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系统地分析了"情理交融、形神兼备"语文课堂教学意境的基本组成要素,探讨了课堂教学意境的一系列特征,提出了对语文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观察、思考和反省,是语文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必须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抓准反思的着力点。根据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内容,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反思、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反思、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关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反思、关于语文教学评价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突出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共同组织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的自主体验、感悟、探究活动;改变了对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语文教材的过分依赖状况,指出语文教学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整体考虑社会要求、国家要求、学生需求、语文教师需求,寻找各方面要求的契合点;强调了语文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提出和分析思考,重视语文课程问题对语文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从宏观的课程的三种不同价值取向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语文教学设计的概念变化显示出:语文教学设计的预设和反思调整正在统一,语文教学设计与语文教学实施正在整合。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教学理念重视情感熏陶。"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是实现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教师扩大语文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插上翅膀。便于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易于创设情境,开阔视野。形象直观,学生便于理解。画面详实,便于复述。启发想象,表达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设计(实施)的首要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发现提出和分析思考语文教学问题。通过与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者的对话,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认识语文课程;正确理解和使用选文,构建与运用必要的语文知识,认识和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寻求语文教学的支持帮助;调整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了解和适应学生的现状和需求。  相似文献   

7.
该文作者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角度,论述了教师的引导和教学设计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搞好语文教学设计要明确教学任务,设计好导语,要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要创新脱俗,增强魅力,设计好板书,设计好课堂练习,设计好课外活动。又举了许多教学实例,让读者有例可寻。该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论说了搞好语文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反复强调小语教学要加强语文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特别是思想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从强化“教书育人”观念,将德育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开辟第二课堂五个方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阐述了寓教于文的做法与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都作了调整,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能力这个工具,也不可忽视了其所负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多元的,但毫无疑问,语文数学中,语言应当是本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其核心任务。离开了语言这个本体,去挖掘其所负载的思想内容、美学意境,那不是语文课,那是政治课、历史课、美学课或者自然常识课。  相似文献   

11.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传统的诗词翻译研究大多倾向于经验的总结和标准的确立,忽视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活动的复杂性与多维性。描写翻译理论强调要把翻译语境化,以发现翻译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从而避免文化的误解和审美的缺失。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应该重视文本背后的超语言因素,注重特定文化语境和特殊人物情感律动的翻译,并从语言符号和语言风格方面尽量体现诗歌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艺论著关系密切 ,但是终究离不开哲学思想。事实上 ,任何美学理论都有自己的哲学根基。意境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核心范畴 ,更不能例外 ,它是在文学艺术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汲取并融合了各种哲学思想逐步形成的。中国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以儒教、道教、佛教各学说为代表的哲学思想 ,这三家思想对意境理论的形成肯定有一定的影响。而正因为有这三大文化哲学作其背景 ,意境理论才会有如此突出的民族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的“意境”是一个具有浓厚形而上意味的范畴,他在这个概念中寄寓了自己对于宇宙真理的探索意志,而宗白华对于中国画艺术的研究,都旨在阐明中国画意境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并致力于揭示出构造这种意境的形式元素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诗歌之魂,如何在古诗英译中移植意境,这是译者亟需解决的问题。试从意境的形象性;抒情性;超越性;意境是情感、形象和超然的心灵境界的完美融合这四个主要的本体特征着手对其进行探讨,译文中只有再现了四个本体特征,才能给译文读者留下广阔的品味空间。  相似文献   

15.
意境、境界是建筑在人类心境基础上的审美和道德活动,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我们相比其他民族具有心境绵长的心理特征。心境转化为艺术、道德活动中的意境、境界追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人格境界的培育,中国传统艺术则特别重视对意境的营造。意境美具有净化心灵、美感化的心境功能。它能淘汰心理杂质,升华心境,成为人们观察生活、确定自我的心理模式,从而对主体人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改造。今天我们面对市场经济下的人心浮躁、失衡不能寻找飘渺的宗教精神支持,而要从开发传统审美文化获得资源,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传统中国画的意境美研究,通过总结其含蓄、空灵、诗情画意的意境特点,分析其对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借鉴作用,并且进一步基于时代的视角挖掘中国画的意境美,指出还原本真和以景诉情两大重要特点,试图探索新时代下,中国画的意境美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手段。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汉字标志,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意境和审美情趣,而且已成为汉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载体。文章结合个别案例和设计作品,分析了艺术化的汉字标志的艺术魅力,再从字形的创新和营造“字势”这两方面着手,提出了设计汉字标志的方法,以期能给从事标志设计的人们一些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审美崇尚,意境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心理之中,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状态而随时可能渗透于艺术作品之中。中国电影求其神似,求其意境,追求影片内涵的抒情写意性和镜头画面的诗化意境。我们知道,意境的形成是从“情景交融”开始,通过“虚实相生”接通有限与无限的,所以,意境具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象外之象”等三方面审美特质,它们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的本质和内涵。意境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里占据着“中心位置”。因此,无论是哪一代中国电影导演在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意象和意境的审美体现,注重通过意象的组合,感物兴情,情与物融,营造出浑合无垠以至两忘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意境”的再创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气氛的营造、空间组织的形式、室内装饰物的选择、家具的配置、材料的运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传统“意境”创造的手法与现代设计因素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室内空间环境。文章同时呼吁室内设计界着力从多个方面去探索,从而开拓出一条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新路。  相似文献   

20.
古诗英译究竟应达到何种境界,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这是古诗英译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李白《静夜思》一诗四种英译本的比较分析,提出并探讨古诗英译的意境传达问题。作者认为意境的传达应该是古诗英译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