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晨 《管理与财富》2009,(11):93-94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南京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特别表现在管理方式、服务水平、配套设施及竞争策略等方面。我们根据南京的具体情况,从来制定的对策应该突出一下几点:即强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促进南京旅游业的整合,发挥旅游业的规模经济优势;系统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完善旅游系统;积极推进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外资进入旅游业的影响开展研究;建立旅游统计和分析系统;强化旅游业的法制管理;尽快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等。本文以丰富的资料研究了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推动南京旅游业发展的原因,探讨了南京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和存在问题对南京旅游业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汤雯喻 《经营管理者》2013,(5X):271-271
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乡村旅游业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乡村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开展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注重人才培养,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任鸣 《管理科学文摘》2012,(33):106-107
2012年8月,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学院组织的赴美教师培训团。从培训学习中了解了美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快速崛起),美国圊行在旅游研究方面的理念与创新(规范与科学),旅游业作为美国新关注的产业在美:国发展的前景与基础优势(标准与:标准化);交流了从旅游法规、旅游政策、旅游服务、旅游统计到旅游标准化等一系列关乎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美国标准化对美国旅游业的影响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4.
工业旅游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各方关注,并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工业旅游的良性发展需要工业与旅游业之间相互配合。我国工业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上讲,相关从业人员对工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实践上讲,工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还没有形成良性态势,需要抓住和解决二者良性互动这个核心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工业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工业旅游互动问题的理论依据1.工业旅游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尹立军  亚吉 《管理科学文摘》2011,(3):160-160,163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导致了旅游业信息化的进程,表现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和旅游业结构的再造。本文结合呼伦贝尔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着重论述了信息技术对旅游行业中的作用、影响和对旅游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蒸蒸日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给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合理开发带来了压力和难题。旅游资源是旅游的物质基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业要想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本篇文章探讨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五个途径,并对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规划先行,采取渐进开发与绿色开发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恩施州的一大支柱产业,旅游扶贫正是基于这一产业的发展提出来的,引导人民脱贫致富的途径,只有旅游业发展好了,旅游扶贫才能得以实现。文章利用SWOT分析了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恩施州旅游扶贫面临着旅游辐射范围小,旅游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专业人才不足,品牌效益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我国发展旅游业起步较晚,但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无疑给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发展存在着缺乏地方特色、商品质量偏低、宣传不到位、人才瓶颈限制等问题。为此,应充分开发当地特色旅游商品,增强旅游商品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和档次,重视旅游商品相关人才的培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营造良好的旅游购物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9.
周镜 《经营管理者》2013,(26):139-140
旅游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旅游环境包括自然旅游环境、人文旅游环境、旅游设施环境和旅游环境容量与质量等。而旅游环境的好坏与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但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同时也对旅游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旅游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得到应用。安徽省旅游业不断发展,但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可通过承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产业转移来缩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具体可以从转变旅游发展观念以及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这两个层面来采取措施。通过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加快集约型发展以及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来转变旅游发展观念;通过实行区域合作,打造品牌,培养人才等方式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舟山群岛新区的海洋旅游业发展是培养海洋旅游人才的关键因素。而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舟山市海洋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旅游人才的培养问题。本文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旅游人才资源的现状研究,对现有海洋旅游人才队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符合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旅游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建设旅游强省已经成为国内诸多省份旅游业发展重要目标之一。相应地,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训和全国范围内各种不同层次的旅游教育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在分析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现状以及未来人才需求等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的旅游教育层次,科学控制发展规模,旅游教育多样化和独特化,创造旅游教育发展环境等应对建设旅游强省的教育发展策略。在深入探究当前我国旅游教育尴尬之后,提出旅游教育应该实行理性定位,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3.
安庆市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安庆市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走过了二十多年风雨历程。在这二十多年中,旅游管理体制经受了几次改革和调整。管理体制的创新加大了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和宣传促销力度,从而促进了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趋势,旅游业的转型与升级成为了当前发展的重点。独特的闽台区域文化和多样的闽台旅游资源,为闽台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该文通过分析闽台独特的区域文化及其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闽台生态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实现机制,以期促进闽台两地旅游业的升级与转型,不断推动闽台两岸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5.12大地震使北川旅游业遭受重创,也给北川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实地考察、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提出了北川旅游业可以通过开发地震旅游中心产品,挖掘和传承羌文化,打造北川旅游品牌等战略策略,提升北川旅游定位,使北川从旅游过境地上升为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新北川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乡村旅游业成为新时期的发展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当突破传统乡村旅游管理模式的限制,探索基于旅游经济的乡村旅游管理策略,为新时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方向引导。但是,就目前乡村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必须尽快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整。鉴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旅游经济的乡村旅游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旅游立法工作不断在推进,但我国的旅游立法无论从量、质、模式和程序上都严重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立法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旅游立法现状入手,全面剖析旅游立法的滞后性,继而提出完善我国旅游立法体系的构思。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旅游大区,但是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为了消除季节性对新疆旅游业的不利影响,发展新疆冰雪旅游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对新疆发展冰雪旅游所具有的优势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报告分析了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重点以及加强全域旅游战略谋划,塑造文明诚信旅游城市新形象;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打造东北亚知名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发展空间;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要素,构筑功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夯实全域旅游发展的智力支撑;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营销,不断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笔者阐述了桂西资源富集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旅游业发展推动县域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可促进县域旅游的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和维系旅游业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是类似地区发展共同面临的课题,必须科学建构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