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试论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讨论,迄今尚无一致认识。笔者认为作为封建制生产关系核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形式,因此对各阶段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进行具体地研究,有益于讨论的深入。本文仅就封建生产关系初步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及其演变过程试作探求。  相似文献   

2.
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很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态问题的理论学习,有不少学者写了论文,各自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态理论的认识与体会。然而,就目前来说,对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些理论问题,史学界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研究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及政治制度的基础工作。10世纪至14世纪是越南封建国家建立、发展和走向兴盛的时期,探讨这一时期越南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共特征,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越南封建社会的结构和封建国家的发展,并将有助于我们阐明达一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4.
官田这种封建国有土地形态,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之中。南北朝以前,其主要形式为屯田制;北魏至隋唐,主要形式是均田制。到了宋代,大土地所有制迅猛发展,国有土地急剧衰落,成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仅就宋代官田衰落的状况和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德川幕府的土地分封制度──石高分封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中国和西欧都是一种土地制度和基本经济单位从一而终,而日本则不然,它相继存在过三种土地制度和社会基本经济单位。德川时代的封建立地所有制形式—~采邑分封制,更是独具特色,与其说它是土地分封制,还不如说它是稻米分封制,即石高分封制准确些。本文拟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到分封制、土地分封制和土地分封制的特征三个方面.浅析德川幕府的土地分封制度。一、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到分封制封建时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贯彻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小农:西欧是封建…  相似文献   

6.
封建庄园是封建社会一种大土地生产经营方式的组织单位,是无论在西欧还是中国都曾经存在过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实体。本文拟对中、西封建庄园进行比较,弄清二者的差异,着重点在探讨中国封建地主庄园的一般特点。一、领主等级土地占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考察中西封建庄园,必须先从土地所有制着手。我国的封建庄园的土地是地主私人所有制,而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则是领主等级占有制。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一般是由国王或上一级封建主封授的,所有权属于最高封建主,受封者得到封土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地租与地税(本文指田税)是结合还是分离问题的探讨,是关系到确定封建土地国有制还是私有制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多数学者很注意两汉的地租和地税问题。然而意见并不统一。在我看来,封建社会的地租与地税的结合或分离,是直接由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决定的。在西周和春秋前期,土地所有权属于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封建国家,农民则是国家的农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正反映了这一所有制关系。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下,地租和地税是结合在一起的。正如马克思在论述古代亚洲某些国家的土地国有制时所说的:“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那末,地租和赋税就会合为一体,或者不如说,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8.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要想对我国封建社会有深刻的理解,开展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这里指豪门士族所有制)是否适合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从发生到解体——大约从东汉到南朝,竞达五、六个世纪之久,其间虽  相似文献   

9.
馬克思主义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因而,我們探討这个問題不是沒有意义的。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問題,当前史学界正在展开热烈的討論,从討論的情况看来,各家的意见还有很大的分歧,大致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看法:一、认为是国有制形态,二、认为是私有制形态,三、认为是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两种形态并存。本人贊同第三种主张。爭論的焦点在于:封建社会有沒有土地私有制(权)?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国有还是私有的?怎样认識封建地租与国稅的关系及其区別?对于这些問題进行深入的討論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封建土地国有制问题,我国史学界曾经展开过讨论。有的学者认为,整个东方封建国家都是实行土地国有制,而没有土地私有制;中国是东方国家之一,因而中国封建社会也是土地国有制占统治地位。另外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东方各国不能说没有土地私有制,在国有土地之外,还有领主或地主所有的土地,而且土地国有制在中国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等级的严格性问题。迄今学术界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有关的论著,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缺乏西欧那种硬性规定的土地所有制等级结构,此结构使得政治名份和土地占有两种因素在形式上分离。中国学者争论的焦点就是政治名份与土地占有是否相符。由于争论的双方均将政治权力与土地买卖的作用对立起来,导致了该问题的旷日难决。本文试图综合政治、经济诸因素对中国封建等级的形成基础进行动态考察,阐述这样一对从静态与孤立的角度均相互矛盾的客观事实,如何有机地统一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从而使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政治名份与土地占有始终保持着旋转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性质、形式,曾引起多次争论,讨论的焦点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主导支配地位,还是土地私有制占主导支配地位这个重大分歧,并由此而衍生山各种不同的说法。对于这场争论的旷日持久,对于争论中各家自守一派之说的状况,一些同志著文认为对封建土地制度的讨论是陈旧而不合时宜的。我认为,封建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国家,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因而土地所有制是封建  相似文献   

13.
在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遭到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寄进”、“分封”两种形式和途径,形成了自下而上层层依属的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封建领主上下级之间有很强的家族制控制和依附关系;以家族制方式筑起来的幕府政治的基础——武士集团,形成独特的武士道德观念。与西欧封建庄园领主制相比,这些都成为日本封建庄园领主制的突出特点。深入分析这一特点,有助于把握日本封建社会及其历史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很多史学家说:宋代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大土地所有制空前发达。但当时大土地所有制发达的具体情况如何?为什么发达?大土地所有制发达的影响如何?它与封建政权有什么关系?关于这些问题,过去史学界研究很少。这里准备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一)北宋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封建土地国有论的提出和50年代的争论侯外庐先生在史学领域跋涉半个多世纪,他的史学见解中没有别的任何一项象中国封建土地国有论那样曾引起轩然大波,至今还只为少数人所能接受。然而笔者认为,侯老提出的中国封建土地国有论及他研究这一课题所坚持的理论原则应当引起更多重视。侯老对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研究从4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发表在《历史研究》1956年创刊号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首次全面论述了中国封建土地国有制。后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封建社全农民革命战争的性质与作用问题,目前史学界正在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一派意见认为:(一)上行阶段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反封建的,但只反对封建徭役、兵役、赋税和人身依附,不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二)上行阶段的农民革命战争对封建制度起了完善和巩固的作用。我们认为这种既承认上行阶段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反封建的又认定它不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相反还完善和巩固了封建制度的看法,是自相矛盾的,说不通的,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在具体探讨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否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及此时期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否完善巩固了封建制度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认为首先使争论双方明确以下两个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停滞的原因,史学界研究比较深入,成果颇丰。而对中国封建社会前期〈14世纪以前〉的经济、文化为什么比西欧相应阶段要先进,则注意不够。探讨这一问题的意义有助于对前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两种不同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比较,从中寻求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比西欧先进的原因,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代土地制度与生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秦汉土地所有制的形式问题,中国史学家的意见分歧很大。侯外廬先生认为秦汉时代的土地所有制是“皇族壟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他说“自秦汉以来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是一条紅线贯穿着全部封建史”,[注一]并且明确的指出“皇权壟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法典化,在汉武帝时已经完成。[注二]同时侯先生也提到在“皇族的壟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之外,也有“许多领主占有制以及一定的私有制并存在的,首先是所谓豪强地主的“占有权”,其次是农民当做自己的土地的“使用权”,甚至有一定的土地买卖权。[注三]等土地占有形式相并存,侯外廬先生的论点,得到了李埏先生的支持,李先生虽然批判了侯先生所提出的“皇族壟断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名词用得不够恰当,而应当用“封建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或以为是土地私有制,或以为是土地国有制,或以为是土地私有制和国有制并存。两汉土地所有制性质问题,随着对两汉社会性质的看法不同而分歧。或以为是奴隶制的土地所有制,或以为是封建制的土地所有制。我认为经过战国秦汉,土地国有制是瓦解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已基本确立。但是两汉时期封建政府仍控制着相当数量的国有土地,这种国有土地包括可耕地,封建帝王游乐、狩猎、牧养的苑囿(苑囿里也有可耕地)和资源丰富的山林川泽。本文着重探讨国有土地中的可耕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丽王朝前期,是朝鲜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它实行国家“三给田”(官给田、兵给田、州民给田)的田柴科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世界史上典型的封建土地国有制。 田柴科土地制度的性质,自60年代以来,为国外学者热烈争论的课题。本文仅就王朝前期田柴科实行的历史条件、内容、性质和意义,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