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庭论辩既可帮助法庭查明案情 ,以作出正确的判决 ,同时也有利于制服被告人和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批捕、起诉工作的质量。法庭论辩还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一种好形式。然而 ,要获得法庭论辩的成功 ,就要掌握法庭论辩的艺术。该文研究阐明了法庭论辩开场、结尾的艺术 ,公诉人、辩护人及被告人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2.
抽象论辩系统是一种非单调推理系统,它随底层的知识或信息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抽象论辩系统的动态性.如何刻画这种动态性是论辩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抽象论辩系统的动态变化包括语法变化和语义变化,抽象论辩系统动态性研究着重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文章总结了目前抽象论辩系统动态性研究的方向,包括动态语义求解的方法以及抽象论辩系统的修正;分析了抽象理论动态性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了抽象论辩系统动态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嵇康是正始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论体文是其文中最重要的文体,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的论体文是在明确的论辩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论辩实践,对对方谬误进行多角度批驳,而其最具原创性的论辩方式就是攻心术的运用。犀利的论辩锋芒与高超的论辩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嵇康论体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斯蒂芬·图尔敏的论辩理论区分了分析性论辩与实质性论辩,阐释了“域依赖”与“域独立”这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辨证的论辩模式,强调论辨理论应关注语境、领域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国内学界对其理论的介绍与研究主要集中在逻辑学与语言学的范畴,未重视其对论辩研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本文从论辩角度对其理论展开论述,以期为国内论辩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5.
修辞论辩被视为根据对话题材、论题语境和主体间性(说者与听众)而分配论据、协调论述手段,旨在维护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并产生使其采取相应行动的动态过程。修辞论证中,逻辑方法并未被排斥。新修辞学将听众对论辩的理解和接受作为论辩成功标准,并且法庭语境下对当事人的诠释与论辩过程是考察修辞论辩的绝佳途径。如果将这种力图实现期待图景的清晰化和说服力的话语诠释建立在说者与听众之间的共同智识基础之上,使修辞论辩成为交往主体之间共同接受的方式和话语理解途径内在的默契,就需要通过交往理性对修辞论辩进行语用分析,这有助于对修辞学在法律论辩领域寻求一个有效的规则之治的合理定位,促使法律主体提升自身对于话语象征性内涵的领悟。  相似文献   

6.
律师论辩逻辑——律师逻辑论辩的四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律师、论辩、逻辑”三位一体的角度阐释律师逻辑论辩的四要素。一是律师论辩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二是律师论辩应具有熟练的逻辑思维技法,它包括归纳思维法、演绎思维法、辐射思维法、收敛思维法。三是律师论辩应具有灵活的逻辑论证技巧。逻辑论证技巧是指律师把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到律师论辩中去的具体方法,其主要论证方法有因果互证法、三段论论证法、类比论证法。四是律师论辩应运用机智的逻辑辩驳方法,即直言辩驳法、假言辩驳法、二难辩驳法、归谬辩驳法。  相似文献   

7.
在亲子互动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关注陈述性和指令性话语,而对论辩性话语缺乏深入探讨。在实践层面上,亲子论辩具有重要的认知和交际功能,能够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在理论层面上,亲子论辩话语的独特性能为论辩理论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亲子论辩话语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的亲子论辩研究主要是在社会文化、话语分析、儿童语言习得及语用论辩等理论框架下,采用问卷、量表、音频、视频库建设等研究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虽然现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的亲子论辩研究应兼顾影响亲子论辩的诸多因素,从理论的完善性、主体的多样性和场景的丰富性三个维度入手,更为深入细致地探究亲子互动中论辩话语的机制,为亲子论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国际论坛的举办是为了给多方提供一个以解决分歧、达成共识为主要目标的外交场合,论辩是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国际论坛中的论辩交流有时会因论辩者对各自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执著而转变为纯粹地只是对己方观点、立场的强调与对对方观点、立场的驳斥,偏离了国际论坛的应有之义。从修辞视角看,为了避免上述偏差,论辩者应该明确受众——将其与论敌区分开来,明确论辩目标——获得受众的信奉而非驳斥论敌观点,并采用受众接受而非只有论辩者自己接受的前提来展开论辩。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国际论坛中的受众与论敌共有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与论辩者的不尽相同时,论辩者想要说服受众的难度会增大。不过从跨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修辞视角来看,论辩者依然可通过充分挖掘受众与论敌所处的社群内部中的话语异质性,通过策略性地与一些立场结盟来反对另外的立场,进而说服受众。作为中国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外交话语,如能借鉴西方修辞对论辩的洞见,或可提升其在国际论坛论辩中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集体论辩是形式论辩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在主体之间没有交互的前提下,对多个主体的推理过程和结果如何进行合成,体现的是多个主体在推理知识、观察信息以及推理结果上达成的共识。采用形式论辩对多主体交互的建模是建立单一的论辩框架,而集体论辩需要为多个主体建立各自的论辩框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获得集体可接受的推理结果。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关集体论辩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还远未成熟。根据形式论辩的已有理论,可将集体论辩研究划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即基于抽象论辩框架的研究和基于扩展论辩框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辩,包括论理和辩驳,是人物思想感情交流与冲突中的热点。中国古典散文尤其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富有论辩的色彩,作者常常通过规谏、驳诘、巧言,诡辩等论辩形式,显示出雄辩滔滔、情理具足的气势和说服力。《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的论辩色彩,虽有别于策士游说却又纵横捭阖,翻澜  相似文献   

11.
嵇康,是正始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论体文是其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的论体文是在明确的论辩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论辩实践,对对方谬误进行多角度批驳,而其最具原创性的论辩方式就是攻心术的运用。犀利的论辨锋芒与高超的论辩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嵇康论体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亲子论辩是亲子互动的表现形式之一,良好的亲子论辩往往会对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和儿童心智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从语用论辩理论与论证图式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亲子论辩,是一项值得尝试的工作。亲子论辩涉及论辩的方法、策略、技巧和准则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就父母而言,应致力于提高自身和孩子的说理能力;对研究者来说,可以考虑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开发相应的语言与思维训练课程。亲子论辩研究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关注儿童说理能力的培养和家长论辩水平的提升,播撒更多理性思维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固有的自我论辩潜力.多声性话语的表层结构虽然是一个独白结构,深层结构却是一个由多种声音参与的对话和论辩结构,其中既有言语主体的声音,也有其他"说话人" 的声音(即对先期发生的言语事件的指涉).众声论辩指向特定的方向或结论,即言语主体的真实态度和交际意图.该论辩取向受制于论辩小品词的规约和会话含义,而与言语客体的数据变化无关;它还受制于话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与话语的命题形式一致(否定话语)或相适(反语).  相似文献   

14.
有争鸣之势,必有论辩之文。诸子欲“以其道易天下”。遂“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作为中国社会政治影响极大的儒、法学说,《孟子》和《韩非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影响也极大。孟子论辩,服膺于自我精神高度,辩说过程呈现一种向心式回归过程,其论辩艺术依托自己强有力的完善的儒家理论体系,将论辩焦点归结到自设前提上来驳倒对方,“理懿而辞雅”。韩非则秉从功用,论辩艺术呈外向型特征,即将论辩的问题和观点借助独特的逻辑形式和修辞艺术,使其实证化、外在化,风格“峻峭”。二者的艺术风格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性格,而这又都注入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性格之中,故对其论辩艺术的研究,其意义便远不限于其论辩本身  相似文献   

15.
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点燃了围绕白话与文言展开的文学论争,论争的思维与言说方式凝结成现 代汉语文论至关重要的话语方式:论辩。论辩话语方式具有对话性、针对性、极端性三个显著特征。现代汉语语法的 系统性、词汇的口语化,以及梁启超的新文体、章士钊的逻辑文体、维新派与革命派进行的报刊大论战等多种因素, 共同培育了论辩话语方式。随着现代文学批评的展开与深入,论辩话语方式被煅造成一把典型的文论双刃剑。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战国时代首屈一指、技压群雄的论辩大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天才的雄辩家.善于论辩是<孟子>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其论辩艺术技巧主要有回避术、转换术,求同术、擒纵术,圈套术、包抄术,比附术、诡辩术,追问术、反诘术,铺陈术、排比术,等等,可谓集先秦论辩艺术之大成.  相似文献   

17.
危机干预话语是在个体或机构遭到质疑、批判而导致形象受损时所进行的驳斥与自我证当的修辞行动,是作为说服的最关键要素的修辞人格的修护,因而也必然具有论辩的维度。Perelman的论辩思想和古典修辞争议点理论可以在论辩基础、论辩施为过程方面对危机干预和形象修护的话语机制作出更系统更合理的解释。由此整合而成的包含了推定层、争议层和技术层的危机干预话语模型也可用于指导修辞批评,因而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危机干预话语的论辩修辞属性也表明了以或然性、情境性和受众性为基本特征的修辞理性在科学理性主导的社会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8.
简单命题间的矛盾关系在论辩中须通过一定推理形式表现 ,三段论第一格的AAA式和EAE式 ,第三格的EAO式和AAI式是论辩中简单命题间一真 ,则另一必假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假言联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及二难推理破坏式是论辩中简单命题间一假 ,则另一必真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及换位 ,负命题及等值命题理论是简单命题矛盾关系在论辩中表现的理论基础。特称命题“特称量项”的不确定性只有在论辩中通过以上推理形式体现 ,这也是特称量项“有些”和日常用语“有些”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9.
在论辩实践中,孟子灵活机智地运用各种论辩技巧,充分调用了归纳、演绎、类比等多种逻辑推理的方法,辩对激越充盈,体现了孟子的逻辑智慧,为逻辑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孟子以“好辩”、“善辩”著称。其“好辩”,是由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风气使然。其“善辩”,则不仅得力于其灵活多变的论辩技巧,更得力于其具有针对性的论辩战术,尤其得力于其“养气”、“知言”的论辩战略和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