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略谈人的发展的整体图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发展包含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和作为类的人的发展两个层次。但不管哪一种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历史前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发展的社会背景 ,在目前和今后 ,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必然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背景。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 ,包括人的身体的发展 (可分为发育成长、成熟、衰老三个阶段 )、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 (其核心即实践能力 ,是一个由价值标准、指导思想和操作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概念 )和人的精神活动的发展 (最主要的是认识活动和评价活动两种 )三个方面 ;作为类的人的发展 ,同样也包括作为类的人的身体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猿、猿人、智人、现代人四个阶段 )、作为类的人的实践的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造社会的实践 ,即人的交往实践 )和作为类的人的主观世界的发展 (主要的也是认识活动和评价活动 )。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和作为类的人的发展 ,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 ,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毛泽东的革命发展观、改革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抓好"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上述"五个统筹"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结合吉林省情,吉林省统筹发展的基本任务在于:统筹"四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统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吉林省统筹发展,必须把工业化作为核心环节和主导,把城镇化作为关键载体,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基础,把信息化作为有力引领,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非均衡发展方式与统筹发展、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之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超越。在和谐社会的精神旨趣与思想内蕴下,充分考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特征,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的内生与外在因素,分析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应对与经济法作为,即市场规制法作为、宏观调控法作为、可持续发展法作为。这不失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发展和发展观是发展观历史研究的前提,发展观历史研究是发展观理论研究的基础,发展观历史研究要把民族、国家作为基本单元,把发展阶段作为主要背景,把发展问题作为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把保持协调发展作为基本原则,把实现统筹兼顾作为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意蕴是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关系的整体平衡,揭示“整体、内生、系统”的本质内涵,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系统运行规律,反映“动力、质量、公平”的统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要认请我国的发展优势和巨大潜力,紧紧抓住"扩内需、保增长"这一政策机遇,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根本途径,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可以由其定义、内容和实质3个方面来构成。就其定义而言,民族政治发展是民族政治由低级到高级的正向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及民族政治生活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为作为政治发展主体的民族共同体提供一种持久而深沉的政治关怀;就其内容而言,可以从"作为过程的民族政治发展"和"作为目标的民族政治发展"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基于"作为载体发展的民族政治发展"和"作为主体发展的民族政治发展"的不同视角,民族政治发展则表现出了复合型的双重实质。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如何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要把发展作为推进农村改革的首要目标和基本任务,把以人为本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方向,把统筹兼顾作为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和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9.
迈入重化工业发展新时期的广东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依旧存在。广东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不可分。作为整体的广东高职教育应采取区域化、品牌示范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而作为个体的高职院校则应采取差异化、弹性化和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以便在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使自身得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人本取向原则要求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把“发展依靠人民”作为重要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判断发展成败的根本标准。科学发展观的动态均衡原则要求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协调发展与优先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当前发展等重大关系问题。科学发展观的适度原则要求人们要有适度的情感表达和物质欲求,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要适度,社会各阶层都要具有适度的利益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1.
区域软实力是与国家软实力相类比、并将其应用于区域竞争与发展研究而产生的,其理论基础是国家软实力理论和区域竞争力理论;区域软实力理论框架体系一般包括如下内容:概念及内涵,与综合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表现形式、来源及其功能,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系统结构,衡量指标以及测度方法,提升路径,等等;围绕这些理论问题,在分析评述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国家软实力、区域竞争力、区域经济、系统学、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进行阐释,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软实力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Consideration of Construct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gional Soft Power System ZHU Kong-lai ,QI Qing-liang ,GUO Chun-yan University of Jinan, a. Soft Power Study Center of UJN, Jinan 250022, China; b.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of UJN, Jinan 2.50022, Chin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seen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fluence of regional soft power these years. However,China' s academic community put more emphasis on regional hard power while neglecting re- gional soft power.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re- gional soft power, and then analyzes two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regional soft power:theory of soft power and theory of regional competence. The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soft power, explores the path of regional soft power improving and presumes constructing a three-level assessing system which forms the foundational framework of soft power theory. All of this is done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into global soft power theory and analyzing five constructing elements including regional culture, public service, personnel quality, regional communication and regional figure.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国家软实力与区域软实力在政治体制、核心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联系,以及在软实力竞争对手、软实力概念内涵、软实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及影响范围等方面存在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区域软实力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4.
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文化软实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入手,分析了连云港拥有丰富的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并提出了将连云港文化软实力资源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真正动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多少还带有美国学术思想的影响印迹的话,那么,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则完全是在中国语境中产生的。区域文化软实力既是在我国地方政府纷纷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过程中提出的,又是在我国学术界对软实力问题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6维度-24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文化软实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京、杭州、广州、上海和南京5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处于最高水平,而乌鲁木齐、贵阳、海口、银川和西宁等5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相对较低;此外,我国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东亚合作进程是在地区权力结构变动背景下起步的。地区大国的利益分歧、权力争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本文从软实力的政策来源、制度来源与规范来源三个层面探讨了东亚合作进程中的软实力因素。事实表明,软实力因素是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主要力量。中国通过继续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加强地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以及在开放地区主义原则下建立与美国的制度性联系等软实力外交,缓解中国崛起的压力,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及东亚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soft power in minority areas, the biggest resource is the local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which transforms into the soft power of enterprises in minority areas, and cultivate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so as to promote the rapid growth of enterprises in these areas, to go out of these regions, and to provide new impetus for local development. Minimum factor theory tells us that in minority area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is to find the gene of enterprise culture from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so as to build a unique soft power system,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lusters, and then drive the rapid progress of regional evoluti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the economic history in these areas shows that those enterprises not only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but contribute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leaders in specific field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nto their own soft power.  相似文献   

19.
创业文化包括价值体系和环境系统两个方面。我国北京中关村、广东深圳和浙江温州三地在致富欲望、创业冲动、吃苦精神、流动偏好、冒险精神、合作意识等区域创业文化价值系统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其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认为:区域创业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和“软环境”,对区域发展模式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是增强国家和区域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国家或区域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通过数据说明我国及北京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商业软实力的具体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