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和空间是政策运动的存在形式.各项政策都有自己的时空边界、时空周期和时空效力.政策具有内生属性,而不是照抄照搬的外在强加.应以深刻揭示了政策时空运动规律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时空政策学.  相似文献   

2.
刘翠芬 《阴山学刊》2001,14(3):67-69
"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它之所以能形成大规模的妇女解放思潮,其原因在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推翻封建制度的客观要求."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我国妇女运动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为确立自己的殖民统治基础,实行宪兵警察的"武断统治",剥夺了朝鲜人民的一切政治权力和自由,空前残酷地掠夺着朝鲜,肆意摧残朝鲜民族文化.朝鲜"三、一"运动是自发的,它并不是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领导的,亦不是"宗教运动",而是朝鲜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起义,是一场全民性的自发的反日大起义.  相似文献   

4.
"湖广填四川"与美国"西进运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广填四川"和美国"西进运动"分别是中、美两国历史上对西部地区的移民活动和经济开发活动,政府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实行优惠的政策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或支持、规范了移民的行为,保证了移民运动的成功.但由于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这两次移民运动的不同之处更多一些,它们对各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很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在"四清"运动问题上,当时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领袖人物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刘少奇认为应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割除封建主义尾巴,允许发展资本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毛泽东则过早地否定了新民主主义,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以阶级斗争为纲,与资产阶级进行残酷的斗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为应对列国交侵的复杂形势,清政府制定出"门户开放"政策,并确定以"自开商埠"为其运作形式,试图通过维持在华各国力量"均势"的方式,寻求自身的生存.这一政策对应了美国同期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但在实践层面,却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仅留下了近代中国外交艰难竭蹶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7.
马寒梅 《阴山学刊》2004,17(5):97-100
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左"倾错误放到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整体框架中去考察,可以发现中东路事件和第二次"左"倾错误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东路事件的发生导致了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政策的变化,其变化了的政策又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六大"的正确路线,形成了第二次"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8.
赵亮 《兰州学刊》2007,(8):183-185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西属菲律宾时期的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奉行"以华养菲"的华侨政策,一方面需要华侨华人为其服务,一方面又对其加以防范、限制,有时甚至实行对华侨华人进行赤裸裸地驱逐和屠杀的"反华排华"政策.这一时期,西班牙殖民者"以华养菲"政策和态度经历了一个先扬后抑的历史轨迹,对旅菲华侨、菲律宾社会以及对以后各西方和东南亚国家的华侨政策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口市公安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以"保稳定、保平安的工作队,讲法律、讲政策的宣传队,送温暖、办实事的服务队"为主要内容的"三队"活动.本文论述了周口市公安局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以及开展这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为创建地方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 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他身处逆境,落难宁都,承受了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磨难.事情发生的深层根源是邓小平不认同"赣南会议"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指责,根本原因是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与"左"倾路线相悖,导火线是所谓"寻乌事件".历史证明,邓小平是中央苏区江西党内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抵制"左"倾错误的杰出代表.这是我党历史上一场错误的党内斗争.邓小平在这场斗争面前,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是中共在根据地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作为国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目标是扫除文盲,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究其本质而言是一场政治社会化的运动.用政治社会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不难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中共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结果也达到了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艾民 《理论界》2005,(2):34-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民主党派作为中共的友党、参政党,应充分发挥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作用.首先是桥梁的作用,民主党派将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团结在中共的周围,使中共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以真正落实;其次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中共的执政地位,提高中共的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执政是开天辟地的历史创举,执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苏共和中共在取得政权后,一直在探索和解决共产党如何执政的问题.中共在取得政权前夕,毛泽东高度重视执政问题,27年来一直对执政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着重点在政治领域.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对执政的探索,着重点在经济领域.第三代中共领导集体继续探索执政规律,从执政客体到执政主体,从局部到整体,从经济建设到全面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的回答了共产党如何执政的问题.历经半个世纪,三代艰辛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学说.  相似文献   

14.
社会运动、精神运动是由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层递转化中产生的不同运动形式.所谓转化,就是对立双方各以自己的方式经相互扬弃达到统一,在辩证包含对方于自身的同时也规定了对方;其中前起者一方又"预先规定"了后起者一方."人文学科"是精神运动的形式之一,认为"人文学科"无规律,缺乏历史和逻辑的根据;对规律的否定,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在人的头脑里引起的一种反应形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共"一大"的研究更加深入,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二十年来中共"一大"研究论文的主要观点及动态,分若干方面作一概述,并以拙文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国"四清"运动的一部分,石家庄地区"四清"运动既有与全国"四清"运动相同的地方,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其后的"复查"阶段出现了极端武斗现象,这是较之"四清"运动尤甚者.尽管石家庄地区"四清"运动在改善农村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及加强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这场运动的撞击下,农村社会亦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负面影响,这是该运动留给我们的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1935年8月1日,以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布了<八一宣言>,倡议国内各党各派捐弃前嫌、一致抗日,呼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举赢得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护,引发了全国性的救亡热潮.中共理论家陈伯达等人借此发动了"新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以抗日救国为其表、以传播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里.陈伯达们适时地借助救亡大潮,掀起"左翼"思潮,而"左翼"思潮又与救亡大潮融为一体.大量的青年知识者怀着救亡图存的目的选择了共产党,这对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新中国的最终建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中共荥阳市委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以"支部联建、党员联户,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党群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增"活动.这一活动的突出特点,一是找准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党在农村中心任务的结合点,架起了联结党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桥梁和通道;二是大胆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实现了诸多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抓住"谁联"、"联谁"这一关键环节,提高了党员联户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成功率;四是注重构建利益共同体,使活动能够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这些特点,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集中制是中共“二大”、“三大”、“四大”的组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共"二大"、"三大"和"四大"的组织制度,向来研究者不多,偶有涉及者又均持民主集中制一说,且集中于对"二大"的论述而忽略对于"三大"和"四大"的研究.事实上,民主集中制虽是中共根本的组织制度,但是"一大"并没有采用之,直到1927年6月1日才在党章中首次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如果深入考察即可看出,中共"二大"、"三大"和"四大",因其在指导原则上以集中制理论为基础,在组织形态上具有鲜明的集中制风格,在组织制度上则体现了集中制的根本特征,即秘密组织、逐级服从、党委中心、中央集权和摒斥选举等,所以其组织制度不是民主集中制,而是集中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美国安理会改革政策的理论依据、政策目标的考量以及美国将安理会改革作为对外政策的手段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政策.美国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政策以效力原则为理论依据,一方面限制安理会扩大的规模,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持日本等特定国家"入常".美国国内对于是维持安理会组成的现状,还是通过增加发达国家和"民主国家"在安理会的席位扩大"民主阵营"存在激烈的争论.在推动改革的多种力量并存的情况下,美国已经加强了候选国的"民主"标准.同时,美国又利用对候选国的区别支持政策,服务于双边关系和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