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中国勾画出一幅崭新的蓝图,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将中国建成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两步走"战略目标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战略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一、伟大的目标在承前启后中推进  相似文献   

2.
基本实现现代化既是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一个指标,又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三个阶段。基本现代化的内涵丰富,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和人的现代化。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和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发达地区发展的新认识、新概括,“率先”是先行一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使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我国的档案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应当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对于档案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建设高质量的中国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让每一座城市能够拥有引以为傲的文化名片,为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写在前面】"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进入省会城市十强。"2月5日的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吹响了合肥"新跨越,进十强"的冲锋号。从"打造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到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统筹分析我国区域经济现状,可以看到几个发展势头良好的代表性城市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区域内产业经济的推动力。怎样利用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优势,在推动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城市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产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为城市发展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等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席淮颖 《经营管理者》2013,(30):303-3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十分薄弱。加快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民逐步享受并融入现代城市文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2,(6):14-15
2011年10月19日,《关于建立南京市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办法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公布了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为依据,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6项指标和评判指标(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组成,目标值以省定的对应目标值为基础,体现刚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当2049,是一个重要标志,是新中国建国100年,也是武汉解放100年。到那时,我们国家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大武汉,是每个武汉人共同的梦想。12月4日,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长江日报》上撰文指出,我们今天遥望2049,是要让当代武汉人明确“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吹风     
《领导文萃》2013,(7):133-134
李克强:"新四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指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满意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核心追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中央对江苏发展提出的重要建设任务。日前,南京、昆山两地已率先编制出自身切实可行的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10月19日,南京市委十三届一次全会通过《关于建立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办法的意见》,"37+1"指标体系正式确立。今后,看南京是否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具有主体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现代化站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盛起来的新时代,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大起来的新时代,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的新时代,使中华民族复兴起来的新时代,使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认识新时代、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民工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将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到城市,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它的解决直接关涉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农民工利益保障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理性反思了农民工利益保障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4.
省委党校的《理论教学》创刊了,希望它遵循为干部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服务,为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办出新水平。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开始,我国先农村后城市,陆续展开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路在于改革。改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华儿女近代以来的神圣历史追求和伟大梦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初步设想,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发展战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同时,确立了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98年提前实现"小康水平"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发展目标和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继往开来,重申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战略安排,并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及和平发展6个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城镇化是将农民变为市民,将农村变为城市,用工业和服务业取代农业,从而最终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服务;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不改变农村的性质,而是以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二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他们都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0,(3):19-19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垃圾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广州、北京等许多大中城市都面临“倒垃圾难”。另一方面.从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被叫停到杭州一些小区居民“联手”抵制垃圾中转站建设.再到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被迫缓建.类似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计划一经公布.马上就有市民群起而攻之.垃圾处理已从单纯的城建项目转为城市治理的新公共危机源。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2,(17):14-17
2011年初,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和指标体系研究》作为重大调研课题之一开展研究,首次制订了包含4大类30项指标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2012年1月5日,江苏省委召开"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江苏将于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何国平 《领导广角》2001,(10):20-22
现代化城市到底该怎样建?如何管理?这是摆在许多市长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广州市以办好“九运会”为契机,实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发展战略和“穿衣戴帽”工程,几年投入800亿元用于城市建设,为广大市民打造出一个靓丽、舒适的新广州。他们的经验有哪些呢?请看本刊记者发自广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05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提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点。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决策。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尤其是农村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做调查、作规划、下措施、定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划策。我们坚信,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将在全国农村扎实兴起和有序推进。这是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期盼和最大的福祉。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功夫要下在“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