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在春秋、战国以前(约公元前4000—前722年)属雍州地,为羌戎部族据有。至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霸西戎,始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兰州属陇西郡辖。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秋,以“边塞阔远”,乃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县增置金城郡,治允吾。在今永靖县东北小川西约二公里黄河北岸之汉城遗址,即 湟水入黄河处之三角地区(一说在今青海民和县东上下川口之边墙村附近)。并置金城县,治所在“皋兰山北少西濒河者”,即今西固城之北。属金城郡辖。但据《皋兰县志》载:“金城县建置当在昭帝之前”。考秦时陇西郡所辖9县中尚无金城县,故西汉置,当无疑。 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二年(314年),十六国之一前凉王张寔,将金城郡治由苑川河谷的尚古城(今榆中金崖乡南五里处)迁都至今兰州市西固区之西固城,并开始在此筑城,此乃兰州筑城之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七十四年之久。北魏时复由兰州西固城三次迁都苑川,西魏再次由苑川迁都至今兰州市城关区(今五泉山南三爱堂一带)。并改金城县  相似文献   

2.
兰州,原名金城,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天水郡的榆中、金城,陇西郡的枹罕、允吾,武威郡的令居、枝阳共六县始置金城郡。郡治允吾。东汉末年迁至榆中,魏晋因之。十六国前凉张寔时,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县同治于一城。西秦时,金城曾一度为乞伏乾归的国都。隋开皇元年(另说三年)废金城郡,始置兰州,取城南之皋兰山以为名。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金城郡。唐武德二年,又复为兰州并沿革至今。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两汉魏晋时的金城故址在今何处?  相似文献   

3.
秦汉统一岭南和桂林建城年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定岭南应分三个阶段,秦象郡南端位于今越南中部,汉象郡在今广西贵州境内。兴安秦城在几百年中向为军事要塞,未形成为桂东北中心城市;吴甘露元年所建始安县城、郡城,对桂林古代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桂林建城年代定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是正确的,因当时所建始安县城址与今桂林城区基本相合,而且已形成为桂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其城市功能已为以后历代桂林城所延续、继承和发展。确定汉武帝元鼎六年为桂林建城年代,在世纪之末纪念桂林建城2110周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甘肃对联有了长足的发展,长联佳作也时而有之。其中,清代御史,皋兰人吴可读所题甘肃贡院一百九十二字长联尤为人们所称道。 吴可读笔下的甘肃贡院,又名举院。原址在兰州城西北(今兰州市西关什字萃英门)。光绪元年(1875年)由陕甘总督左宗棠创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陕甘总督谭钟麟增修。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与秦千童城徐童文秦千童城(今河北省盐山县千童镇),即当年徐福奉秦始皇命,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求仙入海前“为具衣食舟楫”集中整训的地方。战国时代属齐国,称饶安邑。秦代属济北郡,汉代属渤海郡。因千童于此筑城侨寓,遂称千童城,俗称童子城。汉高帝置千童县。...  相似文献   

6.
汉代金城郡,置于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西汉时辖境相当于今兰州市(不包括今皋兰县地和榆中县东北部)、青海省海东地区和甘肃临夏自治州北部。其郡治两汉时在允吾、非金城(西固),更不在今天的兰州城区。因为《后汉书·地理志》在谈到编写体例时说:“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两汉史书均把允吾列为金城郡第一县。《水经·河水注》中更是明言:“允吾……金城郡治也。”可见两汉时金城郡治在允吾(读yan ia 沿牙)是可以肯定的。问题在于允吾故城的确切地址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兰州方志史料记载,历史上兰州人口如下:公元前81年(西汉昭帝始元六年),金城郡辖13县,包括今三县五区及河湟、临夏地区,金城郡户38,470,口149,648人。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金城郡领十县,户3,858,口18,957人。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是在1940年以当时的桂林县城及近郊区划出设立的。在设市以前的近二千年中,桂林与临桂县实为一体,历史上的始安郡、桂州、静江府、桂林府、桂林专区的治所,均在今桂林。要略述桂林的地方志史,必须将历代的桂林地记、郡志、府志、市志和临桂县志一起研究叙述。本文仅就个人见闻所及,试作简述,不周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一、三国至隋唐的桂林地记、图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立桂林郡(治所在布山县,今为贵县地),桂林为桂林郡地。秦末汉初,桂林为赵佗南越国属地.南越归汉后,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始安县,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地方设县之始.三国时,吴国在零陵郡地设始安郡,第一任始安太守为颇具文武才略的南海人黄盖。郡初建时,差多所规划开拓,从此奠定了桂林成为南方重镇之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名藩自古皋兰"。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曾为甘肃首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金城县。唐属兰泉县,即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治。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辖地。宋、金、元、明均属兰州。至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幅员辽阔,辖今兰州、白银两市的大部分地区。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70年4月重新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皋兰县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地带,是兰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10.
眉山县汉武阳县南境,晋末被僚族占据,南齐为齐通左郡。《隋志》云:“旧置齐通郡及青州。西魏改曰眉州。开皇初郡废,改齐通曰广通。仁寿元年,改为通义。大业初,州废”,是说大业二年废州,为眉山郡也。唐武德二年(619),分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五县置眉州(这时的南安县在夹江千佛崖西之木城坝)。天宝元年,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眉州。宋太平兴国初(976)改通义县为眉山县。元以眉州属嘉定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为眉县。十三年,复升为眉州,领彭山、青神、丹棱三县。清因之。民国二年废府州,仍为眉山县。因隋唐眉山郡旧  相似文献   

11.
汉朝对金城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城”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一语,时在武帝元狩年间。初为城名,后为县名、郡名。本文所说的金城,不限于县,也不指郡,约以今兰州市辖区为主,同时也涉及附近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一、龙尾城是南诏的雄关要塞,城址尚有遗迹可寻“龙尾城”最早见于唐樊绰《蛮书》,书中《云南界内途程》多次提到龙尾城;《六(贝佥)第五》有简明而准确的记述: “龙尾城,阁逻凤所筑。萦抱玷苍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河上桥长百余步。过桥分三路:直南蒙舍路,向西永昌路,向东白崖城路。”向达《蛮书校注》此条按语为:“龙尾城即今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之治所也。自此公路西达保山,东至红崖以通昆明,南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广西最早的县在哪里?这是研究广西郡县沿革的学者尚未解决的问题。按一般常识,谈论广西郡县沿革之始,都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今广西的大部分属桂林郡,小部分属象郡。但是这些文献略而不详,郡下辖哪些县,无从推考。《汉书·地理志》较之《史记》显然详细得多,郡下都注出了所辖县名和郡县设置的年代。据统计,今广西属当时的苍梧、郁林、合浦等郡,桂北部分县属零陵郡,桂西边区属群牁郡。但《汉书·地理志》所反映的只是西汉晚期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郡县情况,在广西各郡下虽都注明“武帝元鼎六年开”,如可信,也只能上推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仍无法与秦时郡县比较。经过对贵县罗泊湾西汉初期墓出土的漆器铭文“布山”  相似文献   

14.
南宋知名文学家阎苍舒,<宋史>、<宋史翼>无传.<全宋词>阎传简略而多误,兹予补正:苍舒字才元,非"惠夫".崇庆府晋原县(今四川崇州)人.非"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未尝官"中书舍人","出知晋州".孝宗乾道六年(1170),城固县(今属陕西)令.八年,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淳熙三年(1176),刑部员外郎.四年,吏部员外郎.五年,历任尚书省右司员外郎、左司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历任宗正寺少卿、权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八年,吏部侍郎.九年,丐祠得请.十年,知遂宁府(今四川遂宁).十二年,利州东路安抚使、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十六年,荆湖北路安抚使、知江陵府(今湖北荆州).光宗绍熙元年(1190),放罢.后起知潼川府(今四川三台).五年或宁宗庆元元年(1195),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约卒于庆元末或嘉泰初(1200前后).卒时贴职为焕章阁直学士,非"焕章阁学士".赠少傅.  相似文献   

15.
周朝有牂牁国,汉朝有牂牁郡,隋唐亦有牂牁国,宋朝还有西南牂牁.牂牁中心究竟在何处?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笔者根据多年研究认为,牂牁中心当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花贡镇河塘村濮人城.周襄王元年(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会盟称霸.桓公曰:“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貉,拘秦夏;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吴、越、巴、牂牁、(瓜辰)、不庚、雕题、黑齿(唐朝房玄龄或尹知章注:皆南夷之国也)、荆夷之国,莫违寡之命”.宰相管仲说:“故东夷、西戎、南蛮、北戎中诸侯国,莫不宾服”.他们所说的“牂牁国”,在巴国(今重庆巴县)、(瓜辰)国(今湖南辰溪)、雕题(今云南保山)之间,即今贵州地方.  相似文献   

16.
民歌《小放牛》说:“杨六郎把守三关口”;话本说:“六郎三关为元帅”。三关者何地?史家有考,乃瓦桥关(今雄县城)、益津关(今霸县城)、高阳关(今高阳东旧城村)是也。其实,杨六郎把守的不独三关而已,从泰州(今满城县)狼牙山到泥沽海口(今天津军粮城泥沽村),曲折两千里,都是杨六郎的防地。 “六郎”威名,契丹畏称 杨六郎即北宋名将杨业(亦称杨继业)的长子杨延昭。延昭本名延朗,因避圣祖赵玄朗之讳,于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名延昭。他既然是杨业的长子,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佛教禅宗南宗始祖慧能(亦作惠能),佛教史号称“东土禅宗六祖”。 慧能,唐代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人,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自幼家境贫困,三岁丧父,母李氏守志抚养,母于相依,采薪狩猎,艰辛度日。面对困境,慧能看破红尘,遂弃俗出家,步入佛门。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慧能背井离乡,往(安徽)蕲州黄梅县东禅寺,礼拜五祖弘忍学佛,弘忍密传衣钵,慧能成为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正式削发为僧,并主持韶关宝林寺(今南华寺)。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年)回新州,建国恩寺浮图一所,开元元年(713年)八月初三日在国恩寺坐化。享年七  相似文献   

18.
高句丽族的先人“高夷”自西周时就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今浑江流域),战国时期曾纳入燕辽东郡的辖区;秦汉时沿袭战国旧制,至元凤六年时,汉昭帝才将高句丽居地从辽东郡中划出,并在此重置玄菟郡——史称第二玄菟郡。  相似文献   

19.
<正> 春秋时代,诸侯百国群起争雄,战争不断发生,为了防御而竞相筑城建郭。仅见于《春秋左传》的筑城之举就达六十八次,其中六十三次是建筑新城,可见春秋时期城市发展之快。当时,城有都和邑之分,《左》庄二十八年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左传》所记载的建城事,绝大多数是“都”。对于城市建设的规模,西周时已有具体的规定。《左》隐元年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  相似文献   

20.
中央政权最早在海南岛建立政权机构是在汉武帝平南越后。史载,汉朝的使节是从徐闻进入海南的,通过调查,他们得知,海南是个大岛屿,“东西南北方一千里。”①于是,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便在岛上建立珠崖、儋耳二郡(在此前后还在整个岭南乃至交趾地区建立了7个郡)。珠崖治所在瞫都(今琼山东南),儋耳治所在今儋县西北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