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女作家批评、女性文学批评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指出莫里森在创作时借助母性之叙事视角,聚焦于黑人母亲,通过她们的感知与处境,借助读者之凝视,真实地再现了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存在的美国社会里的遭遇。她从多个角度深刻地剖析了历史语境下美国种族主义、奴隶制、父权制及白人文化殖民是自己所属种族及黑人女性受迫害并产生悲剧的根源,莫里森通过母性诉说之悲剧主题揭示美国非裔种族、非裔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表征一个民族共有的严酷生活处境。还指出莫里森母爱之歌的谱写表明其在严酷生活的历史境遇下,探寻黑人个体生存、民族文化认同及民族文化出路时对母性价值的思考,美国黑人的成长离不开母性的指引与本民族文化的滋养。莫里森母性诉说在人性道德的追问中给人类以希望。  相似文献   

2.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关于这部小说的大多数评论是分析女主人公塞丝作为一名母亲因受奴隶制的压迫所表现出的畸形的爱,将人生经历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来解读塞丝的多重身份能更深刺更全面地揭露美国黑人奴隶制对女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3.
《宠儿》的构思是独特的.在《宠儿》中,莫里森没有写未来,而是转向历史,这一行动本身具有社会意义.美国黑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逃避奴隶制这段黑暗历史有关.莫里森在这一长篇中尝试通过直面过去奴隶制的"鬼魂"来让它安息,并告知人们:黑人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的.与此同时,作者独具匠心的叙事话语为小说附着了难以言尽的美感,从而较好地履行了一个文学家必须具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著名的一本小说 ,它描写的是美国黑人在奴隶制被废除前后的悲惨遭遇。然而 ,它决不是一本只描写罪恶和悲惨遭遇的小说 ,它的主题是救赎与希望。托尼·莫里森赋予《宠儿》中的植物以三重意象 ,以引导经过罪恶奴隶制劫后余生的美国黑人从毁灭走向再生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创造了很多经典的黑人形象。其最负盛名的小说《宠儿》讲述了黑人在奴隶制之后依旧艰难痛苦的生活。莫里森痛诉了奴隶制给黑人心灵上带来的巨大的创伤并教导黑人如何走出阴影。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宠儿》中所写的西方带给黑人的毁灭打击以及黑人该如何自救。过去的伤害是难以忘怀的,黑人要获得真正精神上的自由就必须直面历史,团结起来一起努力。  相似文献   

6.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力作。在这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以富有象征意义的金钱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奴隶制对黑人奴隶的精神贻害。但在这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也同样满怀信心地为已经获得人身自由的黑人奴隶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超越过去,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生活在父爱缺失的世界中,而缺席的父爱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他们人生的坎坷与自我的残缺不全。解读这些人物形象的苦痛与彷徨,可以更加深入地体悟奴隶制对黑人家庭的迫害和黑人情感的践踏,感受饱经磨难的黑人群体对完整和谐的生活家园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一位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无不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在其代表作《宠儿》中,作者以一个母亲暴力杀婴的真实故事作为悲剧题材,以正在遭遇苦难的普通黑人作为悲剧人物,以跌宕起伏的悲剧冲突表现了深刻的悲剧效果,反映了美国黑人同奴隶制与种族主义的不懈抗争,弘扬了美国黑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恩惠》中,莫里森将主人公母女离散的个体经验纳入美国黑人的文化经验,借此分析种族奴隶制的意识形态根基及其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上的成因。作者借母爱之施者与受者的个体经历来重构殖民地时代的美国历史,描绘了早期美国的社会政治图景。作者笔下的早期美国史是在美国历史的神化过程中失落的叙事,是被历史的暴力性建构所遮蔽、歪曲、涂抹的史实,真实反映了黑人在美洲种族奴隶制初期的集体历史。而黑人族群内部母爱与人伦的悖论,也正肇始于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0.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而且通过让一个被自己母亲杀死的黑人女孩复活的形式,让生者直面苦难,见证苦难,借以拷问生者的良知。  相似文献   

11.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而且通过让一个被自己母亲杀死的黑人女孩复活的形式,让生者直面苦难,见证苦难,借以拷问生者的良知.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是描写黑人女性在奴隶制下痛苦的内心活动和被践踏的人格的一部巨作,本文认为主人公塞斯杀女是万不得已的事,并阐述了美国黑人奴隶制是黑人母亲畸变母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宠儿》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被西方评论界誉为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的经典小说。作者利用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成功地将虚幻与现实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现实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由此,不仅颠覆和改写了西方权威的有关奴隶制叙述话语,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表现出了黑人文化反压抑求认同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4.
飞的向往——浅析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妮·莫里森将现实主义手法与神话传说结合再现了美国黑人的真实生活和困境 ,对身处绝境的黑人的灵魂升华进行了象征性描写 ,其作品具有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5.
谈美国黑人历史在《宠儿》中的痛苦再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里森想通过她的小说《宠儿》揭示黑奴题材的传统小说在它们的历史性描述中所缺失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真实展现美国黑人在奴隶制度下的那段痛苦的历史。本文试从个人历史与民族历史的融合、种族关系、民族信仰以及美国黑人女性在家长式统治模式中的地位等几个角度着手 ,探讨了美国黑人历史在这部小说的痛苦再现。  相似文献   

16.
自杀这一使身体性状发生改变的行为,在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中频繁出现。向死而在地探寻生命价值的行为是黑人对奴隶制、种族歧视、社会不公做出的最震撼、最极端的反抗,也隐含了作者在哲学层面上对“死亡”和“存在”的深切思考。文章以《宠儿》《秀拉》《所罗门之歌》三部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为主线,从自杀视角重现美国黑人历史并解读黑人自杀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1931-)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女作家。《爵士乐》中莫里森采用了一些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来讲述故事。从仿拟的角度来探讨这部作品的后现代的叙事特色,通过探索莫里森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叙事方式来解读她试图再现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8.
文化身份是一个流散族群或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点的标志,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尤其是一个弱势民族为了求得自身真实存在所关注的核心。赖特、艾里森和莫里森等几代美国黑人作家为此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美国黑人身份政治追寻的意义。这一黑人民族文化身份追寻的过程揭示:黑人民族只有找到自己的根——黑人的传统文化,才能找到与白人抗衡的力量,在精神上获得重生,从而找到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托里·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性。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又译《爱娃》 ,1987)将她带到这一殊荣的顶峰。莫里森在《宠儿》中大胆地运用了水的意象和象征。她以诗化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丰富的象征和隐晦的意象与黑人历史文化和主人公的心理真实结合起来 ,虚实相衬 ,巧妙地深化了全书的主题 ,重现了“黑人经历的诗一般的美妙和痛苦”[1 ] (p .9333) 。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他者的宠儿——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通过一个魔幻化的人物宠儿,探讨了美国黑人的自我构建这一主题。莫里森从魔幻和现实两个层面为宠儿编织的扑朔迷离的身份使她成为奴隶制罪恶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见证人,她的多重身份使她可以诱导书中不同人物回忆他们各自试图回避的过去,从而宠儿在此扮演了一个他者的角色。重塑自我和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