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帆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62-66,71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现代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原则,已在许多国家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了确认。本文试图对一事不再理原则例外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探讨,进行重新审视,为将来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制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4):105-107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我国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其设立的宗旨在于规范执法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但是,目前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界定和适用,特别是对一事不再罚的特殊表现形态的认识和具体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其内涵进行积极探索,并结合行政法基本理论对实践中行政处罚问题作一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规则,也是《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重要原则之一。但在我国刑事法律中,不但存在这一原则的缺位,而且有许多和一事不再理原则内涵相违背的规定。在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和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杨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4):151-154
国家的刑事追诉权必须有限行使,一事不再理原则不能仅仅是刑事审判的原则,它应是刑事诉讼的原则。刑事追诉权应有期限、有次限地行使,强制侦查手段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撤销案件和不起诉决定后因同一事实对同一人再次侦查和起诉应原则上禁止,对例外情况下的重复追诉要有国家补偿。审前程序中的国家权力应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徐莹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50-52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国际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一事不再理原则蕴含多重价值理念,因此受到世界各国推崇。我国未确立该原则,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与该原则存在着冲突。我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在刑事诉讼中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并相应地改革刑事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6.
张吉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5)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3款规定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源于大陆法系的"既判力"理论.在空间上,一事不再理原则只禁止在一个国家内对"同一犯罪"进行双重处罚;在客体上,人权事务委员会根据"要件同一说"来解释"同一犯罪".但是,如果有新的证据或先前的程序中存在根本缺陷,可能影响案件结果,则不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为了使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符合<公约>第14条第7款的规定,我们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设立数罪并罚原则的例外情形和改革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王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5):70-71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规定是为了防止处罚机关滥用职权对相对人同一违法行为以同一事实理由处以多次行政处罚."一事"指符合一个行政违法构成要件的行为;"不再罚"指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行政主体只能给予一次处罚.复杂的事数形态和法条竞合领域也应贯彻"一事不再罚"原则. 相似文献
8.
9.
任琰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3):81-83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对“一事不再罚”原则作出了规定。“一事不再罚”通过制止重复处罚和不当处罚,能有效的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体现行政法中的公平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在这一原则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得分歧,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事不再罚原则作为行政处罚适用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已为我国法学界所公认。但,何为"一事"、何为"再罚"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从时空角度,具体的阐述了这两个问题,并对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竞合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先罚有效,后罚无效"、"择一重罚从重处罚"等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一事不二审"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国际刑事法公约和司法审判实践领域里发展的分析,剖析了前南刑庭规约和规则在一事不二审原则及优先管辖权之间的悖论和不足,还从解释论的角度对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在行为对象的范围、"诉讼程序"的涵义和对已经"审判"的理解上,质疑其存在的弊端,进而提出有效的分析思路和适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人权的深情关注,展示着中国人民享有的人权的丰富性、层次性及实现过程的历史性,多角度揭示了中国人民人权实现的根本途径与手段.其所深含的多重人权意蕴,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前赡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应芬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81-85
《刑法》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 ,其中每一条规定都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 ,各部分之间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因此 ,要准确理解《刑法》的规定含义 ,离不开对《刑法》条文的理解 ,而《刑法》条文存在着与其他规定的关联性与逻辑结构的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舸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53-57
深入剖析美国"人权外交"的实施手段,有利于我们以新的视角认清它的虚伪性,从而自觉抵制它所掩盖的政治图谋.本文剖析了美国"人权外交"的八种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史国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95-98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16.
敖冬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25-127
通过对新《公司法》中确立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剖析,阐述了其中规定过于原则化和缺乏可操作性的疏漏,并以此分析为前提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的立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于桂凤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1)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历史性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再次凸显,今已成为全党、全民关注的焦点。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方法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三农问题解决的程度。瞿秋白关于三农问题的哲学分析,对我们解决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启示:要求我们在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时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辩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8.
康亮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现代汉语法界关于"呢"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语用的角度,重新考察疑问句句末语气助词"呢",认为它是疑问语气词,有时也能传达其他语用信息。 相似文献
19.
贺振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5):98-101
20世纪中叶以来,被害人在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各国越来越注重强化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保护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澳大利亚作为英美法系国家,传统上重视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但后来在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做出了重大变革,成为澳大利亚近时期刑事司法改革的特色.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存在不足,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制度和学习澳大利亚注重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立法精神及制度安排,在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中进一步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史的进程中把握哲学家的内在思想逻辑,对于当代哲学研究更有意义.在当代哲学观转变的背景下,重新挖掘和理解康德哲学的内在逻辑是本文的主要工作.本文认为,康德哲学具有以探寻"道德"的人性根据为主题的内在逻辑,康德的哲学主题也是哲学研究的主题,康德对哲学研究主题的重新确立是其哲学思想对于哲学史进程的根本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