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网络成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极大。深入分析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寻找"网络成瘾"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脑日益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上网成为了一种时尚和需要.然而,上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效益和乐趣的同时,若不正确掌握,也给人们的健康,尤其是精神健康带来了危害.伴随着网络而滋生的"网络成瘾综合症(I-AD)"正一天天成为威胁上网一族身心健康的特种病.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取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同时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等网络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影响和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对新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强,由于其所处特殊生理阶段、分辨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弱等特点,就会对电脑产生依赖,严重的会成为一种疾病。本文主要从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分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正常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三个方面来着笔。  相似文献   

4.
吴小霞 《现代交际》2010,(3):139-140
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心理障碍也越来越突出,直接危及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辅导员应高度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手机依赖(也称手机成瘾)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萌生的新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心理学家预测,手机成瘾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将成为最大的问题之一,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手机成瘾的关注和研究也日益增多.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手机依赖会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引起个体的孤独感、疏离感、抑郁、焦虑、退缩、社交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与行为的不适,其中现实的孤独感是手机过度使用者感受到的负面影响.在研究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研究多从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自尊、孤独、控制感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述评了国内外对手机成瘾的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茶艳娟 《职业》2013,(30):59-59
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本文通过对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揭示了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并对如何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青少年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而言,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严重的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本文主要简述了三个方面:网络成瘾的定义及表现、网络成瘾原因、优势视角理论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中的运用。从而唤起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呈上升趋势,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文中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矫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代际特征"是拥有相同历史经历的一代人在认识和处置某些问题时表现出有别于其它时代人的显著特征。网络依赖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的重要代际特征。先锋性、独立性和叛逆性是形成青少年网络依赖的重要心理原因,巨大的升学压力和严厉的家庭管束构成了青少年网络依赖的社会学原因。加大对青少年的理解和关照力度,增强青少年自我监督和管理能力,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是理性应对青少年网络依赖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当下,独生子女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宅男腐女"。他们依赖网络成瘾,沉溺在自娱自乐中,把待在家中称为"御宅",把父母眼里的懒惰称为"时尚懒",口头禅是要"腐"在家中。在武汉,有一对臭味相投的"宅男腐女"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他们的婚姻一下子变成了一团糟,濒临解体……  相似文献   

11.
“读屏”成为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常规动作”和“生动表情”,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在种种屏幕面前也得以再造。电视屏幕为青少年展示了成人的后台景象,使青少年学习到许多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少年按照新的规则展开知识的传播、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学习如何同他人交往,并将这些交往技巧迁移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手机作为“流动的现代性”的表征之一,重新结构着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然而,青少年的社会需要不可能仅仅从抽象的“人机关系”中得到满足,“人机”关系自然不可能彻底取代“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团“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亚文化,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团热有利于锻炼、陶冶、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其间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须加强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中外科学教育实践方式和目标不同,学生成才类型也不同。中国学生学习基础扎实,擅长解题答题,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国外学生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学习主动,但基础相对较差。比较中外科学教育利弊得失,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方式之一.现代工程不但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的面貌,也塑造了而且还在继续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乃至塑造和改变着人本身.人类正是通过"造物"活动创造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也创造人本身.  相似文献   

15.
Evidence from scholarly journals, texts, and other sources indicates that the terms "sex" and "gender" continue to be used incorrectly, despite earlier pleas to remedy this and related errors (e.g., the terms sex role, gender role, male/female). I advance the plea again, in the hope of reducing confusion and thereby improving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our students and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场关于护理院的"文化变革运动",在其影响下,护理院经历了从"机构化"向"家庭化"发展的演变."文化变革运动"的"家庭化"理念表现在伦理价值观、机构管理、护理服务、环境设计四个方面,其形成的动因在于:代际间服务需求的变化、政府监管以及护理院的利益驱动."家庭化"的理念与美国文化相契合,和福利机构"去机构化"发展相互补充,对美国护理院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其缺陷."文化变革运动"中的经验做法对中国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的长期护理实践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是指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整理、再完善的过程.它是我们搞好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这个环节,对后续课程的进行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8.
画"家"     
张自启,回族,1943年生,四川江油青莲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人物画会会长.曾执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绘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9.
话说"惧内"     
"气管炎"是现代人"惧内"的一种幽默说法.悠悠五千年明史,孕育了民以食为天的"吃文化"、能解千愁的"酒文化"、意韵悠长的"茶文化",如果从戏说的解度,国人也应当拥有一个"惧内文化",国为纵观历史"惧内"的话题与故事是从来没有闻断过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