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图像变形对电视艺术原作的场景、人物、道具、旁白等进行图像变形和演绎,既保持原作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实现了语言、文化和图像的二次传播,使原作产生新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表现形式,扩展了信息量,增强了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艳霞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60-66
意境是中国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中一个传统的美学范畴,是一种主客观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红楼梦>的意境营造既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又加强了整部作品的悲剧气氛,更提升了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意与境谐,妙合无垠,达到了艺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早在今年4月底,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南通传记文学作家刘培林先生的新著《末代状元张謇传奇》在会上得到重点推介,很受读者的青睐,可谓“一炮走红”。当我得悉此消息,甚为欣慰。一则我与刘培林先生在南通市委研究室时是同事,对他在文学事业上的成就一向十分钦佩。二则(张春传奇〉一书的雏形我旱看过。 相似文献
4.
赵俊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1-52
舒曼作为德国著名的诗人和音乐艺术家,在其传奇一生当中创作了数量众多并且十分受听众欢迎的作品。在舒曼的诸多作品当中,《诗人之恋》是一部在作者恋爱时期创作的经典。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曲风和创作意境,在世界音乐史上竖立起来不可撼动的地位。同时在整个时代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作者的这些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反映时代变化大趋势的作品也帮助了一批批爱好音乐的青年树立起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民族文化和时代使命的全新观点。这些重大的历史意义不仅仅通过这位诗人的优美词句展现在世人面前,也通过整部作品的独特声乐风格,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加深刻印象。本文将根据《诗人之恋》当中的曲风和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何涛宏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31-33
《高山流水》是我国传统古筝曲中的经典名曲,该曲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深受喜爱,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介绍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其艺术特色和审美意境进行了具体分析,期望为古筝教学者和学习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6.
陈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1):123-124
《中国教育报》河南记者站站长、河南教育报刊社社长高治军先生的第二部诗集《沐春踏歌行》全书分5辑,收录了他一年多来创作的200余篇诗词新作. 相似文献
7.
黄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
彝族作家李骞用25年的时间坚持诗歌写作,其诗集<快意时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在诗歌写作中的艺术追求:以执着的精神坚守理想,以豪放的姿态追求快意,以率性的情感表达和创造美感.他的诗歌还可以透视出他灵魂世界的另一个侧面——在诗人与非诗人之间、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沉浮. 相似文献
8.
刘丽珈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1):46-49
对<浮生六记>的研究渐热,人们在关注和研究其内容的同时,对其艺术性的探讨,也应不断地深入.因此,本文将对<浮生六记>精巧的艺术构思、变化的意境美进行较深入、系统的探析,以期人们在理解、鉴赏<浮生六记>时,能将其内容美与艺术美完美地结合,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
魏一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2):19-22
本文意在通过对殷夫前期重要诗集<孩儿塔>的细致研读与深入分析,从诗的情感内涵与抒情模式等方面切入,着力勾画出红色诗人的生命曲线,并以此重塑红色诗人殷夫的完整形象. 相似文献
10.
赏析提要:远看气势,苍雄豪劲;近看章法,开合有致;细看点画,笔墨精妙。这幅长卷是巅峰之作,是稀有之作,是精品之作。作品先后5次参展著录.林散之先生大器晚成,有草圣之称,正是因为成名很晚,近一个世纪的苦灯寒窗造就了他草书的形、神、气、韵、 相似文献
11.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爱国诗人。他一生中传世的诗歌有九千多首,其中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形成了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我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个体价值的艺术化张扬——对《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缘由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塘月色>作为公认的现代散文名篇,因为自身具备的张力,给解读文本带来了较大的空间.本文就争论较多的"颇不宁静"的问题,提出不止于政治、社会和伦理等范畴的"个体价值张扬、美人幻梦意识盲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背景链接】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一生经历坎坷。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相似文献
14.
谢建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74-76
《古诗十九首》不但把文学从经学中解放出来 ,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善于借景抒情 ,又善于撷取抒情主人公瞬息的感情、生活片断来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特别是在构思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真可谓钟嵘所说的“一字千金” 相似文献
15.
武秋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43-45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以手中的笔来诉"愁"、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满纸绕"愁"、写"愁"而不言"愁",其中蕴涵着的是"悲"、是"怨"、是"愤"、是"恨",谁又能解其中味.意境不仅富于意味,而且让人咀嚼不尽,意蕴尤深,在更深刻意义上表现了"弦泉幽咽"的意境之美,可称得上是苦难时代悲苦心境的绝唱. 相似文献
16.
武秋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 ,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 ,以手中的笔来诉“愁” ,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 ,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 ,满纸绕“愁” ,写“愁”而不言“愁” ,其中蕴涵着的是“悲” ,是“怨” ,是“愤” ,是“恨” ,谁又能解其中味 ?意境不仅富于意味 ,而且让人咀嚼不尽 ,意蕴尤深 ,在更深层意义上表现了“弦泉幽咽”的意境之美 ,可称得上是苦难时代悲苦心境的绝唱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冬天,有一幅林散之草书精品相继被几个收藏大家看中,就是因为价格太高都下不了决心,那幅作品就是我们面前的草书《高青邱泊枫桥》。作品气格高古,神韵独具,3次出版,观之称绝也。 相似文献
18.
赏析提要:深邃豪迈的书境,苍健强雄的笔力,存世极少的数量,不可低估的价值。草书《自作诗为仲华先生雅存》是林散之丰碑式的作品,先后5次参展出版。林散之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书画三绝",尤以草书名扬海内外,有"当代草圣"之美誉。林散之先生得到黄宾虹大师的真传之后,开始师法大山大水大自然,书法、绘画技艺大有长进。正当他向新的高峰迈进时,抗日战争爆发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林散之先生仍然坚持手不离笔、口不离诗,借助诗书画来抒发蕴藏在心底的炽热情感。草书《自作诗为仲华先生雅存》是林散之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创作时间是1946年。作品是立轴,尺寸为115×22cm,约3.5平方尺。落款林散之,印有"散之"(白文),双款,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磨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 相似文献
19.
赏析提要:林散之先生一生写得最多、尺幅最大、影响最深、最能反映草书风采的题材是《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这幅狂草是林散之先生的代表作,堪称二十世纪的经典。巅峰命笔,珍品之作,红色题材,3次出版,尺幅较大,全名单款,名人治印,品相一等,鉴别样本。但是,这个内容的作品仿得最多、仿得最好。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一代草圣林散之狂草《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的内容。作品是镜片,全名单款,尺寸为175×64cm,约10平方尺。两方红印是著名画家、篆刻家陈大羽先生所刻:林散 相似文献
20.
邓传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93-F0003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威廉·福克纳创作艺术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传》)一书是李常磊、王秀梅教授十余年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既包含宏观的理论探究,又包含微观的文本分析,堪称一部福学研究的力作。其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当前文学批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福克纳的创作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富有深度的透视与分析,充分展示了福克纳将传统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完美结合的艺术魅力,可谓视野开阔,立意高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