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法律规范日趋完善,司法公正却面临着现实困境。法官腐败屡见不鲜,特别是群体性、团伙性的法官集体腐败案正成为法官职务犯罪的突出特征。这一现象既折射出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也折射出法官道德自律的缺失。规制法官司法腐败离不开司法制度伦理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这两个维度,即整体的司法制度规范维度与法官的司法道德自觉维度。这两个维度体现了法官活动的本体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外在性与内在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司法制度伦理优先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高于司法制度伦理,司法制度伦理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相互转化,二者相互契合有助于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法官的职业伦理是在法治的价值取向下的法官的职业化过程中的衍生物,是在法治的背景下从事法官职业处理与相关当事人之间关系时所应当遵守的那些准则和规范。而新中国的法官职业是以民主为基本的理念,同时揉合了"案结事了"的职业定位而建立起来的,它缺失法治的理念,因此,我国法官职业伦理的建设应当以法治为根本的理念进行重述。  相似文献   

4.
法官职业伦理是当前我国法官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和法治建设的进步。严格法官准入制度和遴选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法官的高素质。改革法官职业伦理的监督和惩戒制度,是法官职业伦理自律性要求。实现法官职业伦理的内化,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5.
德性伦理和规则伦理是西方道德传统中的两种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二者的分歧成为西方伦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这种分歧主要体现在对德性与规则、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以及正当与善的不同理解上。如何整合对这三组范畴的不同理解已经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德性伦理与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社会遭遇的"失序"乃至"断裂"现象,有其产生的价值观根源.各种价值观的相互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乃至断裂,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自由优先于德性"的论题反映了在制度化趋势空前加强的现代社会,制度伦理研究已成为伦理学研究的范式转移.在道德建设实践中,由于德性伦理自身的优势,德性伦理在地位上高于制度伦理,但由于制度伦理的基础性,制度伦理在程序上又要先于德性伦理.在处理好制度伦理建设的基础上,需要培育和塑造具有完全道德意义的德性伦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推进,以往的被动司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司法能动应时代需求而发展。司法能动核心是法官自由裁量权运用,对法官素质、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法官职业伦理对司法能动进行理性控制,在司法能动趋势下对完善法官职业伦理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以发达的大学法律教育作为培养职业法官的基础性环节,这是当今世界主要法治国家的通例。但就大学法律教育在职业法官培养机制中的定位而言,却存在着英美法系专门职业教育与大陆法系普通学识教育的差别。与此两种模式相比,我国大学法律教育的定位不明,体制自身有待改善;并且缺失了技能培训这一职业法官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此种认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本文提出了借鉴大陆法系做法,改革现行法律教育体制,建构我国司法研修制度的系统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法官职业是一种专业性强和人格道德要求很高的特殊职业。法官的职业理性 ,是指职业法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它蕴含着法官从事专门化活动的理性判断和一种价值化的经验理性。法官的职业理性 ,起源于 15世纪的英国 ,后在西方得以全面发展并更趋理论化和制度化。其历史背景、理论发展和制度保障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 ,我国现时司法改革的重要前提是确立和发展法官的职业理性 ,由此实现法官独立和司法独立 ,保证司法公正 ,从而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它不仅是社会道德系统中的一个有特色的、新兴的分支,而且是一个较有代表性、起中坚作用的道德层面;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层次性、法规化、制度化建设,以在职业队伍内开展反腐倡廉、反对行业不正之风的活动作为突破口,纠正因价值导向混乱而导致的职业道德无序现象。  相似文献   

12.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会计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将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既强化法律监督,又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坚持"四德并举"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的重要意义,论述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期之后,西方伦理学由注重规范,到自觉地思考和重新回归德性的历程,使我们认识到德性在人类文明前行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当代中国的许多道德问题,不可否认地在很大程度上与德性的状况和建设存在一定的关系。德性伦理的复兴给予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有益的启示。从理论上看,德性与规范关系密切,道德建设要以规范为基础,以德性为目标;从实践上看,道德建设不仅要加强规范意义上的制度伦理和伦理制度建设,还应该注重社会信念伦理体系的德性建设,把握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结合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社会转型、教师自身和高校内部三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建立高校师德规范、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教师准入资格、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等方面提出要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建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结合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社会转型、教师自身和高校内部三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建立高校师德规范、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教师准入资格、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等方面提出要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建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市场上教师的声誉至关重要,而职业道德是教师声誉的核心,在制度完善时教师有遵守职业道德以维护其声誉的动机,而在制度有缺陷时则会诱发败德行为的产生。建设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同时从完善外部环境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满意度两个方面入手。学校工会基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应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孔子伦理学是何种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取决于如何解读孔子伦理学的人性与美德。不论是幸福主义美德伦理学还是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都追求道德行为者的某种完满状态,都认为人性有某种结构,可根据人性的结构考察道德行为者的完满状态是什么。不同的是,幸福主义美德伦理学所主张的人性结构偏理性,将美德的基础人性进行了理性主导下的功能式解读;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则认为人性结构重感情,将美德的基础人性解读为人性—本心—情感的模式。幸福主义美德伦理学追求的是理性主导下人生的完满,因为理性对完满的追求在任何文化和境遇中均相同。而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追求的是情感的完满,对情感完满的追求受到文化和境遇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对孔子伦理学进行幸福主义与情感主义解读,分别会面临非美德化与非普遍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是伦理学理论和现实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一体两面关系、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的关系、相互离异的关系、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功能与价值关系。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现实关系除包含二者逻辑层面关系的内容外,还有一个特殊方面,就是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功能与价值关系要在历史的发展中(伦理思想史与道德生活史)以动态的方式双重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