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是一位在藏族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人物。他生于一八七六年五月五日(藏历第十五饶迥火鼠年),于一八七七年被认定为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一八七九年被迎入布达拉官坐床,从一八九五年开始亲政,一九三三年十月十三日圆寂(藏历第十六饶迥水鸡年),享年五十八岁,前后执政达三十八年,是一位执政时间较长的达赖喇嘛。他的一生正处在西藏历史和中国历史发生剧烈动荡时期,他的经历在历辈达赖喇嘛之中可以说是十分独特的。  相似文献   

2.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十三世纪起,西藏地区,一直受中央政权的管辖。它的政治制度、宗教制度,以至达赖喇嘛的封号、地位和职权,都是由历代朝廷所陆续规定的。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本文仅就有关达赖喇嘛的封号、地位和职权等的由来,提供一些资料。一、达赖喇嘛称号的由来达赖喇嘛的称号,不是自第一世达赖喇嘛开始,也不是藏族自己所定,而最初是由明代顺义王俺答汗(蒙族)赠予三世达赖喇嘛的。宗教源流考说:  相似文献   

3.
红崖村,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1938年,因村里一个乳名叫作拉木登珠的藏族3岁孩童被寻访认定为13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红崖村便在历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拉木登珠5岁时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坐床,成为14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当年他离开家...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人藏区后,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发展,成为一种被藏族化了的宗教——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便是藏传佛教一大特色,它与佛教在藏区的传入、融合和发展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是佛教理论在藏族社会中具体运用的结果。本文试就藏传佛教格鲁派之最大活佛世系之一达赖喇嘛转世制的产生及寻认灵童经过,作一简述,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由丹珠昂奔教授主编的《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新近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以年谱的形式系统而真实地记录了历辈达赖和班禅额尔德尼学经、修行、弘法、施政,以至圆寂、转世等系列过程,再现了书中23位谱主在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和历史功绩。由于和平解放前的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是近400年间西藏社会政教运作的核心,在藏族历史上具有特殊  相似文献   

6.
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官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是由当时社会的各种人物和事物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打开西藏近代史,印入眼帘的是"政教合一制"这个特殊的制度下产生的特殊人物和事物。在这个制度环节中,为产生承担政治和宗教最高权力的人物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达赖喇嘛和摄政的权力正是这个制度的直接产物。达赖喇嘛和摄政一经产生就具有了政治和宗教的最高权威。因为达赖喇嘛和摄政拥有的宗教和政治上的权威,使得他们的权力和世袭的贵族权势形成一种矛盾的复杂关系。其后果是达赖喇嘛很难获得掌权的机会以及摄政为巩固权力的争夺。  相似文献   

7.
达瓦 《西藏研究》2003,(4):20-28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他执政后期前所未有地扶植一批“坚塞” ,并通过他们推行了一系列施政措施。这是特殊时代的特殊历史现象。本文把这一现象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明清及民国时期甘青川滇汉藏连接地带藏族土司取汉姓现象进行了全面考察,在考察汉姓藏族土司的地域分布、历史流变及取得汉姓的多种方式基础上,分析了藏族土司取汉姓现象所包含的政治意蕴,指出在当时条件下藏族土司取汉姓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也不简单代表藏族土司的"汉化"倾向,而主要是藏族土司效忠中央王朝的一种政治表达,是向中央王朝表达政治立场与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是政治因素大于文化因素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一个春耕大忙的日子里,记者来到距拉萨数十公里的堆龙德庆县设兴村,全村男女劳力几乎倾村到厂袤的土地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设兴村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藏族农民村落。村前的古木虬枝、断垣残壁记载着它曾作为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母亲的庄园这一历史,而村里雪白的新房、学校及电站,又分明是西藏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10.
广角镜     
是民族关系,更是政治隶属关系最近一期的《中国西藏》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说,流亡国外的少数西藏分裂主义者鼓吹“西藏独立”的一种论点是:在中国历史上元、清两朝,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民族关系,即藏族与蒙古族,藏族与满族的关系,而不是西藏地方隶属中央政权的政治关系。文章以大量事实说明元、清两朝代表中央政权,绝不是仅仅代表蒙古族和满族的王朝。如果说蒙古族在建立元朝、满族在建立清朝之前,与藏族的关系是民族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对元代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 ,藏传佛教对于元代政治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促进蒙藏联盟 ;一是促进藏族地区纳入元朝中央治下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与此同时 ,由于有元一代对藏传佛教崇奉有加 ,使之处于惟我独尊之特殊地位 ,从而不但对元代政治产生的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而且对元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作用 ,使元代国力日渐衰落。政治方面 ,我们已有他文叙述。本文根据有关史料 ,专述藏传佛教对元代经济领域的诸多负面影响 ,使我们在认识藏传佛教在元代历史上的功与过的多一个观察和了解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神乎?人乎?遥远的西藏、横空出世的西藏,有如浩瀚的宇宙般辽阔、深沉、高远、神秘。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举世仅有。大约在1580年,西藏就开始有了达赖和班禅这两个称号。藏族人民常说:天上有太阳和月亮,人间有达赖和班禅。可见达赖和班禅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在历代达赖喇嘛中,有一位非常独特而神秘的人物──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作为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虽然在政教方面他没有多少建树,但他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是以情诗闻名于世。表现自我,以最激越的语言形式表现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主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展示活佛历史的画卷──《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评介常远歧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也是藏族人民对佛教文化的一大创造。活佛转世,在世界各种宗教中是绝无仅有的宗教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也是西藏近...  相似文献   

14.
广大的藏族地区在元代已全部归属元中央政府的统辖之内,成为中央政府控制的一部分。1368年朱明王朝代元成为中央政权后,结合藏族地区和明中央政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自己的治理藏族地区的措施。本文试图对明朝前中期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的治理作个简单的述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七世达赖喇嘛致三世察罕诺门汗文告和加盖的印章内容,探讨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解决达赖喇嘛辈次问题的过程和态度的转变,说明了清廷关于格桑嘉措到底是第六世还是第七世达赖喇嘛的认识上的变化过程,分析了藏文和汉文史料对该问题不同的记载及看法.此外,通过对该文告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到历辈察罕诺门汗的身世和七世达赖喇嘛赴察罕诺门汗府邸的时间,以及藏族传教人士到北方蒙古地区调解蒙古诸部间纠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四川藏族地区土司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四川藏族地区在元、明、清时期曾比较普遍地设置了土司,清代以后尽管多次推行“改土归流”,而多数土司却未能废掉,成为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保存土司较多的地区。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材料,对四川藏族地区土司的设置,封建王朝和诸土司的关系、土司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政治制度,作一个粗浅的概述。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功能及其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为进一步发展佛教教法,在西藏山南扎囊县境建立了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并聘请印度和藏族僧侣13人为教师,招收学僧25人,学习藏文及佛教教法,这就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寺院教育。此后,随着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了全民信教的程度,随之大大小小的寺院星罗棋布,遍立整个藏族地区。据乾隆二年(1737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申报理藩院的数字:达赖所属寺院3150座,僧侣302560人;班禅所属寺院327座,僧侣13670人。①如果把格鲁派以外的各教派所属寺院和僧侣…  相似文献   

18.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格,地处川、青、藏三省交界处,历朝均为藏区政治、军事要塞。因历史原因“德格”一词素有广义、狭义之别,本文所称“德格地区”即历史上德格土司所辖近1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区域的广义称谓,它包括了今四川省西北部的德格、白玉、石渠,已撤县的邓柯、西藏江达共5个县和青海玉树,西藏昌都的部分地区。历史上的德格地区藏族文化历史悠久,繁荣发达,在整个藏族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该地区还因境内寺庙林立,藏传佛教五派具存,历朝历代名僧名家辈出而被人们冠以“雪山下的宝库”、“藏族文化古城”等美称。  相似文献   

19.
德吉草  切排 《中国藏学》2023,(1):119-125+217
历史上的藏族千百户制度是朝廷对青海藏族部落头目委以官职而形成的一种基层管理系统,它的性质与士司制度的相同,主要在藏族牧业区实施。千百户制度在青海藏族地区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历代中央政府的治边政策以及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千百户组织是千百户制度的载体,为该制度提供了发生相互关系的结构,将不同地位、角色和利益的个体联合起来,维持了秩序,且形成了更有成效的整体。千百户组织作为藏族社会的组成部分,在青海藏族的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后,千百户制度被废除。文章对青海藏族千百户的形成过程、组织结构与权力变迁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藏族教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成员,同其它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的教育,也有自己光荣的教育史,只不过她的教育异常独特罢了。对于历史上的藏族教育,解放前后均有识者写过文章,然大多数都是作一些一般性的介绍,而对其当时条件下寺院教育的重要作用,似乎未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笔者不才,拟侧重对此进行些探讨,以作引玉之砖,并就教于博雅。(一)藏族教育之历史概况一谈起藏族教育,首先就会涉及寺院教育。因为寺院教育在我国广大藏族地区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