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静农故乡的经济氛围,以及他自身的商人家庭背景,使他的乡土小说充满了经济叙事.其经济叙事最初表现在小说典型环境塑造上,使小说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下,呈现出剧本化倾向,深刻剖析了乡土社会中人性的麻木,显示了鲁迅对台静农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随着台静农思想上对革命的倾向,其乡土小说开始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经济叙事深入到小说的中心,这使他的乡土小说阶级对立感渐强,并逐渐向革命小说过渡,这显现了台静农后期乡土小说与鲁迅小说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一般分为进城乡土小说、现实乡土小说、历史乡土小说和理想乡土小说,文中试图从形成的原因、代表作家作品和主要特征三个方面对这四种小说形态作大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创作风格特色的乡土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既呈现了深广的现实社会内涵,又彰显了独特的历史时代风貌,并且在写作技巧上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小说《马兰》与《结婚》呈现了与众不同的叙述特点与个性风格,凸显了文本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淑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一位在小说创作方面极有成就的青年女作家。但因其逝世过早,长期以来对这位作家及作品缺乏应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将罗淑的小说创作放在三十年代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指出,她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四川农村的真实面貌,为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对罗淑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疯子·女神·城里人"是贾平凹乡土小说中所开创的一种独特模式。寄寓着乡土之美、传统文化的女神,在代表乡村非理性、丑陋一面的疯子和"农裔城籍"的城里人之间进行的选择,也是现代社会中以贾平凹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面对城乡所进行的自觉的价值选择——抛弃乡土、入赘城市。这一选择所面临的直接后果便是无根和失落。这不仅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乡土和文化本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京派作家萧乾的小说,都包含着"城中的两个世界"他的早期小说凭着一个城市中的"乡下人"的身份,明显地表现了对乡土的依怀和对都市的疏离,小说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都是"忧郁者的自白"。萧乾后期的小说逐渐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子,加强了批判社会的力度,投入了广大的人生。但是,从萧乾的小说创作看,他无意流露的忧郁给他的作品带来了诗意,使作品呈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而他刻意追求的广大人生,虽然拓展了他的创作视野,却阻碍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五四"到建国前这一时期是乡土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主要作家及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综述,展示从20年代到4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不断更新视角,"乡土"成为具有更多重要意义的承载体,在主题上由文化批判到社会政治批判和到社会革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乡土生活.中国社会的一切思想和价值判断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体现,乡土成为作家展示现实中国本相与内核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以文学不断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9.
贺享雍.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当代四川乡土小说作家。他扎根乡土、坚守乡土,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当代农村发展变革和农民生存状态的乡土小说。本文试从山水咏叹调、农村变革的歌赞与审视、人性之“神”与人性之“魔”这三含方面来解读贺享雍的长篇乡土小说书写。  相似文献   

10.
自称是"乡下人"的沈从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一个风格独特的文人。他执著追求与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理想人生形态,抒发了他对湘西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沈从文的这类小说被称为"乡土抒情小说",《边城》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乡土文学是一种最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英国作家哈代素以乡土小说而闻名,乡土情结贯穿了其作品的始终。哈代小说中的深厚乡土根源和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哈代的乡土精神和小说中所呈现的乡土风貌,展示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朵不朽奇葩,他在乡土文学创作方面也成绩斐然。基于两位作家所处时代的不同、成长经历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别,对其作品和创作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倡导生态文明、践行绿色意识的今天,既可为当下的绿色写作提供借鉴,也可为增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态意识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鲁迅先生二十世纪的乡土小说进行回顾与再审视,反思社会转型时期乡土小说创作的低迷,期待新时代作家们对中国社会面临的"三农问题",予以关注,创作出真正反映乡村面貌,农民命运和心声的震聋发聩的作品,不辱文学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废名乡土小说隐含的反现代性主题及其叙事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趋势和潮流的影响下,现代中国出现了肯定现代性与反对现代性的两种文化思潮和文学叙事。废名的乡土抒情小说即属于后者。他的作品不写乡村及乡村所隐喻的传统中国的衰败、凋零和落后,而极写乡村礼俗社会从自然到人事的美善、和谐、淳朴与情趣,充满所谓“牧歌情调”,与20年代乡土写实小说构成明显不同。这所谓牧歌情调的乡土小说虽然没有直接抨击现代性,但实际上隐含并构成了一种反现代性文学主题和叙事,是反现代性文学主题和叙事的独特表达。  相似文献   

14.
徐勇 《南都学坛》2009,29(5):43-45
曹乃谦虽然对其笔下的山西雁北世界充满了太多的感情,但这个世界并非被认为的那样是一片"净土",毋宁说这是一个分裂的空间,其时间指向上的暧昧不明使得小说在意义的读解上呈现出多义性的一面,作者把乡土世界简化为食色人生的主题,其实反映的是作者对现实和历史无力把握的心理体验和经验。而其小说在描写食色人生时又呈现出灵肉分离的一面:"我"对灵的注重对应乡土农民对赤裸裸的肉欲的饥渴,这些都透露出作者背后深深的矛盾和焦虑,故此,与其说曹乃谦乃一"真正的乡巴佬",毋宁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小说世界呈现出的矛盾和分裂其实是作者内心情感体验和思想分裂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曹乃谦的小说把属于他的山西雁北农村的独特的乡土情怀展现给了读者.作者在悲凉黯淡的底色上构造出原汁原味的人性、人情、民俗民风,以乡土世界的描绘打动着读者心灵,显示出他独到的真切质朴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乡土审视、农民书写一直是当代作家阎连科写作的重要主题,这也使他成为当代文学乡土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瑶沟系列""和平军旅系列"作为阎连科乡土书写的重要存在,写出了穿梭在乡村与军旅两个不同空间中的农民的生存特性。把阎连科的乡土小说放在新文学乡土小说史中来考察,其小说精神的独特性在于阎连科在批判性与审美性两种乡土审视之外开启了一种平视性的乡土审视,这种平视性的乡土审视的形成又与非知识分子化的写作立场与苦难叙事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蕴深厚,本文通过对贾平凹乡土小说的分析研究,探讨贾平凹小说中的乡土情结。文本从对故乡山水的留恋,对西北女性的赞美及为其鸣不平,作者的商州情结,对故乡生活苦难的反思四个方面,展示了贾平凹对西北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西北地区落后观念的担忧。通过商州故乡仁厚纯真的民性风情展现西北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乡土小说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对乡土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鲁彦作为浙东乡土作家群的代表作家,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立足于浙东这块热土,从人物形象上承传了鲁迅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既写出了在外来资本冲击下浙东农村的生活现状,也描绘了在此环境下人物意识形态的变化,大大拓宽了乡土文学的表现范畴。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以抒情写意见长的京派作家们十分注重造成小说的“永恒不变之美”,他们的小说着力于宗法和乡风民俗的描写,从中挖掘人性和人情之美,艺术上则带有浓烈的抒情诗的味道。乡土抒情的小说潮流到了他们这里,更显得波澜壮阔。作为这派作家的后起之秀,萧乾的小说明显带有该派小说的倾向和特色;同时,由于作家早年苦难曲折的人生经历和由此所形成的忧郁气质,以及作家本人自觉有意的艺术追求,又使他的小说显出殊异于该派其他作家作品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0.
曹文轩的小说几乎每一部都以美丽的油麻地为故事背景,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作为他的"家园情结"的载体,表现出漂泊与放逐的强烈力量。从意象上看,曹文轩小说中的意象很多都是家园类意象;从人物上看,曹文轩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眷恋家园的人物;在叙事上,曹文轩多采用环形叙事的策略;在情感上,曹文轩对油麻地的丑恶有着温情的包容。总之,曹文轩对家园的回望乃是一种理性的、温暖的回望,正是有了这种温暖与理性,使曹文轩的小说哀而不伤,带着"甜美的忧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