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的理解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站在人性的立场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内在价值进行审视。作者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强调人的社会性,其典型人物是“向上爬”的人,在社会的等级秩序中从低级层次(或底层)向高级层次(或上层)攀爬。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可以分为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三种类型。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关注民族国家的独立平等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决策对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新写实小说变国家本位为个人本位,从社会立场向个人立场转型,关注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的不同命运。对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怀则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本文借对三大类型的分析,确认社会发展对现实主义小说的直接影响,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还看到人性内涵的日益丰富和提升具有衍生现实主义小说多种类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都借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来“破译自我”,完成对今天人类生存状况的审视与批判,这使得二者在叙事姿态上明显地呈现出趋同的一面,但更为主要或根本的还是异趋,正是这种异趋,导致了二者小说文本意蕴的不同与不等。  相似文献   

3.
潘海鸥 《兰州学刊》2009,(10):183-187
新写实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遭遇启蒙尴尬与困境的知识分子形象;受庸俗价值观影响逐渐庸俗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人文理念与庸俗价值观激烈冲突的文化环境中还在苦苦挣扎与坚守的知识分子形象。新写实作家通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实现了对自身生存处境与精神状态的观照,在这些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中,既有着作家对自身启蒙理想已经难以维系的尴尬处境的解嘲,也有着对自身放弃人文情怀而日趋世俗化的选择的辩解。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折射出社会转型期中国部分人文知识分子的价值困境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4.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浅析池莉小说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关注城市底层市民的庸常生活,表现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揭示他们卑下的地位和坎坷的命运,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乐趣,肯定他们的世俗欲望和世俗追求,用各种艺术手段去表现小人物的“烦恼人生”。她的作品被称作是“过日子”小说。本文试从小人物的烦恼、婚姻爱情两方面去分析池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出现在小说界,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人生,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普通市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从而透射出中国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心理:求生、烦恼、尚权等。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和儒家文化、民族性格以及当代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潘海鸥 《阴山学刊》2009,22(6):55-58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创作潮流:新写实小说关注普通人的世俗欲求,将日常生活叙事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受到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的影响,新写实小说带有种种先天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小说创作形态或者说是一种小说创作理念很难维持较长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7.
郑新安 《中州学刊》2006,(5):270-272
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新写实小说”作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叙事方式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前期的“新写实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着力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刻画。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历史叙述的挖掘。“新写实小说”虽然也有着种种不足,但它毕竟把中国当代的小说创作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春节礼俗表现了中华民族强调“责任”、“和谐”的传统价值观。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建的今天,我们要努力发掘并宣扬这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相信,未来适应于中国社会的新的价值观一定是综合了当代科技理性与中华传统价值观后的产物。中华传统价值观会对全人类的幸福和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民俗学可以在价值重建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晶  段虹 《北方论丛》2015,(6):118-121
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批判理论为主要特色,以启蒙精神为靶子,立足于人的生存本性,以独有的视角,对现代化以来资本主义现实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尤其是对科技异化与科技理性的弊端的批判是批判理论的核心。法兰克福学派是对当代工业革命开始的现代化运动一种批判性、反省性的认识,是人类新一轮对自己生存条件的反思与批判。为我们深刻地反思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凸显的各种弊端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我们审视当前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文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文坛金勇(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自从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引进各种西方的“主义”以来,“后现代”应该是叫得最响的一个,大有到了不讲后现代就不懂中国文坛的味道。审视一下创作实际,也确实如此,“新写实小说”对“元叙述”、“零度写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及其价值观前提批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各种“风险景象”的出现 ,彰显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过渡的迹象。由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来临 ,使各种“风险”问题日益突出。西方学者在阐述风险社会的根源时 ,主要是从两条路径进行的 :知识论路向和实践论路向。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风险社会产生的文化根源 :人类生存方式的价值观预设的失误以及对这种价值观批判和反思的风险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作家的"写实"意向为其极富个性化的文本写实方式创造出必要的前提与内核,在此基础上也就出现了诸如池莉的直白式写实、方方的理想式写实、刘震云的隐喻式写实和刘恒的宿命式写实等生成于新写实小说内部的多元的"写实"表达路径。本文选取池莉、方方、刘震云和刘恒等四位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及其文本作为个案,试图从"写实"意向与文本表达的角度审视之,力求重新认识新写实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立鹏 《东岳论丛》2000,21(5):118-122
中国小说自萌芽阶段至今 ,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富有童心的原始价值观、以阐释封建道德为主调的古典价值观、以“为政治服务”为口号的工具价值观和“人学”旗帜下的现代价值观等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小说价值观所追求的是审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融合 ,其核心是“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4.
当代小说在“反崇高”的喧嚣声中步入了世俗人间 ,其世俗化的艺术特征大致有三 :一以凡人俗事为审美对象 ,作品所述不是普通人的生命生计便是百姓家的寻常“过日子” ;二以平民眼睛看取平民生活 ,直面现象 ,不避卑丑 ,将质朴、粗鄙、鲜活的生活提到审美层面 ,并赋予象征内蕴 ;三以庸常话语构筑小说世界 ,好的具有平民精神的粗言俚语 ,在形式上与表意上都有较高美学价值。尤其是新写实小说 ,其庸常而世俗、平凡且澹定的语言表达达到了“拟生活”、近自然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新写实小说关注当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不粉饰不雕琢,力求细节的客观真实。新写实小说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上遵循非典型化原则,同时,小说在叙述态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使其呈现出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6.
樊星 《江汉论坛》2003,(7):91-9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展开,世俗的价值观逐渐成为当代人的主要选择,并必然会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从平民的世俗生活中选择创作的素材,寄托平凡的情感,已经成为从汪曾祺的“怀旧小说”、邓友梅的“市井小说”、王蒙的“在伊犁”系列小说到池莉的“过日子小说”、刘玉堂的“新乡土小说”、王安忆的“海上繁华梦”系列小说的共同主题。在诗歌创作方面,我们也不难从“朦胧诗”中找到世俗情感的思绪。虽然一般看去,“朦胧诗”对于政治灾难的反思,对于个性的呼唤,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都明显带有思想的品格和某种高雅气质,但这并不妨碍“朦胧诗人”表…  相似文献   

17.
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既表现在构成比较文学对象的"客观基础",也表现在构成比较文学对象的"内在价值"。二者都用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来"破译自我",完成对今天人类生存状况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五光十色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图景中,“开放马克思主义者”约翰·霍洛威以其“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主张而在左翼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在霍洛威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本质上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危机批判理论。为了适应当代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形势,这种批判必须借助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将阶级斗争理解为“非同一性的运动”。一方面,霍洛威强调“我们制造了资本主义”,因而“我们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另一方面,霍洛威也认为只有“我们”作为革命主体能够“停止制造资本主义”。为此,他提出一种以“尊严的抵抗政治学”为核心的非夺权式裂解资本主义的革命方案,即革命的实现只能来自我们对抽象劳动的拒绝,来自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责任担当。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霍洛威“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9.
韩庆祥 《河北学刊》2002,22(2):52-57
知识经济时代“能力本位”的核心价值观 ,即是从时代精神的反映中提升出来的一种超越现实的、并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具有神圣性和目的性 ;同时 ,也是一种正在被我国社会逐步实现的现实和事实 ,具有现实性和工具性 ,我们应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来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新秩序。由此 ,我们必须在 2 1世纪实行实力主义发展战略 ,进行能力建设 ,创建能力社会。  相似文献   

20.
史超 《东岳论丛》2022,(10):75-80
与同时代的其他通俗文学作家相比,张恨水的小说展现出特有的社会空间,这不仅体现为张恨水以写实的手法对当时中国社会城市生活现状的真实再现,也体现为他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对肮脏的社会以及丑恶的人性批判。张恨水的创作在一众通俗文学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高峰”,根源于作者丰富的创作经验、高超的语言艺术表现力及其特有的关注社会生活的能力,这种社会经验和现实关怀与其长期供职于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报业的工作不仅使张恨水有机会直接接触大量真实的社会新闻,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真实的素材,也使得张恨水相较于一般作家来说有着更为广泛的交际网,对当时的社会结构、社会状态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更使得张恨水深谙一般读者的兴趣点,能够在顾及阅读趣味的同时表达作者的思想,因此更能迎合一般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