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中国当代作家冯唐因其对《飞鸟集》争议性的翻译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其翻译选择显示了他与泰戈尔之间思想上的共契。冯唐与泰戈尔的思想联系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文明与自然的思考,即两人的文明观上。泰戈尔的文明观主要表现在针对个人和针对人类两个向度,他要求在个体和群体的层面克服对权力的迷恋,皈依自然神性。冯唐的文明观主要通过他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来,他将文明视为同时容纳欲望和仰望自由的存在形态。两位作家文明观的异同集中在对待融通自然和人工智巧的态度上,二者都有着对自然的强烈追求,泰戈尔将其发展为对人工智巧的排斥,冯唐则将其与人工智巧整合为内在统一的整体。泰戈尔与冯唐文明观的分异,源于他们不同的历史时代语境、家庭成长背景和创作本位观念。阐明泰戈尔与冯唐跨越时代和民族的文明观对话,有助于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泰戈尔的思想体系及其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和"观念不只属于儒家。在老子和孔子的哲学及美学思想体系中,"中和"观念皆具有重要位置及丰富内涵。老子与孔子的"中和"观念是基于不同文化立场对周代社会、政治、文化所进行的总体评估和反思。在哲学本体论层面,老子的"中和"观倾向于自然生命本体,孔子的"中和"观侧重于社会伦理本体。针对春秋时期美善一体的礼乐文化,老子和孔子的"中和"观体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由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所制约,老子和孔子以其各自不同的"中和"观为基础,形成了对中国美学发展影响至深的相关审美判断。老子的"中和"观推崇"道法自然"和"见素抱朴",孔子的"中和"观则激赏"绘事后素"和"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近代国家起源观的社会契约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德平 《东方论坛》2006,4(2):107-113
16、17世纪,西方国家起源观由中世纪的神权论转向近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论,这一转向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益发展的契约经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社会变革、近代科学的发展、以及西方传统契约理论文化资源的复兴有密切联系。霍布斯、洛克和卢梭是这一时期社会契约论国家起源观的代表,他们利用社会契约论,在不同的人性假设、自然状态和缔约方式上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反映了不同时期政治发展的要求。西方近代国家起源观的社会契约论转向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对西方国家政治设计和资本主义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人本主义批评观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王晓明、葛红兵、谢有顺分别以"精神"、"身体"、"意义"为核心,提出了他们各自所代表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批评观.然而他们在急切地呼唤人性的同时往往滑向功利,使得批评立场与批评实践之间发生了分裂和悖离.在他们身上深刻地体现了历史"中间物"的特性.本文试图从他们三人的批评观以及批评实践出发,理顺他们之间的精神脉络,探讨他们批评观的异同及成败,进而展示人本主义批评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阮籍、嵇康的自然观。本文认为,他们二人都认为元气是自然的本体,但除此之外,并无更多的相同,因此不宜将二人自然观并举;另外,从自然观的角度来看,阮籍、嵇康的思想与魏晋玄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他们的元气论,实际上是汉代气论的延续,不代表魏晋思想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西南地区景颇族的传统鬼神信仰急剧衰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缅边境贸易、民族旅游、扶贫项目的发展,更给景颇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处于社会变迁中的景颇村民,对当前市场和生态资源的欲望随他们记忆祖先的方式而变化;同时,他们对更广阔的市场体系和国家政策的想象也随当地居住格局和社会关系网络而改变。景颇人的祖先记忆中蕴含了他们独特的时空观:时间是收缩的,体现在当地家谱中;空间是同构的,由当地房屋结构、人群聚落关系和鬼神分布格局来表达。涨缩的时间观和同构的空间观则确切地表达了当前景颇社会的欲望和想象。   相似文献   

7.
国家起源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性质,对认识国家、政府、权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政治学的起点。随着政治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对于国家起源的见解,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观,在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中两者相互影响,本文力图从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脉络中探寻关于国家起源的各种理论和学说,探究学者们在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以及权利政治观下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有无论思想进行了比较考察, 儒家有无观重在“有”, 是政治、伦理和社会学层面上的有无观, 他们所论及的有无范畴还只是殊相意义上的;墨家的有无观虽然主要的是就具体的事事物物而论的, 但又开始涉及到共相意义上的有无问题; 道家的有无论中所体现的否定的思维方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践原则, 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有无相生的生成论, 无有一无有的辩证法等反映了其有无论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比较而言, 在有无观上, 三家各有特点, 各有其长处。但从哲学上讲, 道家有无论最具思辨品格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生态自然观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理工农医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说,通过《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要求他们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认识并关注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形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政党存在于绝大多数国家,成为各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组织。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度里的政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政治状态。然而,凡政党必有共性。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和非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非马克思主义作家在揭示政党的本质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外研究 ,定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分析我国物理教学现状 ,提出我国物理教学应侧重定性问题的教学 ,而定性问题的教学要求物理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大学理念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理念研究者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逻辑,在揭示大学理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把大学理念主体选择的矛盾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运用行动研究推进大学理念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实用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实用观中西有别。中国人历来推崇道德理念及其践履,目的在于经世医国;西方人历来崇尚自然知识及其应用,目的在于驾驭自然。中国人重直观、体验、顿悟;西方人重实验、实证,用行动的效果来判定概念的意义。中国人重义轻利,强调个人服从家、国利益;西方人重功利,颂扬自利与利他的统一。中国传统实用思想植根于自然经济并为之服务;西方实用思想植根于市场经济并为之服务。直到近现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实用观才缓缓趋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绿色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这七个概念,按口径分为三个层次,分别解说其内涵。根据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上述三个层次的概念内涵,阐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数学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高等数学方面普遍存在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针对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6.
“乡村牧歌”是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之一。与城市生活相比,它是一种自然、和谐、简单的乡村生活方式。文章以侗寨村落为例,对以“乡村牧歌”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文化作了初浅的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是当代重要的学术运动和学术方法。现象学家都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对现象学的启示作用。量子力学是当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前沿。量子力学对现象学的若干重要概念,如现象、直观、微观现象本身、自我、客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概念的意义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量子现象必须借助科学仪器来实现直观。电子本身必须用科学语言——概率幅——描述。仅根据自我的原初性,是不可能构建出外部的客观世界。自然科学所依据的客体、实体等,通过现象学的还原之后,仍然以意向性对象存在于意识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8.
在西汉时期的论“学”之作中,《淮南子》与《法言》颇具代表性,二者充分反映出道、儒两种不同思想立场的学习观。在学习的重要性、态度及条件等方面,《淮南子》与《法言》存在交集之处,但在学习的目的、内容、精神及境界上二者又有所不同。道、儒思想的立场差异,是《淮南子》与《法言》论“学”异、同的根本原因:前者追求原性返初、清静无为的道家之学,从“治身”和“治国”两方面批评儒家之学;而后者则立足儒家教化观念,强调仁义礼乐之学的根本性,反对道家之学。在儒学独尊、黄老衰歇的时代变化中,《法言》所代表的儒家之学,最终成为影响汉代士人的主流学习观。    相似文献   

19.
每种语言都为本民族提供了一套阐释范畴,并按照不同的认知图景使人们的情感体验概念化。这些认知图景又与特定语言的词汇范畴联系在一起,因而赋予了特定文化的价值、态度和意义。波兰语义学派的自然语义元语言(NSM)理论从跨语言和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情感概念及其意义。通过梳理前人的有关论述,以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为框架,以普遍性语义基元为释义单位,探讨了NSM理论的化简释义方法及其对情感词汇的语义解释力,展示了应用NSM这一用途广泛的释义工具来准确地表征情感概念的意义。普遍的人类概念是构成人类理解情感概念的基石。基于60多个人类普遍概念的NSM研究方法,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的人类情感概念。  相似文献   

20.
可分割性与不可分割性对网络型产业自然垄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网络型产业独有的技术经济特征为分析的逻辑起点,结合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的要求,提出了"可分割性与不可分割性"概念.分析表明,网络型产业应自然垄断于网络实体而非企业主体,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之间不存在根本冲突,因此,网络型产业的自然垄断边界可以从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维度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