以有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和半农半牧经济三大类型,其中半农半牧型经济突出地体现了该区域在经济上的过渡性。多种经济类型并存,反映着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所谓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确切地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华民族有着牢固的凝聚力.广大华侨,虽然身在他乡,侨居异国,但他们一天都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自己的“根”在中国.一百多年来,他们始终不渝地爱家乡、爱祖国.在缅怀华侨爱国业绩时,人们不会忘记他们对祖国的经济贡献.急解义囊共勷义举二十世纪初,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在孙中山先生的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也指出:“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关系源远流长,在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长期的文化交流,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两国人民结下了传统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