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上,有一个希特勒天天做梦都想摧毁的地方——克里姆林宫。因为,它是俄罗斯民族的象征;是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司令部,也是苏联中央党政机关的所在地。希特勒断定,这里一旦陷落,攻破苏联指日可待。克里姆林宫在二战炮火中的幸存,是全体苏联人民的胜利,更是人类文明对战争灾难的胜利。今年5月9号,俄罗斯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驻足凝望这座历尽沧桑的世界文化遗产时,相信会更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2.
试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8月23日,本世纪最大的外交炸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欧洲上空爆炸了。半个世纪以来,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大概没有哪一个国际条约能象苏德条约那样长期地激起史学家浓厚的研究兴趣,对苏德条约的评价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至今仍无定论。依笔者之见,其所以如此,主要原因不仅在于条约涉及苏德两国的利益,而且涉及整个欧洲的利益,直接关系到对卫国战争前苏联对外政策的估价。因此,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利弊得失,吸取其历史的经验教训,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笔者愿就这个问题谈个人一点粗浅见解,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苏关系的演变与苏德战争有着紧密的联系.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由于苏联极需避免两线战争,全力西顾,日本亦有避免转入可能发生的苏德战争以确保南进之暂时考虑,两国通过谈判缔约使关系得到了改善.苏德战争形势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待机北进的计划,日苏关系虽受到动摇却未陷入破裂.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导致日本在日苏关系中陷入被动的外交地位,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4.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好象一个炸弹在全世界爆炸”。四十几年来,这个条约一直是国际史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从分析苏德战前的苏联对外政策入手,粗略地探索这一条约对当前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以期参加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阿纳托利·丘拜斯曾为叶利钦掌管克里姆林宫,并带给俄罗斯私有化,因此激怒了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克里姆林宫渴望一个新的欧亚安全俱乐部,它能够起作用吗?它是否会使美国感到焦虑不安?美国正在开始重新学习团结其盟友。  相似文献   

7.
快乐的新年     
《社区》2013,(1):65-F0003
2012年12月31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个小女孩兴奋地站在克里姆林宫大厅里。她刚刚观看了新年演出,并收到了新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8.
习惯做法     
1903年的一天,俄国沙皇在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克里姆林宫空地的中央,有一个哨兵笔直地站在那里。沙皇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究竟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在苏德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波兰对这两大敌对邻国并没有继续推行30年代前期的等距离外交政策,而是在事实上采取了亲德政策。但这种政策不但不能满足德国的欲求,而且"损害"了苏联的利益。结果,苏德再次勾结起来,第四次将其瓜分。  相似文献   

10.
在同英美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上,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始终持积极态度的,而是有一个由大战爆发前的赞同到爆发后的反对,再到苏德战争时不提倡也不反对,直至最后的拥护与积极促成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不可思议”的“6·13”声明 1941年6月13日(星期五),莫斯科广播电台播发了一份由斯大林亲自起草的塔斯社声明,向国内外宣布:“据苏联所知,德国也同苏联一样,始终不渝地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的条款,因此,苏联各军区认为,关于德国意图撕毁条约,进攻苏联的谣言是毫无根据的。至于最近德国军队撤出巴尔干战役调到德国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行动,应当认为是另有原因的,与苏德关系无关。”次日,苏联所有报纸都登载了这份声明。然而一周之后,德国却真的背信弃义、撕毁了苏德条约,不宣而战,向苏联发动了全线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了。战后,许多历史学家据此评价“6·13”声明,是苏联政府对当时国际形势所作的完全错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回答了人们关注的1939—1941年苏德经贸关系对德国军事潜力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问题。作者用大量的资料说明,卫国战争前苏德的经贸关系有助于德国打破对它的经济封锁,促进了双方军事潜力的增长,客观上帮助了希特勒的侵略战争。但是,这种影响并不象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达到了“决定性”的程度。作者认为苏德密切的经贸关系的主要作用是掩盖了希特勒发动对苏战争的准备,使苏联失去应有的警惕性,其政治军事影响比经济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采风     
在莫斯科河畔,有一组气势轩昂的历代帝王宫殿——克里姆林宫。它可以和北京的天安门媲美。 据传,在1156年尤里·多尔果罗基大公在其领地用木头建立了一个小城堡,取名“捷克涅茨”,以后几经扩建始成今日规模。 克里姆林宫的前方就是著名的红场。相传沙皇伊凡三世时,为了防御外敌偷袭和宫城失火,下令在宫城外保持一定空旷场地,也就是今天的红场,也是莫斯科古老的广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法西斯德国,这两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交战国,在1939—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中断六年之久的经贸关系突然热切起来,被人们称为“密月关系”。苏德经贸关系为什么能骤然升温?仍然是人们探索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恢复和发展濒于崩溃的经济,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于1922年同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的签订,在帝国主义对苏的包围上打开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关系中继慕尼黑事件后的又一重大事件,它给当时本已风云紧急的国际形势增添了更加不安的因素,在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了极大震动。本文试图就苏德条约的签订对国际形势所产生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附属的秘密议定书,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签订的。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要与苏联签订此约,是出于它的战略需要,是为它即将发动的侵略战争服务的。而苏联与法西  相似文献   

16.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明镜》: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俄罗斯最富有者霍多尔科夫斯基遭到了拘捕,这对年轻的俄罗斯私有经济是一个信号。这究竟是克里姆林宫的当局对它的一次警告,还是一次颠覆?  相似文献   

1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揭示了30年代末欧洲国际关系十分复杂的变化过程,导致苏德由对立走向暂时的联合。苏德双方签约的动机是不同的,但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别国的利益,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本文在举出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客观地评析了这一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纪平 《中华魂》2012,(2):44-47
去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整整20年。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之一。印有五角星和镰刀锤头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不仅割断了一个大国苦难辉煌交织的历史,也将世界推入“单极时代”。  相似文献   

20.
高山仰止     
国风 《社区》2009,(2):36-37
在40岁以上的中国人心目中,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伟大的名字。前不久,我有幸去莫斯科。一踏上俄罗斯的土地,朋友自然会提起红场、克里姆林宫、列宁墓。这些都曾是我童年时心日中的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