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近百年,词的创作呈现出一种超稳定状态,但词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社会思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传统词学蜕变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也是其主要推力;王国维、梁启超、胡适是转换过程中的三个突出点.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等既有深厚的传统词学功底,又不乏现代思想意识,中国现代词学最终在他们手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
现代词学的界定首先涉及到对现代和现代性的把握。中国的现代性观念之产生实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现代词学的分期以现代化过程及现代学术为背景,可分成四个阶段:1900-1919;1919-1932;1933-1949;1949年迄今。现代词学的内涵则包括具有现代性色彩的词学研究方法和批评,也可以包括富含现代意识的词人创作。具体到当今,现代词学的内涵包括词体、词人、词史、词艺、词籍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词集选编及校评角度对"清季四大词人"的词学理论与创作做整体研究,探讨四人的词学思想与艺术旨趣。他们重视词学基础文献的搜集、整理,且成果显赫;注重词学理论的阐发、弘扬,将理论与创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丰富的词学思想主要通过序跋与评议体现,大致表现在尊词体,重情性,倡重拙大,主寄托,彰显出自觉的词学流派意识,并有开阔包容的词学观。四大词人将选编、校勘、理论、创作四者结合,尤其是比兴与寄托手法的运用,使"清季四大词人"在词集选编与艺术创作旨趣方面达到审美趋近。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创作实践还是从理论而言,豪放词都只是以婉约为正宗的词坛"别格"或"变体".导致这一"正变"观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词传播性质的决定性影响之外,与豪放派词学理论的缺失和群体传播力量的薄弱有直接关系;南宋格律派词人则上承北宋大晟词派,创作上以"结社"唱和等为主要途径形成了强大的群体传播力量,理论上则通过群体讨论等方式建立了系统、丰富的词学理论,最终奠定了婉约词在词学发展史上的正统地位,以群体影响的力量成为当代和后世词创作与理论奉行的圭臬.  相似文献   

5.
朱惠国 《浙江社会科学》2022,(8):121-128+160
词的创作在浙江一直十分兴盛。宋以来,浙江词人在全国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取得的成就也十分突出,逐渐形成良好的词学传统。浙江词学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多种,但从大的方面分析,主要有三条:其一,杭州为南宋都城,汇聚了一批文化精英,这从作者层面为浙江词的创作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二,浙江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和人文环境均有利于词的创作,这为浙江词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三,浙江词人普遍追求词艺,推崇风雅,与词的美学本质最为契合。浙江词学传统是浙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浙江词学传统的研究,发掘其现代文化价值,将其融入到浙江现代文化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韵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宋代:"韵"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二、清代前中期:"韵"范畴开始在词学批评中升格;三、清代中后期:"韵"范畴在词学批评中得以深化;四、近现代:"韵"作为审美范畴在词学批评中仍然得到承传运用与补充完善.上述历程,标示出"韵"作为我国传统词学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承传、上升、深化与完善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宋南渡时期的词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南渡时期词学批评活跃,在北宋对词体特征的讨论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具体多元的看法,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提出了"复雅"的词体观,具体表现为倾向于认同词体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的诗化趋势,同时也看到词体合乐的特性.此期词学批评为后世词学的发展和具体的创作实践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词学 发展史上具有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8.
曹辛华 《学术研究》2012,(5):147-151
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女性词人,在民国词史上颇为炫目。通过对民国女词人的生平、词集、词学活动、创作经历等问题逐一考索,可以发现民国女词人的词学创作具有以下特征:词人主体身份多样化,创作状态"传统"与"现代"并存,创作主张的"失声"与"高调"同在,创作主旨新变与故常、词境的开拓与守旧、词艺精工与平庸共生,词风个性张扬与流于平常。民国女词人的词学创作在民国词史、女性词史以及女性文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现代文论等同于新文学理论,是现代文论史书写的固有范式。忽略现代文学家对于旧体文学的现代性阐释,则是此研究范式所暴露出的理论盲区。"大文学"观念的提出和演绎,为现代词学研究打开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我们可以立足于现代词学,以"大文学"视域统合现代词学与现代文论。在"大文学"视域下,我们可以从现代美学、政治话语、文学平民化思潮和知识话语生产体系四个理论视角出发,呈现词学现代性的特质,还原现代文论的多重话语资源,重新审视现代词学与现代文学、现代学术发展之关系,进而彰显"大文学"视域下的现代词学研究对于词学史、现代文论史以及现代学术史的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派词人词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辛弃疾为主帅的辛派词人是宋代词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词学流派.辛派词人的词学思想既体现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也散见于他们的词集序跋和有关词话词论中.其思想内涵和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弘扬主体,崇尚词品的词学主体观;二、陈经济之怀,作陶写之具的词体功能观;三、以气为词,刚柔兼济的词体风格论.  相似文献   

11.
赵文是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的重要作家之一,其词内容丰富,但在总体基调上是"凄恻伤感,不忘故国"。赵文的词创作是有一定理论自觉的,他论词强调辛弃疾、元好问的"中原豪杰之气"并希望后来的作词者学习、继承,他自身的词创作也是以此为指导的。  相似文献   

12.
龙榆生是 20世纪产生的词学大师。他校勘词集,创办词刊,将词的历史研究、审美研究、声调格律研究以及词的普及提高等结合在一起,开创了词学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现存的收录有刘辰翁评点的三种词集进行一一考证,认为现在仅存的刘辰翁对4位作家的25首词作评点的材料,不足以证明刘辰翁当年确曾有意对词这一文体进行过评点。  相似文献   

14.
细勘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与刊本的异同,参照其<文学小言>、<人间词甲稿序>、<人间词乙稿序>等写作时间和内容,可以寻绎出"境界"说从发生到成型的运思轨迹和学理机制.从<词话>手稿看,"境界"说的形成经历了前30则的灵光乍现和第31则后的自觉立论两个阶段;从内涵看,"境界"说藉由综合求通式"探本"思路,融合了<文学小言>"阶级"说和<人间词乙稿序>"意境"说要义,集"阶级"说的评价功能与"意境"说的描述功能于一体,克服了"意"与"境"主客二分的局限.作为"作品中的世界","境界"概念的广阔外延和丰富内涵使静安自然实现了词学、学术、事业、文化和人生境界的融通.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与中国旧体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胜 《人文杂志》2007,18(1):78-87
由于历史原因和观念偏向,学界往往笼统地将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开,于是一些具有承继性的关系被人为割断。中国现代旧体诗词、中国现代作家与旧体诗词关系的被忽略即是其典型例子。林语堂与中国旧体诗词有着重要的关联,这主要表现在:将之看成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一生都坚持以旧体诗词表情达意,以诗意的情怀看待世界和人生。当然,在对旧体诗词和新诗的融会和建构等方面,林语堂尚缺乏理性的自觉和探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酷爱屈原《楚辞》 ,主要原因是由于《楚辞》思想艺术价值高 ,毛泽东与屈原的性格和创作风格类似  相似文献   

17.
词的都市化--论柳永城市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城市词作为一类独立的题材从柳永词中分离出来,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探讨柳永城市词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特征,将其价值定位在题材的拓展和艺术的开创上,以此评判其城市词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王磊  钟锦 《兰州学刊》2004,(5):239-242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叶嘉莹词学思想中“弱德之美”、“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苏词之幽咽怨断”三个论题作出分析 ,试图指出这些论题不仅是词学所面对的问题 ,而且是关涉到哲学所面对的人生意义问题。从而看到叶嘉莹词学中包孕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切关怀 ,超越了具体学科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在对全宋词 21203首作品的题材类型进行逐篇辨析、归纳和统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 宋词题材类型多达 36类,涉及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同时,闺情、艳情两类题材已完全丧失在<花间词>中占绝对优势的地位.故宋词题材"狭深"论不能成立.一般论词者既不对词体的演变作总体的把握,又不对宋词的创作实情作具体、全面的考察,加上"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等传统词学观念的误导,遂使宋词题材"狭深"论至今仍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20.
南朝宫体诗与五代花间词在审美趣味上构成了趋同性.这种审美趣味上的趋同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艳丽为美,以纤巧为美,以悲怨为美."以艳为美"在艺术风格上的表现包括语言、色彩、情调上的艳丽化;"以纤巧为美"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印题材的狭小和指对纤弱之美的欣赏;对宫体诗"以悲为美"的继承促进了花间词"绮怨"风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