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以往一切认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首先承认客体对于主体认识的制约性,但同时又特别强调主体的能动方面,强调人对于自然、社会的改造,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强调应该从主体的能动性方面来理解实践活动。因此,认识创造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反映论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国内哲学界早有定论。按李达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反映论就是唯物论的认识论,所有唯物论(那种把意识也看作物质的庸俗唯物论除外)的认识论,实质上都是反映论”;按吴江著《认识论十讲》,“反映论是唯物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按新编《辞海》(哲学分册),“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反映论。”读者不难发现,如果撇开文字表述方面所存在的某些无关紧要的差异,上述各种说法所表述的共同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并列的判断: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这是两个主谓项可以相互置换的判断,它们所表达的无非是一个简单的等式,即“反映论等于唯物主义认识论”。这就是几十年来国内哲学界普遍公认的“定论”,尽管它缺乏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从20世纪中国认识论的发展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毛泽东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冯契的"广义认识论"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理论成果。而两项成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广义认识论在肯定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理论成就的同时,对其有三方面的推进:(1)推进了对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三个关键环节的理解;(2)推进了对心物、知行统一的中介一—逻辑方法论的探讨;(3)为"中国人向何处去"这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读了石向实同志的《列宁感觉理论与感觉心理学》一文,觉得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如何理解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反映论思想,提出一些看法,与石向实同志商榷。《石文》的要义在于阐述感觉理论与反映论的关系及列宁感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从而进一步说明《唯批》中反映论的辩证唯物主义性质。这是富有意义的。但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弄清楚反映论的内涵,它与感觉论、认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哲学界形成了一股主体论热。一些同志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现代物理学为依据,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要用“主体论”(包括“选择论”、“重构论”,下同)来取代它。我们认为,人的认识,无论是作为活动的认识,还是作为结果的认识(真理),在总体上只能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这就是我们的认识本质观。  相似文献   

6.
反映和反映论问题,近年来成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批评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认识论的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反映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范畴却很少研究。在一个时期,很有影响的罗森塔尔、尤金编的《简明哲学辞典》虽有“反映论”这一条,但对“反映”未作专门解释。我国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也都没有对“反映”范畴作出明确的解释,甚至没有提出什么是反映的问题;有的谈到了反映,但也是从反映论的角度谈的。这种情况,表明了人们对反映范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表现了人们对反映范畴缺乏研究。这种状况,在苏联直到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才有所改变。科普宁在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导论》和《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等书中,对反映作了专门阐述,回答了一些人的批评。在我国,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深入探讨反映问题,但问题一直未展开。今天,在现代科学基础上,探讨反映范畴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克服这一薄弱环节,推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认识论的探讨日益深入.其中,对认识本质问题讨论焦点集中在反映范畴是不是认识的本质特征上.有的同志认为,反映范畴不能揭示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它是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引申,应予以扬弃;也有的同志认为,反映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它揭示了基干实践活动的人类认识的本质,是不能动摇的.本刊在上一期曾刊登了彭海堂同志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一文,这一期再发表同满宏、罗川山二同志的《论创造是认识的最高本质》一文.他们都对认识的本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广大哲学工作者对此问题以及认识论其他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各抒己见,踊跃来稿,以便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认识能不能走到实践的前面指导实践、产品的创制者可以不可以先有产品的观念然后制出产品,这个问题是一个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重要问题,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言听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中早已有了明确的解决。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理解还很不一致。一些同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认为它是符合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另一些同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认为它是违反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究竟哪种同答对呢?我觉得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是以认识的一般过程与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是对整个认识的宏观把握,属于哲学范畴。认识论在其发展中一直存在着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论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斗争。唯物论认识论(反映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古代的朴素反映论、近代的机械反映论、现代的能动反映论三种形态。思维科学是以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是对认识过程的某个侧面的特殊规律的微观考察,属于具体科学。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钱学森教授的倡导指引下,学术界对思维科学及其应用,开展了全面的系统的比较深入的研究,使思维科学的发展在当代获得了振兴,经过了短短的20年,思维科学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抽象思维学、形象思维学、创造性思维学、社会思维学)和与高新技术交叉结合的应用技术,以及远大的应用前景。思维科学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思维科学充实深化了认识论对思维科学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范畴,艺术和审美是作为普遍意识之一种,其本质是对历史存在的真理性反映(认识),而不是对任何经验现象的非本体论的知性认知,更不是对历史实体的知性认知。 透视“反映”范畴在标举反映论的美学—艺术理论中的实际运用,展示给我们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全面胜利,而在相当程度上,充斥着科学认知论和科学主义认识论谵妄的理论迷雾,问题的界线不在于是否运用了反映论的术语,是否套用了反映论的一般理论构架,也不在于是否高举着反映论美学的基本命题,而在于实际上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这里存在的,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分  相似文献   

11.
谬误不具有客观性鞠德峰近年来,随着认识论领域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重新对真理论包括谬误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丰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思想的认识。《东岳论丛》1995年第2期发表了李校利同志的文章《谬误客观性刍议》(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问题上,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有关实践的一系列论述是我们党和人民的极其宝贵的财富。今天进一步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观点和实践方法,对端正广大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正确地进行四化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批判旧唯物主义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  相似文献   

13.
刘国章 《江淮论坛》2004,23(2):23-28
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的能动反映论,是感性的反映与理性(含知性)的反映(反思)的辩证统一,而认识上的能动反映在此意义上才是可能的.与内在统一相应的外在方面,能动的反映又是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的反映和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反映的辩证统一.这内与外双重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唯物辩证能动反映活动的全面而完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1908年撰写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并确立了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但是,围绕着该书的评价问题,多年来在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近年来,指责、歪曲、否定列宁反映论,否定列宁主义,尤其成为一种国际思潮.一些人指责该书贯彻的反映论思想是“背叛”和“逆转”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他们把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唯物主义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新成果,其中当然也包括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渗透于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辩证唯物论认识论思想,不仅恢复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关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理论,而且用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推进了这个理论,显示出新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6.
彭浩东 《东岳论丛》2002,23(2):118-120
以往 ,在认识的本质方面 ,人们重点研究的是如何把认识置于实践之上 ,而对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对思维内在的运行机制研究不够 ,没能系统地探索认识的主体根源。这里 ,立足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之上 ,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深入细致地揭示能动反映过程和内在机制 ,以便对能动的反映论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石向实、郑莉君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课题《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发生认识论》一书,最近由前沿杂志出版社出版。同我国以往研究发生认识论的著作相比,该书在不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突破。这里仅介其要。 在国内研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文章和著作中,对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十分重视,评价甚高,而分歧却较大。既有人认为双向建构学说也许是对反映论的最好的解释,也有人认为建构主义是对反映论的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它区别于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以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对于这一本质特征,毛泽东在其所撰写的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中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他认为,旧唯物主义者之所以不懂得这一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把实践排斥于认识领域之外.所以,要正确地揭示认识的本质,首先必须打破旧哲学的传统偏见,引入和建立科学的实践观,并使之在认识论领域中占据最首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并不排除认识的主观创造性.为什么呢?人们都知道,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观点意味着: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进行认识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社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最终标准.社会实践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这种目的性本身就包含有人的主观性.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实践活动的进行,就是人的主观目的的展开,就是人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观,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把握它的科学内容及其与现代西方哲学主体观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