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政治学领域 ,“行为主义”既可指称行为主义政治学派 ,也可以指称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从发展历史来看 ,行为主义政治学可谓是昙花一现 ,但它对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政治学的影响却极其深刻而广泛。但迄今为止 ,中国学者还没有系统地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过专门研究。因此 ,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角度来说 ,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 ,尤其是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 ,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学领域,“行为主义”既可指称行为主义政治学派,也可以指称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从发展历史来看,行为主义政治学可谓是昙花一现,但它对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政府学的影响却极其深刻而广泛,但迄今为止,中国这者还没有系统地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过专门研究,因此,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角度来说,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尤其是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为主义政治学从萌芽、酝酿、发展直至鼎盛 ,其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几乎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行为主义者主张把政治行为作为其研究对象 ,崇尚经验性、实证性研究 ,坚守“价值中立”的信条 ,企图把政治学真正变成“纯科学”──“政治科学” ,贬低传统政治学为政治哲学。虽然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其崭新的研究方法给西方政治学注入一股新鲜活力 ,但由于其内在的缺陷性 ,导致在本世纪80年代走向衰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盛衰过程 ,对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治学研究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运用科学主义的方法来研究政治行为被引进到政治学领域,进而兴起了探索政治发展规律的行为主义、后行为主义、制度主义、实证主义等,同时也带动了传统方法的复兴。这些都促进了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作为研究文本,从比较的角度对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对其方法论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评价,并尝试揭示出其方法论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比较视角对政治社会化方法论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对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政治学理论及政治社会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从两类政治学方法论来比较政治社会化方法论问题;再次,对以行为主义政治学为理论指导的西方政治社会化方法论的局限性进行剖析,指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为指导的我国政治社会化方法论对前者的扬弃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以倡导科学方法为特征的西方政治学理论,它主张从个体角度出发对政治行为进行复合研究,但是在政治学研究的态度、目的、具体内容和指导思想等一系列问题上,行为主义政治学都由于其自身的不足而产生了偏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它的批判表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具体成果可以被借鉴,但科学政治学的基石仍然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资源研究滥殇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中国学者对政治资源的研究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密切相关.从学科贡献和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和构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紧迫性来看,根据政治资源的基本理论,发展一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资源政治学很有必要,应该从构成体系、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行为主义运动的滥觞,政治发展研究在西方开始兴起,并成为现代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70年代以后,制度范式被"重新发现",新制度主义开始崛起,并从经济学向包括政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迅速扩散。在后行为主义时代,政治发展研究并没有随着行为主义的衰落而式微,而且在新制度主义语境中获得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并逐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行为主义运动的滥觞,政治发展研究在西方开始兴起,并成为现代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70年代以后,制度范式被"重新发现",新制度主义开始崛起,并从经济学向包括政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迅速扩散。在后行为主义时代,政治发展研究并没有随着行为主义的衰落而式微,而且在新制度主义语境中获得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并逐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周兴泰 《国际论坛》2012,(4):56-61,81
本文主要探讨了科学行为主义在国家利益研究方面的方法革新,以及这种革新对此后的国家利益乃至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科学行为主义兴起的背景及其核心方法论主张;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科学行为主义对国家利益研究方法的三个方面的革新以及基于这种革新的具体理论观点;第三部分则考察了在这种方法革新与观点出新的背景下作为其辩论对手的传统主义者在它们关于国家利益的具体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上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肥皂剧在研究方法上强调性别概念。特别是女性体验,借鉴了美国主流传媒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当然无论是早期运用较多的量化研究,还是更受推崇的定性研究都有其阙如之处,这和女性主义研究者本身矛盾的立场有关。  相似文献   

13.
政治学中的研究方法制约着研究者的观察视野,规定着研究者的思维活动,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把握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决定着研究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程度,所以对研究方法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政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低碳旅游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研究内容集中在低碳旅游一般理论、旅游业碳排放研究、低碳旅游发展策略、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开发规划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为辅,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旅游业碳排放和低碳景区评价领域。总体而言,国内低碳旅游研究呈献出研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研究内容从狭窄到宽广、研究视角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趋势与特征,但研究体系尚未建立。未来低碳旅游的研究内容应注重系统性与创新性,研究方法需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测度相结合,研究视角逐步走向多学科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5.
参考文献作为遵循社会科学研究规范的学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价值。在整理了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四个学科国内权威学术期刊所发表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国内纵向和国际横向比较研究发现:经济学、社会学和国外接轨较快,法学、政治学和国外接轨较慢;各学科对外部知识的引用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对比各个学科在1998年和2008年的跨学科引用情况后发现,经济学的自引参考文献比例下降明显,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三个学科自引比例均有所上升。另外,社会学和法学这两个学科对经济学文献的引用较高。相对而言,政治学引用经济学文献的比例较低。对于国内跨学科研究并不发达的原因,跨学科学术期刊的缺乏是影响参考文献引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国内目前从事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人员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定量化评价引起太多的关注和思考,其中,既有合理的反思与批判,也不乏无端的非议与指责。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中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解析,认为数量与质量相辅相成,构成了科研成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质量的评价必须要以一定的数量为基础;质量的提升源自于数量的积累;数量和质量并不冲突,二者融合于定量化评价之中;定量化评价方法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利益因素诱导出对该方法的误用和滥用,才导致了一系列的极端行为和失范现象。笔者呼吁能够辩证地看待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能够客观地评论定量化评价方法,能够更加冷静地寻找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语言学研究以其严格的方法论著称,包括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两个步骤,收集到的资料主要分为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但是定性资料有时可以转化为定量资料,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指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一般基于解释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而定量研究是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主义。两种研究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旅游学定量研究进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所检索到的338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旅游类论文,发现定量研究方法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统计软件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发展正在加快旅游学定量研究的进度,并且逐步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从巴黎公社、反腐倡廉、民主政治、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该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有新的拓展,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注重现实关切,在研究方法上有其他学科的介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对某些问题过度地反复研究;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聚焦不够;多学科的、比较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强化与重大现实问题的结合,进一步创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从其概念界定、战略意义、障碍因素、原则方法、路径选择、经验借鉴等方面进行了极有价值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深入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实现多学科的联合攻关;拓深研究深度,着力解决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若干理论问题;树立系统观点,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创新研究方法,加强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