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主要围绕“和谐”进行论述,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两个方面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有助于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新农村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论增加农民收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而增加农民收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第二,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第三,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宋清信 《金陵瞭望》2007,(23):72-7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从而使农业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的发展局面。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把农村村庄综合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因为村庄综合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构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看,生态文明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本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方向,和谐是生态文明建构的实质,发展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根本。面向生态文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整合效应,也需要突出创新效应。当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家权力格局处于演进中,乡村治理需要拓新思路。如何让“社会权力”发挥作用,实现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良性互动,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类社会关系,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要统筹兼顾,精心谋划,有的放矢,全面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试论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培育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的民主管理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和谐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探讨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农村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组织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组织创新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关键作用,但当前我国的农村组织还存在规模小、功能弱、运转难等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文化组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围绕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而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一贯作风。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贯性与有效性是分不开的。当前我们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建进行历史回顾,对于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业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现状入手,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农村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但资本缺乏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通过对福建省红星村由村委会创立的农户小额信贷担保模式研究,从其对农村信贷环境的改善、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职能转变的示范作用的研究入手,探讨农村信贷担保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内涵出发,阐述江西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六新”重点,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建设;接着从江西省情出发,分析当前江西新农村建设中所遇到的难点;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主要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确立战略目标及其相配套的政策、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经济成长和农村环境保护上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农业女性化的基本状况,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女性化的客观意义,总结了农村妇女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包括决策能力建设、发展能力建设、控制能力建设及其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结合灵丘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留守妇女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归纳为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无疑是最重要的主体。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且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自身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把子女、配偶和老人留在了农村,形成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妇女大多正处于劳动力年龄的黄金阶段,她们留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抚养子女和照顾老人,这意味着她们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已经成为经济和政治及其他领域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区的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