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至少没有去经商、去演戏、去当县长,他是真正完全在说相声的人著名相声评论家薛宝琨与马季在1961年相识,那时薛宝琨刚从北京大学分配到中国广播说唱团担任创作员,与马季同属一个单位。在谈到马季的艺术生涯时,薛宝琨表示:"虽然现在对马季是不是‘相声大师’尚无结论,但他确实是一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新世纪:作为一位相声评论家,您怎样  相似文献   

2.
“文革”后的再崛起马季为相声事业拼搏几十年,先后两度崛起: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拼搏中崛起;再就是“文化大革命”后的再崛起。粉碎“四人帮”以后,马季面对的处境,一是年龄渐大,在“文化大革命”中饱受摧残,身心俱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时25分,这是一个令我国相声界悲痛万分的时刻: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在医院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2岁。相声界没有大学没有文凭,在业内的资历靠的是师承!在姜昆27岁时,马季带着他深人生活四处演出,并手把手地教他写相声,从而让姜昆一步步地在相声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为了纪念马季对中国曲艺事业作出的贡献,我们从本期起,摘发《笑星马季》(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的部分章节。  相似文献   

5.
就在邓丽君的磁带开始在大陆秘密流传时,大陆的相声磁带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台湾,其中有许多就是马季的作品马季在台湾唯一的弟子叫李国修。他是12月20日下午3点多得到尊师马季去世的消息的,台北曲艺团团长郭志杰发来短信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当时,他正在台湾大学戏剧系教课。下课后,他马上打北京长途联系师兄刘伟。在得知消息属实后,他订了最快的机票,于22日下午3点到达北京。8小时后,曾上过  相似文献   

6.
枝叶 《今日南国》2007,(3):20-21
马季那双遐迩闻名的眯缝眼、圆鼓鼓的腮邦子和胖乎乎的身材,似乎永远放射出一种能让人开怀大笑的电波。他的相声陪着一代人慢慢变老,也伴着一代人渐渐长大。可他和他的另一半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初恋时我不懂爱情1958年,马季满打满算24岁了,还未尝过爱情的滋味,但有艳遇一桩。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马季像平常一样在说唱团创作相声脚本。每逢写得兴起,或是遇上卡壳,他有个习惯,索性脱掉背心,赤膊上阵。忽然门响了,进来个人。马季以为是同事来找他聊天,便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我得写完这段。”来人不吱声,但久久不肯离去。马季抬头一看,不禁愕然。一位姑娘立于桌前,正宁神静气、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赤裸上身的马季。她是外地来说唱团进修的演员,淡妆浓抹,衣着光鲜。  相似文献   

7.
马季收徒不大讲究仪式,有的弟子在拜师时甚至没有摆酒在中国广播艺术团为马季设的灵堂里,挂着一幅姜昆手书的挽联:"青山永志马季恩师一生说唱创新为百姓,高风已留树槐先生万代相声欢笑洒人间"。落款为,弟子: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侯冠男。对于很多相声迷提出的"马季一共有多少位弟子"的问题,这个名单是一个最权威的回答。比起网上流传甚广的那份由相声大师刘宝  相似文献   

8.
相声天下     
马季的相声是一种"政治晴雨表", 除了娱乐外,它实际上承载着教育的功能对于大多数年轻观众来说,《宇宙牌香烟》应该是他们最早接触到的马季作品,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马季最早是凭借这个节目成名的。不过,年纪稍长的人应该还记得《打电话》、《找舅舅》这样的段子。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季经典作品,在广播一统天下的时代,成为很多听众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期待。多年以后,他的弟子李增瑞还记得自己每天中午  相似文献   

9.
上面是王蒙小说《友人和烟》里的一段。两个人的对话非常简洁上口,“不——是”“不……是”故意拿腔拿调,逗得人心痒痒,又很有趣。读了这一段,人们自然会想起马季和唐杰忠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男方叫女朋友猜今儿晚上请她看什么戏,男方也是很得意地拿腔拿调地说着“不——是”“不……是”。高行健说,“王蒙把相声引进了文学,这是王蒙的一大功绩。”王蒙也说过,他的小说“对侯宝林和马季的相声有所借鉴”,“《说客盈门》是借鉴了单口相声。我把最严肃的事,用最不严肃的形式写了出  相似文献   

10.
"口鼻眼耳争功",是马季同他四个弟子表演的群口相声,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是近些年来相声的上乘之作。然而其创意则远在宋代。  相似文献   

11.
新闻制造者     
去世侯耀文马季去世的时候,一片唏嘘之声——相声界再也死不起了。侯耀文走了,有关相声未来的大问题再一次摆在了眼前。侯门内外的相声祖谱十分庞大,显示了相声的夕日辉煌。写在这张错综复杂的祖谱图边上的,则是沸沸扬扬的流派之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在新加坡的时候,由好心好大哥郝知本先生介绍,认识了当地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徐粟莺女士。当天见面的时候,马季先生一边握手,一边问徐女士:“老人家,您精神真好,今年贵庚……”“千万别带‘老’宇,我不喜欢听这个字。”徐女士没让对方把话间完,立刻打断。她最不愿意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冠上一个“老”宇,而且,女人的年龄永远是个秘密,即使当年她已经高龄刖,依然步伐轻盈地在众人面前跳了几个舞步,姿态美妙灵活,令在场诸人惊叹不已。徐紧莺女士,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新加坡社会活动家、慈善…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在中国相声界论资排辈的话,马三立生前无疑是当时同行中辈分最大的。侯宝林该叫他师叔,马季该喊他师爷,至于姜昆、冯巩等辈,都该尊他为师祖了——当然新社会不讲究这个,我们一般只称他"马老师"、"马先生"或"马老"等等。马先生是相声前辈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他念过私立高中,在今天恐怕相当于大专了。因而他的相声别具一格,按行话说就是"文哏"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一年春节晚会,马季是把明星做广告作为挖苦对象的,这是我国舞台上最早的对明星做广告的讽刺小品,他的“宇宙牌香烟”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说来有趣,这之后,许多相声演员都把明星与乱做广告作为抨击的内容,但现在去看看,著名的相声演员还有哪个没有做过广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广告的作用再也不被小瞧了,做广告已经是明星演艺成功后的“马太效应”之一。当然,相声演员做广告,毕竟还是小闹闹的,与影视明星做广告不可同日而语,姜  相似文献   

15.
时隔半年先后走远的马季和侯耀文,因为职业相同、病情相近、同是相声名人而为人们普遍和深切地关注。不同的是,如果说马季去世时社会所关注的还只是对名人猝死这一显性事件的注意的话,那么侯耀文的不幸,则把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一些隐性的要素上。任何非正常死亡都是巨大代价的付出,社会中坚的生命脆弱已然成为转型期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相声最初混杂于众多说唱艺术形式当中。清朝末年八角鼓艺人张三禄第一个采用"相声"一词,并将其搬上表演舞台。之后相声经过朱绍文、"相声八德"等几代艺人的加工创作,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外部因素分析看来,多重的文化背景是促成相声艺术产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幽默诙谐的满族文化赋予了相声幽默的灵魂和乐天的气息;纷杂多彩的市民文化为相声的创作提供了故事素材和叙事场景;北京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天桥和茶肆酒楼等为相声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空间与渠道。  相似文献   

17.
相声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典范,现代相声仍是当今娱乐主流.然其开创者究竟为谁尚存争议.现在公认:张三禄因是最早的相声艺人而被认定为创始人;更多的认为"穷不怕"广收门徒、创建了完善的相声派系、倡导组建了相声行会,才是真正的现代相声"祖师爷".但两人都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现代相声艺术和意识,缺少成功的典范作品,名难其实.而"相声八德"则以成熟的艺术形式和自觉的意识真正开创了现代相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哀乐萦回,花圈低垂,人潮恸悼,草木含悲。2002年元月20日,绛县里册村离休干部佘华锋同志因病去世,这一不幸消息传来,上至县领导,下至一般干部群众,人们络绎不绝到其家中吊唁并看望安慰其家属。遗体告别那天,院里院外挤满了上千名自发前来送葬的干部群众;摆放着数十只花圈,数十幅挽联、挽帐。这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佘老的尊敬和爱戴。在单位、学校、党支部、村委会的悼词及子女的祭文中,其感人事迹使众多父老乡亲、干部群众、学龄儿童潸然泪下。为什么一个普通离休干部的去世会产生这样大的震动呢?书记说,他爱家乡为家乡做了…  相似文献   

19.
闫萌 《北京纪事》2011,(5):75-77
我本是一个对相声颇有兴趣的小女子,现在这些青年相声演员中,我认为最有范儿的,最帅的,我最喜欢的那必须是曹云金啦。我开始注意到曹云金,是受大学同学的影响,我们在宿舍里百无聊赖,就听曹云金的相声解闷,有好玩的段子,就一边笑一边学。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相声又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相声有的可"炒"了,相声的可炒决不仅停留在几年前无休止地争论相声滑坡与否,而是可炒的面实在太广了.相声最值得炒一炒的是,相声年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