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历史不外是人的价值追求的不断改变而已,正是在价值追求的历史更替中,人成为了人自己,社会也不断改变其自身的形式。人的价值追求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人的价值追求的对象,分为物质价值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按人的价值追求的功用,划分为生存的价值追求、享受的价值追求、发展的价值追求;按主体的不同,分为未成年人、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价值追求,还可以从人发展的历史形态、人生存的不同民族国家、人不同的宗教信仰等角度来划分。人的价值追求的产生、发展和实现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从动态发展看,表现为价值情感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过程。价值情感是前提,价值认同是基础,价值实践是根本。  相似文献   

2.
王博识 《南亚研究》2011,(2):121-130
老子与原始佛教在哲学思想上有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原始佛教对抽象的世界观问题并不关注,而老子则建构起道生万物的生成论世界观。两者世界观的共同点是对现象世界溯源式的认识思维方式及关于人生现象生成过程的描述。在价值观上,二者均追求精神的超越:老子对于现实政治、人生仍有自身的现实祈向和价值追求,原始佛教则否定现实人生的价值;老子将"道"视作现象世界的本根性存在,建立了"道生万物"的生成论世界观。在思维脉络上,老子首先强调"道"的超越,然后又从道的高度反观人生、指导人生;原始佛教则通过对人生现象无常苦空本性的体悟实现对人生痛苦的超越,其超越是藉由洞观的智慧达成的。  相似文献   

3.
魏晋之后,士文人的生存形态明显不同于此前的士人,由儒家的价值生存形态转向了自然生存形态.源于老庄的自然生存,被转化为现实中可行可见的自在和逍遥,自然生存成为士文人日常生存中明确的美学目标.从阮籍和嵇康等追求返回生命本然状态的自在和逍遥,到"外在自然"走入两晋士文人的生存视野,再到陶渊明返回南山实现"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合一的诗意栖居,魏晋的士文人构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儒家伦理生存的自然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4.
庄子“天人观”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光顺  王媛 《唐都学刊》2005,21(1):62-67
<庄子>的天人观和道物观紧密联系,并贯穿其思想的始终.在<庄子>中,天人关系是道物关系的现实化与具体化,是批判文明的重要出发点.道物关系及道物演化史是天人关系的自然基础.天人关系史就是以道物关系史为基础的文明发展史.庄子认为,文明史就是从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再到天人和合的圆环之路.文明要良性发展就必须与自然化通有无、和谐共存.文明的终极追求应当重视人之生存的本真向度,注视天人之际的神性之维,从而达到人文与自然回环互动的理想生态.  相似文献   

5.
论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时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包括生活、价值、理想三个层面.在生活层面上,人文关怀以消除贫困为奋斗目标;在价值层面上,人文关怀以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奋斗目标;在理想层面上,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由生活层面到价值层面再到理想层面,人文关怀不仅要实现自身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且要达到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敏 《北京社会科学》2003,(1):66-69,139
张承志以知识青年的身份登上文坛后 ,一直在精神追求的层面上探寻。从他对底层人民的学习、对个人生存价值的追求到他在哲合忍耶身上找到生命的指归 ,这种精神探寻的历程无一不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笔下的人物是精神的殉道者 ,而他借以传达这种精神取向的笔触又是不断变化的。本文从精神追求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解读张承志  相似文献   

7.
老庄哲学思想辨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二子,常被相提并论。然究其思想内蕴,异大于同。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实用哲学,后者为解脱哲学。老子言“道”,目的在“用”,庄子悟道,本意在“合”。由于学说主旨不一,导致老庄在道论、人论、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等诸多问题上的差异。老子的辩证法和庄子的相对主义,也歧出于此。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多元价值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老子》"无弃人"思想的价值哲学内涵,并通过全文本贯通的分析,将各章用人思想贯通,第一次解析出老子"用天下人之力"的思想。"故无弃人"包含着老子的价值思路"不弃人→用天下人→没有弃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表明老子"用人之力"是用天下人的所有价值。最后辨析四个基本理念:天下人、天下人所有价值、用、力,概括出老子"用天下人之力"论述逻辑:"不弃人→用天下人之力→没有弃人",其中蕴含着"价值实现方式→价值结果→价值评价"的价值哲学思路。同时初步涉及老子注重价值实现方式以及从形上落实于形下的价值逻辑、人的价值的绝对性和周普性、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事实与价值的缠结等价值哲学思想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就法律规范层面而言,鉴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法律属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证据的收集方式,一是权力的行使方式。鉴定的这两种法律属性的价值追求是不同的,作为证据收集方式的价值追求是“公正”,而作为权力行使方式的价值追求是“效率”。从涉及刑事诉讼鉴定不同阶段的法律规范分析来看,鉴定正逐步从权力行使属性为主导向证据收集属性为主导过渡,但要真正实现其证据收集这一本质属性的回归,其前提是《刑事诉讼法》的价值追求的变化,即从“效率”到“公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高新民 《社科纵横》2004,19(5):118-120
《老子》产生之时代乃春秋末期 ,而春秋末期则为卜筮之事盛行之时代。从《老子》书看 ,其有诸多文句和思想与春秋筮辞有关。是《老子》早于《易传》将《易》由卜筮向义理方向的发展推进了一步 ,后世《易传》中保存和吸收了诸多《老子》道家的思想和观点。以此言 ,《老子》是《周易》古经到《易传》十翼的过渡环节 ,其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刘泉 《唐都学刊》2013,29(3):42-45
张载曾累年究释、老之说,熟知释、老典籍及思想。据相关文献可知,张载从"礼"、"天地和圣人"、"有无"三层对老子及其思想略有所论述,对老子的部分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并对老子思想进行了一些批评与纠正。张载经过重新诠释和演绎,将老子的思想补充到了其理学思想中。  相似文献   

12.
塑造和谐心态、实现自我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基石.自我和谐的理念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历史依据.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德是万物分享形上之道而各自获得的本性,二者皆以和谐为内核.从和谐的道德出发,老子反对世俗的价值观,主张人应尊道贵德、无私无为、修身养性,兼具高尚道德品格与高度社会责任感,成为自我和谐的圣人.老子关于和谐道德的论述启示人们:要实现自我和谐需要对人生的终极价值有所把握;需要在培养健康统一人格的同时,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实现自我和谐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法哲学视角下消费者运动的价值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运动肇始于19世纪的英国,然后迅速波及西欧和北美,并于20世纪逐步向全球扩展.这一运动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从自发性到组织性、从激烈对抗到理性表达的转变过程.在法哲学视野下,消费者运动表现为一种促使消费者法律人格特定化的利益诉求,其目标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而在社会发展视野下,消费者运动的价值呈现出二元性结构,即既表达出消费者关于安全、公平、福利、尊重的价值追求,又体现出社会运动促进立法发展和完善的价值实践,而且消费者立法也为消费者运动提供了法制保障.因此,消费者运动与法之间的互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从人格的角度看,人的现代化就是人格的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文明下的求生型人格转向现代工商业文明下的发展型人格。所谓求生型人格,是一种满足于物质生存,以生存为目的,为生存而牺牲发展的人格,极而言之,就是俗话所说的“好死不如赖活”。所谓发展型人格,是一种以发展为目的的人格,它以生存为发展的手段,在物质生存以外致力于精神追求和社会追求,力图完善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极而言之,就是  相似文献   

15.
<正>从建设一线班组视频会商系统到完善一线监测系统,从安装工情险情全天候监测感知预警系统到架设天眼巡河智能化平台,从搭建工程实景三维模型到打造“一网通管”新乡黄河智慧平台……2022年以来,新乡黄河河务局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坚持科技赋能,加大智慧黄河建设力度,在黄河保护治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追求卓越、追求一流的顽强拼搏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的工具理性、物质欲望、消费意识等极度膨胀,这种利欲关系不断引导着人们只关心一己利害,而丧失了人类的普遍情怀;只热衷于追求当时当下的物质享受,而不再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生存的终极眷念,忘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美育对抵制当今社会物欲对人的控制,消除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人的异化,提升人的生存价值,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所讲的实践范畴并不只是意味着人与外界世界之间的某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它是指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生存特质所在。实践造就了人的生存以及人生存的自我理解。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然、实然生存状态的考察确立了人的应然的生存之路,生存论意蕴的实践范畴蕴涵着对人类的终极信念和终极价值的关怀。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有以下几个变化:从崇尚集体价值观向张扬个人价值追求的变化,从价值取向的趋同性向多元化转变;从制度决定选择到主客双向选择转变;从单一的服从权力向尊重法律的转变;从审美趣味简单、整齐划一到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转变;从提倡节俭到鼓励消费的转变。传媒的文化价值取向,就是传播者在进行传播活动中,通过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论老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振今老子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人、其说进行认真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力图把视线集中到先汉史料的逻辑史实考证上,力排众议追寻老子文学的春秋古义。笔者认为,自西汉以来,我国对老子的研究中存在着以后代先、以情代理和以...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思想是从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起步的.抽象的道源于可以感知的自然万物.站在天地之间的老子,从源源不断的水中,从未雕未琢的木中,从用之不勤的牝中,从专气致柔的婴儿身上,看到了生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