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晗同志从一九五九年以来写了好多篇关于海瑞的文章,还编了一出叫《海瑞罢官》的戏,在这些文章和这出戏里,吴晗同志给明朝的一个大官海瑞,加工塑造了一个非常高大的“清官,形象,狂热地加以歌颂。说什么海瑞“爱护人民,一切为老百姓着想,不怕封建官僚势力”;他“站在农民和市民的立  相似文献   

2.
在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曾经开展了一场声势颇大的道德问题的大辩论,引起了有关方面及其人士的注意,而其中主要是以批判吴晗同志的道德论为中心的。一九六二年,吴晗同志在《前线》杂志第十期和第十六期先后发表了《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篇文章。一九六三年八月十九日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三说道德》一文,针对某些同志的批评意见,进一步地阐明对于道德问题的见解,从而引起了持续二、三年的这场大辩论。在辩论的开始阶段,多数同  相似文献   

3.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苦竹塘一户较富裕的农民之家。中学时代吴晗就曾靠节约下的零花钱买书读完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表现出对历史学的情有独钟。1930年夏,在上海的中国公学大学部求学的吴晗完成了学年论文《西汉的经济状况》,颇受好评。稍后,担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的著名学者胡适辞职到北平后,吴晗亦随之离开上海来到北平。在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吴晗撰写出《胡应麟年谱》,这一考证成果有力地支持了胡适的观点,也奠定了吴晗的明史基础。1931年,吴晗先后报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最后以文史、英文各100分,数学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4年5月吴晗发起组织“史学研究会”,在史学界逐渐崭露头角。毕业后,吴晗留清华任教,胡适先生“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小说些废话,多读些好书”的教导,对其一生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5.
《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卷收录吴晗先生1931—1936年的论著二十九篇,五十余万字。卷首刊有彭真委员长的题词,黎澍同志的序言。一第一卷内容较多,兼及文史,又可分为论文、考证、读史札记和古籍研究四类。关于考证,《金瓶梅》、胡惟庸党案、明成祖生母考等,是其代表作。《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古典小说。但是,关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写作动机、社会意义等,却一直众说纷纭。吴晗先  相似文献   

6.
走自己的路     
夜读吴唅同志的《朱元璋传》,作者在自序中说了一个小故事:1941年,重庆的“国立编译馆”约他写一本《明史》,稿子写好一部分送去了,不久退回,附有一个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意思是:必须改红为民,《明史》才能出版。吴晗认为:国民党怕红军,连将近六百年前的明朝红军都怕,不敢让红军这个字眼出现;研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在我国学术界曾经就道德继承问题展开过一次大讨论,有哲学、历史、文艺界的许多同志参加,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次讨论,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五月、八月在《前线》杂志发表《说道德》、《再说道德》两篇短文开始的。当时,围绕着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继承什么和为什么可以继承、怎样继承等问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本来是一场正常的学术讨论。可是,到了一九六四年夏季,在林彪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凡是主张剥削阶级道德论中有某种东西可以批判继承的意见,都被当作修正主义观点,同“合二而一论”、“让步政策论”、“人性论”等等一起,被列为批判的重点。在当时,笔者也因为曾经在一九六三年十月六日、七  相似文献   

8.
很多年来,关于史学工作的方向问题,一直被以吴晗同志为代表的一股反动史学思潮,搅得糊里糊涂。吴晗同志主张史学工作者脱离政治,脱离现实,钻到故纸堆中去,反对历史研究为无产阶级的政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贵刊七九年第二期,刊登了黄惠聪同志的文章《方志敏烈士的一首诗》,文中介绍了方志敏一首佚失的旧体诗《雪竹》(作者自注此诗转抄于一九五九年十三期《雨花》乔明信《雪压竹头低》一文)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总第七期)发表的陈漱渝同志的文章《关于〈敬业学报〉第六期》,首先引用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撰写的《周恩来同志的中学时代》(以下简称《中学时代》)一文中如下一段话:“《敬业学报》是敬业乐群会的刊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81年第一期刊登的吴秉元同志的文章《忆艾思奇同志》,其中谈到艾思奇同志的某些情况,与《人民日报》1981年5月19日刊登的卢国英、叶佐英同志的《党的卓越哲学家艾思奇》一文所述基本相同。现特将杨献珍同志1981年5月27日给《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信转载于此。  相似文献   

12.
1984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北京市历史学会第一、二届会长吴晗教授诞辰75周年,逝世15周年,北京市历史学会决定编辑出版《吴晗史学论著选集》(共4卷本,分别于1984年9月、1986年1月、1988年3月、1988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选集》),以纪念他在史学上的卓越成就。1983年春,北京历史学会从各单位抽调历史学专家共19人组  相似文献   

13.
吴晗在《明史小评》(《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一文中指出,王廉曾参与《元史》续修,依据是朱彝尊的《曝书亭集·王廉传》:“王廉字希阳,青田人,侨居上虞。洪武二年用学士危素荐授翰林编修,明年与修《元史》。”但对于王廉参与修史之事,《明通鉴》、《明史》、《国榷》、《明纪》等诸多史书均不记载之。原因,吴昭并无解释、至今仍鲜有人对此作出说明。关于王廉参与修史之事,来深的《元史目录后记》(《宋学士文集》卷一)早已提到:”凡前书有所未备,颇补完之。其时与编纂者则臣赵场、·臣王廉、臣王彝、……而总其事者仍臣(…  相似文献   

14.
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茹毛饮血”辨》之后,夏鼐同志来信并寄来他以前发表的《吕思勉先生“饮食进化之序”的商榷》一文。现将夏鼐同志的来信和文章节录于下:  相似文献   

15.
由吴晗同志生前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在十年浩劫中曾被定为“黑书”,最近应广大读者和历史界的要求,又恢复出版。《中国历史小丛书》是套初具规模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和大中学文科师生的欢迎。这套小丛书在各方面专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到  相似文献   

16.
自《红旗》杂志一九六四年第十七、十八期刊载了张启勋同志对冯定同志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一书中的错误论点提出原则性的批评的文章后,各地报刊纷纷发麦文章,进一步对冯定同志《共产主义人生观》、《平凡的真理》、《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人生漫谈》等书中的一系列错误观点作了批判。大家一致指出冯定同志的这些著作都是歪曲和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思想的坏书。现在,我们把批判冯定同志的几个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1964年第一期上刊登了师宁同志的《简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史学史》一文,读后觉得其中很多论点值得商榷,现本着百家爭鸣的精神,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教于师宁同志和广大读者。 (一) 师宁同志在文章中说:“旧的中  相似文献   

18.
黄楠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文。为此,我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了《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黄楠森同志的某些观点谈了我的看法。为此,黄楠森同志在《人文杂志》1990年第5期上发表了《再论本体论——答刘福森同志》的文章,对我的文章提出了全面的批评。看完答文很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八年八月四日《光明日报》所载友红同志《关于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等概念的理解》的文章,一九七八年《南京大学学报》第一期所载郁幕镛同志的《论社会生产力》的文章,都主张“生产力应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三个要素”。一九七八年《经济研究》第九期所载王殿俊同志的《关于生产力的两个问题》一文,主张生产力既是三要素又是两要素。我认为,生产力的三要素论或既可三要素又可两要素论,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力的三要素论和二要素论的分岐,在经济学界和哲学界都由来已久。王学文同志的《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张鱼同志的《关  相似文献   

20.
拙文《论物之作为价值主体》在《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发表之后,《学术论坛》先后发表了两篇意见不同的商榷文章,一篇是高兆明同志《物不能作为价值主体》(1989年第5期)的文章(以下简称(《高文》),一篇是黄海澄同志《论价值主体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