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当前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提供农村医疗保障的需要,实践中显现出了诸多紧迫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针对此问题,本文将在论证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分析,参考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志良 《东岳论丛》2007,28(2):192-194
医疗保障制度是国家一项维护国民健康、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稳定器。本文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实践为主线,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变革进行历史的、客观的、理性的、系统的思考,提出改革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济龙 《理论界》2010,(7):195-196
本文在肯定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成效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继续扩大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合理提高保障水平,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加快医药体制改革以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举措。  相似文献   

4.
陈三林 《理论界》2004,(4):127-128
关注“三农”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应建立新的合作医疗制度,健全有关法规和条例,强化保障基金收缴、管理与保值增值,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农民特点医疗保障的新途径,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丁少群 《东南学术》2005,(4):134-139
本文在深入分析福建省农村合作医疗陷入困境的根源后,提出健全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应包括三个层次,即正式制度安排的基本医疗保障、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补充医疗保障和作为最后防护线的农村医疗救助,认为政府应在设计和创新制度、筹集资金、农村卫生体制配套改革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日益严重,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政府应当采取增加财政投入、整合公共卫生资源、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等有力措施,积极地承担起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把中国带上了伟大复兴之路。这反映了广大农民盼望身体健康、增收减负、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愿望。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积极稳妥地抓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一、农村急需建立医疗保障制度过去,合作医疗遍及农村,尽管它保障水平低,管理不完善,但它为当时穷苦的农民在看病上却是“雪中送炭”;而今,合作医疗大部分解体,农民失去了仅有的医疗保障,再加上医药费用的上涨,对87.44%自费医疗的农民,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8.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传统的家庭风险分担机制对他们无法发挥作用,而面临着三代人的医疗风险,成为高医疗风险家庭.但当前我国农村正在构筑新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并没有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给予有效关注.国家应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为基础,在有条件地区应鼓励并资助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计划,并通过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9.
云秀清 《阴山学刊》2007,20(5):102-107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十分重要的执政理念,而和谐社会建立中最严重、最突出的社会矛盾是城乡失衡。欠发达地区更是在地区失衡前提下严重地城乡失衡,双重失衡中内显的民族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和农民生存权利更值得引起高度关注。这种现象被描述为"双重失衡中的失衡"。解决严重的"双重失衡中的失衡"问题,必须有各种可供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小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衰微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农村小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已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政府应承担起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责任,积极探索,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分析我国农村小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基础上,探析其未来改革与完善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已经超越单纯的经济领域,变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动员和统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其中包括创设绿色经济制度,完善决策支持系统与宏观政策调控系统,强化法律的奖惩力度,鼓励科技创新与应用,提升环境价值理念等。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贷是指在中国农村地域范围内,以农村金融组织为中介的货币借贷行为。在此以农村信贷制度为研究对象,介绍我国农村信贷制度的现状,从中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农村信贷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雪萍 《社会科学》2002,(10):49-53
滥用法律诉讼 (misuseoflegalprocess)的行为均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属侵权行为 ,所以 ,滥用法律诉讼者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包括财产方面的赔偿责任和非财产上的损害赔偿责任。要使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落实到实处 ,必须在实体法中设立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制度 ,并在程序法中设立相关的预防性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分析当前县域范围内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状况入手,揭示出形成此状况的原因是农村的相对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与农村的储蓄资源不足,直接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削弱。文章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出发,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措施,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加大国家政策性银行改革力度、制订相关的法规来鼓励商业银行在当地的贷款发放及对邮储的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15.
毛军 《兰州学刊》2005,(2):70-72
在我国城镇住宅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随着住宅产权制度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居民把住宅当作家庭的重要资产,住宅需求也从消费性阶段进入到投资性阶段,这些都说明居民住宅产权的效率正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住宅产权交易仍存在不少纠纷,二级市场也不够活跃,这表明居民住宅产权制度还有待于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在中国农村有其非常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本文沿时间脉络简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以1978年为分界的两次制度变迁,研究两次制度变迁中出现的各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根源,分析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基础,然后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进行简要评价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创业投资保险中科技风险可保条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蓓 《兰州学刊》2005,(2):158-159,72
科技风险作为创业投资中的主要风险构成了创业投资保险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只有成功防范、转嫁了科技风险,才能真正减轻创业投资机构和高技术企业的风险负担,分析科技风险的可保条件,构建以科技风险为核心的创业投资保险制度是促进创业投资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贺艳秋 《社会科学》2002,(10):54-58
运用道德手段调节私人企业的劳资关系具有理论上的必然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这个机制应当是私人企业内外共动、协调一致的系统 ,社会环境中的道德立法、道德教育、舆论引导固然重要 ,但是主要还取决于企业内部劳资双方的道德自觉和制度约束 ,而建立一套良性的道德监控体系更属必须。  相似文献   

19.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这一关键要素的支持与保障.文章依据统计资料,揭示出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制运行中存在着农村资金系统性流失巨大、商业性金融逐步淡出、合作性金融规模小实力弱、政策性金融业务面狭窄、民间金融活跃但缺乏规范和保护、财政支农力度不强、"三农"风险保障机制缺失、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几乎空白等八大问题.提出了以"三农"金融需求为依据、财政资金为扶持、政策性金融为引导、合作性金融为主体、商业性金融为后盾、大金融为视角的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的后端,直接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的客观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广大农村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业生产社会化,不仅在客观上要求农民养老社会化,而且为实现农民养老社会化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三个来源体现于每个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中,是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